三士冢 | |||
| |||
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位于齐都镇南关村东。一坟三墓,东西并列,墓高12米,东西111米,南北55米。四周有围墙保护,墓西侧置张逊三书写的“三士冢”石碑,南设圆门、影壁,刻有诸葛亮的《梁父吟》和摹刻汉画像“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三士冢 传说春秋末年,齐景公养了三名武士,即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力大无穷,武艺超群,但他们目无法纪、骄横无礼。相国晏婴为怕他们将来危及国家,便想设计除掉他们。晏婴请齐景公赠给三个人两个桃子,让他们论功食桃。公孙捷认为,他曾打死过老虎,功劳最大,便拿了一个桃子;田开疆说他曾经领兵打仗,击退了敌国的侵略,功劳也不小,也拿了一只桃子。古冶子很不服气,他说:“我曾护送国君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左骖潜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中。我潜入水底,逆水潜行百步,又顺流而行九里,终于捉住大鼋,把它杀死了。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头,像鹤一样跃出水面,船夫们都说:这是河神!像这样的功劳,简直就是盖世无双!我最应该食桃。二位还不赶快不把桃子还回来。”说着拔剑而起。公孙捷、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话,满面羞愧的说:“我们的功劳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谦让,这是贪心;既然这样而又不敢一死,这是没有勇气。”二人都还回手中的桃子,拔剑自刎。古冶子见状大惊,叹道:“二位都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拿话羞辱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功劳,这是不义,行为违背了仁义,不死,就是怕死鬼。”说完也把桃子交了回来,自刎而死。 三士死后,景公按士的礼节安葬了他们,葬于都城南,墓称“三士冢”。东汉末年,诸葛亮曾来此游览,写下了著名的《梁父吟》,对三士之死深表同情。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