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瓦当

发布日期:2013-11-22 14:34:53浏览次数:字体:[ ]

所谓瓦当,就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俗称瓦头、瓦挡、瓦裳,或者茅头。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和木制飞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最早的瓦当,出现于西周时期。

齐是中国瓦当的肇始地之一。所谓齐瓦当,是指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其范围涵盖齐境内广大地区所出土的、年代为周至两汉的瓦当。齐瓦当以务实、开放、创新的齐文化为基础,自始至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它采用经过筛选的黄土做坯,高温烧制,其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初期是素面夹砂,以后有简单刻画几何纹的半瓦当,均为手工刻绘、制作,没有用范制造。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齐人开始用范大量翻制带有漂亮图案、花纹的瓦当,从而使瓦当的图案呈现多种化风格。

齐瓦当的形制分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出现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以后逐渐被淘汰;圆瓦当出现于战国中期,较半瓦当稍晚一些,曾一度与半瓦当共同流行,东汉时期则完全取代了半瓦当。

在纹饰特征上,齐瓦当分素面瓦当、花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其纹样题材不但丰富,而且自成特色。花纹瓦当又可分为图案画、写实生活画和图案式生活画三类。

图案画纹样线条简约质朴、天真活泼,流散着一种农业社会状态下的宁静气息。有套叠空心三角纹、乳丁钩云纹、卷云纹、圆圈纹、山形纹等等,明显是受了同时期铜器纹饰的影响。

写实生活画纹样有树木双马图、树木双骑图、树木双鸟图、树木双兽图、树木双蜥蜴图等。这类图案以树木为母体,以对称为主要形式,在树的两侧配以形象生动逼真的飞禽走兽或狩猎场景、骑马的猎人等,对自然界美景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为齐瓦当的最大特色所在。齐瓦当以树木为母题,主要原因一是代表所在齐地位于东方——“东方属木”;二是在先秦时期,齐人有树木崇拜,树木代表了土地和生命。树木纹在齐瓦当中最普遍,也最具有特色。除齐国外,别的国家很少有这种树木纹瓦当,燕、秦国虽有少量树木纹瓦当,但也都是受了齐国的影响。树木纹分为树木单兽纹(狐狸)、树木双兽纹(双马、双蜥、双虎、双鸟、双凤、双羊、双鹿、虎犬纹等)、树木双骑纹(有相向的,也有同向的)、树木单骑纹(如树木单骑逐鹿纹)、树木人物纹(两侧多人,双人马鸟)、树木抽象纹(卷云纹、箭头纹、方格纹、方格乳钉纹等)六大类。树木纹的对称形式,具有多种变体和配置组合方式,或相向对称、相背对称、相互对称,或上下对称、两朵一对、三朵一组,或高或低等等不一,充分体现了齐国人聪颖智慧和极高的艺术修养。

图案生活画的题材取自自然景物,但比较抽象,如笔直且成双对称的树木纹树枝,就是瓦当设计者对自然界事物的高度艺术概括。其他如太阳纹、云纹、箭纹及一些兽纹等,也常采用了写意的图案化表现方式。

到了汉代,齐国齐地的文字瓦当大量出现,半圆瓦当多为单字或二字,圆瓦当则多见四字。与花纹瓦当不同,文字瓦当用一些吉祥、祝愿的话语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状态与精神追求,如“天齐”、“千秋”、“千万”、“延年”、“吉羊宜官”、“千秋万岁”、“万岁未午”、“千秋未央”、“永奉无疆”、“千秋万岁,安乐无极”等,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希望国泰民安,祈愿健康长寿的心理。

在艺术上,齐瓦当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多为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大量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线条简洁,构图明快,造型古朴,画面极富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自然、质朴纯真之感。同时在手法上又讲求创新,灵活多变,构图想象丰富,充满奇诡之趣。这种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具浪漫唯美主义的艺术风格,对汉代绘画特别是汉画像石的创作,以及对汉以后的绘画艺术,都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对齐瓦当的收藏以及研究,临淄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北宋临淄人王闢之的《渑水燕谈录•卷八•事志》中有我国对瓦当收藏的最早记载。临淄当代齐瓦当收藏家王也先生,收藏不同时期的齐瓦当七百余种、千余件,成为世界齐瓦当收藏第一人。1999年,他创办了齐国瓦当艺术馆。2002年12月,由齐国瓦当艺术馆精心捶拓、国家文物局出版的十卷本《齐瓦当拓本集》正式出版。该拓本集以丰富翔实的齐瓦当资料,填补了齐文化研究开发史上的一项空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