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城 | |||
| |||
安平城,西周、春秋、战国前期叫酅邑(酅,读作“西”)。先属立都于今寿光南部的纪国管辖,后属齐国管辖。公元前 691年,齐襄公伐纪。纪侯的弟弟纪季把酅邑献给齐国,做了齐国的附庸。战国后期,齐国将酅邑改称安平邑。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安平邑为其封地。秦、汉时期在此设东安平县。秦代的东安平县属临淄郡;西汉的东安平县属齐郡、菑川国;东汉的东安平县属北海国,安平城曾为安平侯刘茂的封邑。北朝前期改称安平县;后期地入益都县。隋唐时划归临淄县管辖,一直到现在。 田单墓,位于安平城内中部偏西,皇城营村东南约700米、石槽村西约500米处。
酅台,位于安平城内中部偏东,石槽村中。最早似为纪国酅邑的宫殿高台建筑。春秋战国时,齐国将其改建为粮仓之台,故又名“望粮台”。 1920年《临淄县志》则认为,是东汉安平侯刘茂所筑。现台基呈椭圆形,高12米,直径15米左右。 纪季墓,位于安平城外东部、石槽村西、油坊村北。封土高约10米,东西、南北长各近50米。安平城外西北、郑家六端村(六端,临淄方言读作“路墩”)也有一座纪季墓。1920年《临淄县志》对此墓有载,村内乾隆时尚存古碑,上刻“纪季墓”三字。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