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

发布日期: 2013-11-2214:35:51 浏览次数: 字体:[ ]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以临淄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的科学技术。

贾思勰,南北朝时北魏人,农学家、食品科学家、农业经济学家。6世纪前半叶,当时的齐郡益都(今潍坊寿光市)人,曾任冀州高阳郡(今山东临淄西北境)太守,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地域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其著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如何使得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生活富足和得到良好的教养。

《齐民要术》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全书11万多字,其中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正文分为10卷92篇: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hu)、芋等粮食作物栽培各论13篇;卷三,种葵、蔓菁等各论12篇;卷四,园篱、栽树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食品烹调和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蓏(luo)菜茹非中国(北魏疆域以外地区)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齐民要术》的内容极为丰富。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对农学类目作了较为合理的划分。在学科类目划分上,书中基本依据每个项目在当时农业生产、民众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和轻重位置来安排顺序说明。列于首位的是土壤耕作与种子选留项目;在栽培植物方面,重点叙述了农田主要禾谷类;在饲养动物方面,按马、牛、羊、猪、禽类顺序,各按相法、饲养、繁衍、疾病医治等项进行阐说。对水产养殖还安排一定的篇幅作专门解说。二、精辟透彻地说明了黄河中下游旱地发展农业技术的要领,特别是关于耕作中的耕、耙、耱(mo)等项基本耕作措施进行了阐说。三、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役畜使用强调量其力能,饮饲冷暖要求适其天性,总结出“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成熟经验。四、详细介绍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烹任技巧。《齐民要术》共92篇,其中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占25篇,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300种,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chi)、做齑(ji)、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五、记载有许多精细植物生长发育及有关农业技术的观察材料。六、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成就主要有:一、使传统的“天时、地宜、人力”农业理论更系统、更完善、更深入。二、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方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给今天的人力资源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三、对各项具体的农业技术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与发展。四、强调农业经济应该全面发展

《齐民要术》从6世纪初写成到北宋时期的500年左右,全靠手抄在民间流传。此书唐代传至日本。至今世界上已有20多种译本出版。它卓越的科学内容,对当时和后世的农业生产都有深远影响,不仅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代自然科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