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 | |||
|
|||
|
|||
齐威王田因齐,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他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一,积极纳谏。除接受淳于髡一鸣惊人的劝谏外,他还接受了平民琴师邹忌的进谏。邹忌借讲琴理谈治国方法,指出了上下一致.国家才会昌盛的道理,还劝威王不要再沉溺于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齐威王幡然悔悟,拜邹忌为相。 二,整顿吏治。齐威王经过调查,召集七十二名地方官到朝廷,用烹刑诛杀了没有政绩、只知贿赂收买朝廷官员求得赞誉的阿大夫以及接受贿赂的官吏,又奖励给虽在朝廷内倍受毁谤却政绩优秀的即墨大夫一万户的封邑。从此,齐国大臣都认真办事,诚实做人,再也不敢文过饰非。 三,重用人才。齐威王把人才提到国宝的高度来认识。公元前333年,齐威王在与魏惠王“比宝”的谈话中,把大臣檀子、田朌、黔夫、种首比作“国宝”。他一面选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一面又选拔大批门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比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残疾人孙膑等。 五,改革军事。齐威王很重视军事理论的建设。他让稷下先生们将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合二为一,编辑成《司马穰苴兵法》。 齐威王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两胜魏国,徐州相王,开启了齐国的王业。
四王冢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直捣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难以抵挡,急遣使向齐国求援。公元前353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田忌采用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引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只好撤邯郸之围,回师援救。田忌、孙膑命令齐军后撤,退至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设好埋伏。庞涓追至桂陵,毫无防备地进入了齐军的伏击圈。齐军以逸待劳,将魏军打得大败,庞涓被生擒,后被放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庞涓又率魏军伐韩,直攻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仍用13年前围魏救赵之计,发兵直扑魏都大梁。庞涓不得不撤韩都之围,率军回救。田忌采用孙膑“增兵减灶”之计,麻痹魏军,诱敌深入,在马陵(今山东莘县)伏击魏军,大获全胜。庞涓被杀,魏太子申也被齐兵俘虏。 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大亏,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亲自抱着礼品,来到齐国的徐州,与齐威王会盟,尊齐威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徐州相王”。徐州相王之后,齐威王成了当时天下真正的霸主,齐国也“最强于诸侯”。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与世长辞。今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的牛山东麓,有四座巍峨高大的古墓,依山而立,一基四巅,东西并列,绵延相连。其中之一就埋葬着这位知错能改,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