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613—681),俗姓朱,唐朝临淄人,著名佛学大师,净土宗创始人。净土宗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普及社会,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善导幼时在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县)拜明胜为师,出家为僧。后来,善导因为钦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的风范,曾到庐山参拜。641年,他听说有个名叫道绰的高僧在西河(西河郡,郡治今山西省介休市)弘传净业,不辞千里,来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石壁山玄中寺(时属西河郡汶水)叩访。 其时正值严冬,旅途艰苦,年届八十的道绰悯他远来,即授以《观无量寿经》奥义。645年,道绰入寂。善导告别玄中寺,来到京城长安,时年三十三岁。在长安先住在终南山的悟真寺,后移住香积寺,常在光明寺说法,晚年住过实际寺,到处弘传净土法门,普度芸芸众生。在长安期间,他广行教化,把所得布施净财,书写了几万卷《阿弥陀经》,并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壁。善导在艺术上有着相当的造诣。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擅长造像艺术。唐高宗在洛阳龙门建造奉先寺时,特地敕他督造最为巨大的卢舍那佛像。
善导生活节俭,戒律精严。他经常合掌胡跪,一心念佛,有时一念就是几个小时,非精疲力竭,不肯罢休。据说当时人们看到他念佛,每念一声,总有光明从嘴巴里闪将出来,百声千声,都是这样。为此信徒们都称他为“光明和尚”。他喜欢独自行动,外出从不和别人相伴,唯恐和别人行路谈话妨修净业。他远避名利,不受供养。好衣美食,都送大厨供养大众,自己只吃些粗茶淡饭来维持生命。施主所布施的财物,全用来修复破败寺院、旧砖塔,从不占一丝一毫。除了洗澡之外,不脱三衣。三十余年不更换住所,不看女人,也不受沙弥礼拜。衣服和饮食器具也从来不让别人持洗。他待人宽恕慈爱,虔心化导,京华诸州僧尼士女,有的专诚求教,有的参加他的道场学习,他都热心的给以解答指点。
681年,年已六十九岁的善导,摔跌而逝。善导的著作,现存五部九卷:《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十一卷,《般舟赞》一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其中《观无量寿佛经疏》又叫《观经四帖疏》,此书在八世纪时传进日本,日本高僧法然(源空)按照经义,创日本净土宗。由此,善导又是日本净土宗的高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