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 | |||
|
|||
|
|||
主父偃,西汉时期齐国临淄人,博学多闻,尤以长短纵横、机敏善辩为其所长。约六十岁前穷困潦倒,很不得意。生活无着落,乞贷无门,人人讨厌他。公元前134年,主父偃通过卫青上书汉武帝,力陈不要征伐匈奴。武帝阅后极为欣赏,让主父偃与徐乐、严安一起做了郎中。并一年之中四次提拔他,让他担任了谒者、中大夫等要职。 公元前127年,卫青将河套地区收复。主父偃站在战略家的高度,上书汉武帝,建议设置朔方郡。朔方郡(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的建置,不仅使汉帝国控制了河套地区,把匈奴压向黄河以北的高原地带,同时又为以后汉军切断匈奴右臂,建河西诸郡、打通西域的一系列文治武功,提供了有利的战略保障。 主父偃向汉武帝进献的第二计策就是“推恩术”。汉初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在文、景年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对皇权构成威胁。主父偃向武帝建议实行:“推恩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有效的控制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 主父偃向汉武帝进献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徙天下豪强于茂陵。当时关中地区经过战乱和重灾,颇为荒凉。主父偃上奏,建议将天下豪杰迁到茂陵。这项建议,很快为汉武帝采纳,各地豪杰及资产超过三百万以上的富户都迁到了茂陵,大大稳定了国内局势。 主父偃为人偏狭阴毒,倒行逆施。对他在贫困时没厚待他的人,一律进行无情地打击报复。比如他告发董仲舒、主张严惩燕王等。由于主父偃的告发行为,很得武帝赏识,一时朝野大臣对偃深怀畏惧,怕他在帝前进谗,故多行其贿,“赂遗略千金。”有人称他 “太横矣”。偃听后便大言不惭地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之。”(见《史记·主父偃列传》) 主父偃曾欲将女儿送入齐王宫内做妃嫔,借以得靠山而出人头地。便托齐宫内宦官孔甲向齐王请,齐王母纪太后瞧不起主父偃而拒绝,由此结怨。齐王淫乱事发后,偃便乘机向武帝建议严加惩处。武帝依其言,命主父偃为齐相,他便以齐王淫事相威胁,使齐王惧而自杀。 主父偃是一个极端的个人功利主义者,一旦为齐相,回故乡上任,就以怨报怨,进行报复。他先是将五百金分与众人,以示其富贵,然后声明与他们绝交。主父偃穷凶极恶的报复行为,使赵王非常害怕。他先发制人,上告主父偃接受诸侯贿金。武帝大怒,就追查主父偃。主父偃对受贿供认不讳,而否认逼齐王自杀。武帝想免其死。丞相公孙弘曰:“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于是主父偃被族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