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区发改局: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 | |||
|
|||
|
|||
近年来,临淄区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打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抓手,创新服务阵地,拓展服务举措,延伸服务链,主动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跑出了重大项目建设临淄“加速度”。2024年,全区58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和年度投资分别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列区县第一。截至6月底,新开工市重大项目2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70%,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投资完成50.1%。 一、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在项目质量上求突破。将谋划作为做好项目工作的起点,以高质量的项目增进发展后劲。一是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项目。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精准梳理确定了4条化工主导产业链、5条新兴产业链、6大传统产业集群“456”产业链群。紧紧围绕“456”产业链(群)建链、延链、补链和强链,谋划上下游和相关配套产业。2024年,全区58个市重大项目均属于“456”产业链(群),其中,41个项目属于“十强”产业,占比89.1%,较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二是围绕“头雁”效应谋划项目。强化以重大项目辐射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谋划政策契合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2024年,全区58个市重大项目平均单体投资18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6倍,淄博市3个过百亿元的建设类产业项目都在临淄区,其中,投资过200亿元“鲁油鲁炼”项目投产后,齐鲁石化将迎来建厂58年来第二次新生;鑫泰石化系列项目全部投产后,企业将成为全省最大的C3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天辰齐翔己二腈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大幅降低国内己二腈及下游产品成本,提升民族尼龙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是锚定投资问效谋划项目。将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作为项目建设的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将区域资源要素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优势。预计今年将有6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可实现产值175亿元以上,2024年实施的58个市重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 1500 亿元、税收近百亿元,将为全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新鲜血液”。 二、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在项目落地速度上求突破。聚焦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实行“321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服务、更强的措施推动项目落地。一是把脉问诊制定三张清单。通过调查问卷、入企座谈、集中调度等方式,全面细致摸底重大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制定《项目要素需求清单》《亟需解决问题清单》《项目开工清单》,精准掌握项目建设面临的要素制约和困难问题,实时动态掌握项目开工情况。其中,《项目要素需求清单》按照土地、文物、能耗等资源要素列出“分类清单”,明确要素指标协调部门单位,合力共保项目建设;《亟需解决问题清单》按照问题难易程度、解决层次列出“分级清单”,协同镇街、区直部门、分管领导等不同级别力量精准解决项目难题;《项目开工清单》按照项目开工与否列出“层次清单”,未开工项目抓手续办理、问题解决,已开工项目抓工期建设、统筹推进。二是化解问题每月两次集中推进。区领导、区直部门、镇街、项目建设方每月两次到项目现场开展集中办公,或召开一次调度推进会,及时掌握项目建设需求,会商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为重大项目解决实际问题76项。三是比学赶超每月1次督查通报。引入“x轴、y轴”的理念,为年度重点项目科学、合理、细致编制推进节点计划,每月调度、实时反馈推进情况。对项目建设达不到节点计划的责任部门单位实施“红黄牌”警告,其中,超期亮“红牌”、临期亮“黄牌”。通过亮牌通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压实紧抓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紧赶工期,尽早建成投产达效。 三、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在项目建设软环境上求突破。聚焦项开工、建设、竣工等重点环节,持续提升服务意识、强化要素保障,不断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聚焦加速项目手续办理,系统梳理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办理节点和办理责任人,形成《临淄区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模块、节点及责任清单》,为企业明晰手续办理全流程,实现一张图看懂项目手续怎么办、找谁办、办多久。打造全市首家项目会客厅,建设招引项目服务室和首席专家工作室,推动涉审事项全进入、手续办理全链条、批前服务全周期,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制、联合中介服务制等4项制度,优化项目管家、施工许可办理和竣工联合验收等服务,形成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业务协同的的“一厅二室三全四制五优”审批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区项目手续办理整体提速20%。二是打造清亲政商关系。实行重大项目区级领导挂包机制,为15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逐一明确区级包建领导,包建领导常态化深入项目一线调研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发展信心、保持政企黏性。建立“干部作风企业评”机制,探索“企业评议发声+整改跟进监督+作风常态察访”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干部改进作风、担当作为,护航企业发展。三是优化要素保障供给。依托《重大项目要素需求清单》,建立“一项目一清单”要素保障机制,2024年争取新增土地指标709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09亩、争取煤耗指标65万吨。强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通过加大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争取力度和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服务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24年以来为区医疗中心等5个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5.74亿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