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

发布日期:2013-11-22 14:34:53浏览次数:字体:[ ]

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意思是一只平时不鸣叫的鸟一叫,声音惊人。比喻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战国时期,稷下学士淳于髡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常以滑稽幽默的语言讽谏君王。齐威王任政之初,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弄得国政衰败,诸侯并侵,国家危在旦夕。一天,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大王,我让您说个隐语(类似今天的谜语或寓言)玩玩,怎么样啊?”齐威王同意了。淳于髡说:“我们齐国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回事吗?”齐威王听后,立即意识到他是用大鸟来比喻自己,说他毫无作为,便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就使人惊异。” 淳于髡的隐谏使齐威王醒悟过来,开始励精图治。他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了忠于职守、政绩卓著,但不会阿谀奉承的即墨大夫;烹杀了荒于政务,靠金钱贿赂而求取名声的东阿大夫;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了齐国。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之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