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 |||
|
|||
|
|||
农业 综述 【农业和农村经济】2007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完成农业增加值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比上年增长14%。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9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73万平方米,增长53%,粮食总产量3584万吨,比上年增长67%;蔬菜播种面积10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98万平方米,增长38%,蔬菜总产量108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全区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年末存栏1217万头,当年出栏2182万头;大牲畜年末存栏9058头,其中牛年末存栏8972头;家禽年末存栏219万只,当年出栏539万只;羊年末存栏106万只,当年出栏1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74万吨。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0万平方米,育苗面积134万平方米,零星植树30万株,比上年增长111%,森林覆盖率达189%,果品总产量7545吨。水产品总产量401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年,投资3000万元的巧媳妇2万吨泡菜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亿百合食用菌有限公司液体菌种菌包生产线建成投产。淄博齐美斯食品有限公司和香港榕港贸易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42亿元的生猪养殖、屠宰项目签约;淄博众得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与辽宁乌兰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2000万元的复合肥生产项目签约;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会在临淄召开(区农业局提供) 投资4000万元的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新厂区三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康浪河面粉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淄博施尔康复合肥公司与省网联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扩大了复合肥生产规模;山东奥德隆集团开工新建经贸物流配送中心。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24家,其中过亿元的7家。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1家,其中省级4家。另外,农业产业化行业协会、合作社发展到50家,带动近50%的基地和2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近1500元。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年,区农业局投资200余万元,购置了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建成了临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在皇城镇、齐都镇、稷下街道、诺香伦配送中心、奥德隆利群超市、东泰商厦等生产基地和经销超市新建检测点9个。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订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整治标准》,发放禁用农药种类、农药安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明白纸、宣传画12万份。全区403家农资店、652万个蔬菜大棚、3个乡镇驻地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农业质检机构达到整治标准,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充分肯定。4月13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会在临淄召开,临淄作了题为《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典型经验介绍,现场考察了皇城镇农资专供点、绿色蔬菜批发配送中心、南卧石村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大棚、郑辛村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蔬菜大棚。12月,临淄区代表山东省顺利通过了国务院验收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检查验收。 【“三品”认证】年内,“三品”认证工作快速发展,新认证1个有机食品和11个绿色食品。由淄博亿百合食用菌有限公司注册生产的“亿百合牌”黑木耳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康浪河牌”面条,临淄区稷下尧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服务部申报的“太公湖牌”生菜,临淄区万事达面粉厂申报的“齐寿牌”面条,“亿百合牌”黑木耳生产基地(区农业局提供) 恒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乐家果蔬牌”番茄和甜椒,淄博诺香伦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翠竹牌”番茄、甜椒、辣椒、西葫芦、茄子和淄博佳美营养食品厂申报的“溪牌”特精粉挂面,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截至年底,全区绿色食品达17个,有机食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年内,开展了以培植新技术示范村25个,新技术示范户250个,带动2500个农户使用标准化栽培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使示范村、示范户的收入水平增长10%以上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实用技术入户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放《农业实用技术入户工程培训教材》5000余本。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农业科技讲座57期,培训农民4000人次。其中,举办标准化栽培技术28期,培训2252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9期,培训1748人。分两批选送16名农村创业能手到潍坊职业学院参加《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培训,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管理创新等新技术和新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年,举办培训班24期次,培训技术骨干396人次,培训农民5064人次,培训农资经销人员825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000份,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份。利用广播电台、电视节目、报刊、简报、网络、科技赶集、现场会、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年检验土样4100个,检测151万项次,设计施肥配方6个,安排肥效试验90个、配方校正试验40个,示范展示面积107万平方米,配方肥施用量4026吨,直接施用面积11亿平方米,指导施肥面积282亿平方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村数382个,涉及农户869万户,总节本增效1000余万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年,争取政策扶持资金766万元,制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专题电视节目,在区电视台新闻和商务频道黄金时段播出20天;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公告5000余份,张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公告1000张,网上发布了《临淄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公告》。印发了《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确立区农广校、淄博工业学校、临淄区成人教育中心等3处培训基地,推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形成了“组织+培训+输出”一条龙培训网络,与南金、北金、东泰、奥德隆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劳动用工转移培训合作关系,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07人,其中省级800人。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消除秸秆焚烧污染为目标,以加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支持多种形式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使临淄境内济青高速公路及309国道两侧2千米范围内的玉米秸秆全部得以综合利用,基本解决域内秸秆焚烧问题。项目制定了财政扶持政策,完成机械秸秆还田深耕面积2267万平方米,青贮15万立方米、消化玉米秸秆333万平方米,建立秸秆生物技术反应堆902座,消化玉米秸秆900万平方米。项目带动全区青贮玉米秸秆155万立方米(折合3333万平方米玉米秸秆),机械秸秆还田2亿平方米,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1100座(消化1100万平方米玉米秸秆),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户用沼气池国债项目】年内,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36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扶持1842万元,在全区6乡镇(街道)24个村实施“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或改院)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印发了《临淄区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专业施工队和技术服务队,开展了沼气应用技术培训,有43人取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建成沼气池2410个并投入使用。每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80立方米,节省燃料和电费500元~700元;沼液、沼渣肥料用于粮食作物增产5%~10%,用于蔬菜作物增产10%~20%,且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1500余元。 【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是年,坚持把农业投入品制度化管理作为重要一环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了农资营销员职业技能鉴定,在全区蔬菜生产重点乡镇设立了农资专供点,与区内农资经销户签订了农资经营责任承诺书,对区内农资经营业户实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一留样”管理。全年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90人次,多次对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清理整顿,受理投诉案件7起,查处假冒伪劣种子15吨,查获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405千克,关闭取缔24家。 【强农惠农政策】是年,实施了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补贴项目,投入补贴资金200万元,供应包衣良种150万千克,每千克良种财政补贴134元,补贴面积1334亿平方米。财政转移支付到村资金727万元。核定小麦种植面积为297亿平方米,比上年上报面积减少15954万平方米。兑付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623万元、农资涨价综合补贴资金1358万元,农机补贴16882万元,繁育母猪补贴资金925万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年内,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培训教材1500多册,发放《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公开信》12万份,对全区12个乡镇(街道)和400个村的975名镇、村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率达96%。全区应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的411个村,有386个村完成前期工作任务,其余25个村按照市区有关规定制定了延期工作方案。当年完成入户核实958万户,完成张榜公布958万户,录入微机系统923万户,建立台账383个村,前期工作完成率在94%以上。全区拟补签和完善合同的268个村595万户中,有201个村352万户完成合同的补签与完善。该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8月22日,全市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现场会在临淄召开,临淄区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农村经济管理】年初,制定了《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和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紧急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管理机制,层层签订减负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奖惩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全面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管理,全区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2万册。党委、政府负责制和部门系统责任制相结合,认真开展了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束旧账及建立新账工作,对14个乡镇(街道)财务代理中心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对运行的农村财务软件进行升级。区监控中心每月10日前准时接收上月数据,15日之前对全区451个村(居)的账务处理情况逐一查看,按月份分别对所有财务电子资料备份归档。制订了《关于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区纪委、监察局、农业局联合成立了审计检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农村财务代理中心进行了专项审计。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到临淄区视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10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陪同下,视察临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临淄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福泉,区委副书记、区长毕荣青等陪同。吴仪来到淄博众得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向公司负责人详细询问农资进货渠道、检测方法、赔付方式等,仔细察看进销货台账、发票等基础管理资料,对企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实行“两账两票、一卡一书一留样”的做法表示赞赏。当吴仪了解到公司设有覆盖临淄区、辐射周边区县的经营网点,农资可随时送到农民家中时,非常满意。她语重心长地说,农资特别是种子质量关系农民一年的收成,要确保农资质量,千万不能坑害农民。吴仪还来到公司科研中心,与技术人员亲切交谈,了解公司免费为农民提供测土施肥、配方用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情况,鼓励他们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在临淄视察期间,吴仪对临淄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种植业 ·粮食生产· 【概况】是年,集中实施了20万亩(1亩约66667平方米)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和3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以良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为重点的关键技术培训和指导,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9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73万平方米,增长53%。粮食总产量3584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6亿平方米,总产1574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47亿平方米,总产1897万吨。 【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是年,承担了国家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补贴项目实施任务,按照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通过供种单位统一向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种子的方法,对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农民进行补贴。项目由凤凰、朱台、梧台、敬仲、齐陵的181个行政村394万农户实施。项目供应包衣良种150万千克,其中推广种植济南17号优质专用小麦129亿平方米,供应包衣良种14551万千克;推广种植淄麦12号优质专用小麦399万平方米,供应包衣良种449万千克。项目补贴小麦良种购置资金200万元,平均亩产(66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470千克,比非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49千克,增收126元。 【3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06~2007年度3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试验、示范、大田生产、高产攻关、良种繁育和产业化等6项内容。朱台镇徐王村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打亩产6721千克,创全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凤凰镇和朱台镇的两处小麦高产攻关田,测产达600千克以上产量指标,凤凰镇东申村的玉米高产攻关田测产达到800千克。项目区内小麦平均单产450千克,玉米平均单产650千克,产业化生产率达到70%。2007~2008年度3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全区安排5处攻关田,每处面积02~1万平方米,产量指标为每万平方米9750千克;超高产示范田安排4处,每处面积6667万平方米,产量指标为每万平方米9000千克;试验田安排4处。另外,还安排了小麦种子田、大田生产和产销衔接等项内容。 【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年,临淄被农业部列入全市惟一的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区,在10个乡镇100个村1000户实施,辐射带动2万户,国家财政给予示范户优良品种、优质肥料、病虫防治用药、作业机具等“物化技术”补贴。项目区举办小麦技术电视讲座5期,集中办班培训12期,到村入户指导300余场次,印发技术资料和科技明白纸3万余份,主推品种入户率达100%,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8%。经实地取样测产和室内考种,小麦科技示范户单产442千克,比前3年平均增加41千克,增长102%,亩纯收入增加72元。全区小麦科技示范户实现节本增收212万元,辐射带动增收3100万元。 ·蔬菜生产· 【概况】是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0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98万平方米,增长38%,实现总产108万吨,比上年增加385万吨,增长37%。食用菌栽培面积1683万平方米,鲜菇总产316万吨。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220期,副省长贾万志视察临淄蔬菜配送中心(区农业局提供) 培训47万人次。全区蔬菜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55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14个,贮存保鲜库5个,年贮存保鲜量4550万千克,运销组织57个,运销大户25家,年市场交易量189万吨;蔬菜加工企业7个,年加工量199万吨;蔬菜包装企业16个,年包装量198万吨。 【新品种及新技术】是年,安排新品种试验示范区13处,推广欧顿、瑞菲、新帅、倍盈、1518、1519、2177、粉果998等西红柿系列,方舟、史丹红、佳丽等甜椒系列蔬菜新品种26个,推广面积2933万平方米。投入无偿扶持资金100万元,支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以宣传和培训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作用和技术操作规程为重点,举办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8667万平方米。另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蔬菜设施水肥一体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蓝黄板诱杀、频振式杀虫灯、微滴灌等2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764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蔬菜大棚3300个。 【绿卡行动计划】是年,绿卡行动计划工作重点以出口蔬菜良好农业规范(GAP)的推广为核心,抓好蔬菜出口企业及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印发了《临淄区实施绿卡行动计划工作要点》,与区广播电视局合作进行了绿卡行动计划专题宣传,对全区种植番茄的8个乡镇38个村、企业自属基地开展了出口番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技术培训,基地农民培训率达915%。建立色板诱杀技术示范区16个,安置黄板、篮板22万块,购置安装杀虫灯10台,在21万个大棚中推广了氰胺化钙—太阳能高温闷棚防治根病线虫病技术,建立杀菌灯、杀虫灯、色板诱杀、毒饵站、诱捕器一体化的物理控害技术集成示范区2处,设立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核心区1333万平方米、示范区40万平方米。承担的“良好农业规范·出口番茄操作指南”标准研制,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地方标准(DB37/T694-2007)发布,自11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填补了国内出口番茄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12月8日,承担的“出口番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研究与推广应用”课题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蔬菜专卖及检测】是年,设立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2个,无公害蔬菜专卖点4个,绿色蔬菜专柜12个,年蔬菜销售量32万千克。投资20多万元,新建蔬菜质量速测点9个,举办检测培训班3次,培训检测员20人次,落实和完善了检测记录。在加强蔬菜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自检同时,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每月对蔬菜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进行抽样检测,全年抽样蔬菜品种40个、抽检10580个,合格率98%,确保了上市蔬菜的质量安全。 【蔬菜产业升级工程】是年,按照市蔬菜办下达的任务要求,将蔬菜产业升级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乡镇,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充分利用培训班、广播电视、发放技术材料等形式,宣传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重要意义。建立蔬菜基地登记管理制度,对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实行田间管理档案制度,印发蔬菜田间档案记录本10万余份,指导农户详细记录生产管理和蔬菜检测情况;推行农资专供和进销登记制度,在全区蔬菜主产乡镇建立农资专供点14个,实行农资经营责任承诺书管理,对全区403家农资店进行了达标整治。以蔬菜配送为主的淄博诺香伦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实行了产品追溯制度,通过建立农户种植、销售、检测档案,出现问题可追溯到种植户。(李振宗) 林业 【概况】2007年,全区坚持把发展林业与振兴临淄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大环境绿化为重点,大搞植树造林,全面完成了市长、区长《2007年度绿化目标责任书》各项指标。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23707万平方米,新建农田林网133333万平方米,完善林网2000万平方米,建设绿色通道30千米,绿化道路60千米。年内发展经济林3667万平方米,用材林80万平方米,林业育苗13333万平方米,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800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 【森林资源管理】全年共办理林地使用手续 3份,发放林木采伐许可60 份,控制在了采伐限额以内,森林消防大队上岗(区林业局提供) 严格执行林木采伐、更新制度和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从源头上控制林木资源的流失,蓄积林材2886 立方米,实现了“采补平衡”并有所增长的目标。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等毁林犯罪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共立案调查处理各类林木案件 7起,全年无积案。在南部山区新封山育林200万平方米,设立封山碑80块,新建护林房3处,设固定宣传标语480条,打防火隔离带125千米。强化护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和护林防火汇报制度,在加强护林防火装备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乡镇之间、相邻单位间的联防,举办了森林防火指挥员及骨干防火队员培训班,进行了防火演练,提高了人员业务素质,做到了出现火警及时到达现场及时扑救。11月,经过公开招聘录用森林消防队员10人,正式成立了临淄区森林消防大队,这是临淄历史上第一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具体负责全区范围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重点造林工程】是年,利用雨季及春秋季节,大搞植树造林,组织专业队进行施工,完成山区造林23707万平方米,树种以侧柏、火炬为主。在南王镇完成长江中下游国债造林1581万平方米,以杨树为主;完成植被恢复基地造林1807万平方米。在金岭回族镇、辛店街道完成财政资金造林100万平方米。在边河乡完成以侧柏、火炬为主的荒山造林6667万平方米。 【平原绿化】是年,平原绿化以高标准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工程和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以齐陵街道、朱台镇、凤凰镇为重点,对原有林网树木进行了更新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133333万平方米,绿化林网道路60千米;在平原乡镇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000万平方米,总计植树7万株。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以济青高速公路林带补植完善、金岭环保林带、凤凰路林带等工程建设为重点,投资4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林带30千米,栽植青桐、栾树、法桐、大叶女贞、白蜡、臭椿、雪松以及花灌木50万株,同时实施了济青高速公路林带补植完善工作,将济青高速公路南侧受冻害影响死亡的大叶女贞和百日红更换为紫叶李和蜀桧,完成常绿林带的补植任务,总计植树69万株。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以济青高速公路沿线200米范围内村庄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2~3个重点村,并将每个乡镇的绿化任务在区长绿化责任书中逐一进行了明细。引导边河、南王、金岭、凤凰、朱台等乡镇的村民在村庄四周空闲地大搞植树造林。金岭回族镇把建设绿色城镇、搞好村庄绿化和环保林带建设相结合,出台了优惠政策,实行了工程招标,制定了奖惩措施,建成6667万平方米环镇环村林带,栽植速生杨、白蜡以及常绿树种和花灌木12万株。 【古墓绿化工程】古墓绿化是市政府确定的“因景植绿”工程的主要内容。全区有封土的古墓(台)140余座,上年已绿化19个。全年全区新绿化古墓100多座,种植花草树木20多个品种31万株,并对上年已绿化的古墓全部进行了补植,共栽植蜀桧等树种2000余株,同时对墓体及周围的垃圾杂草进行了清理。 全区美国白蛾防控会议(区林业局提供) 【美国白蛾防控】8月15日,在朱台镇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全区陆续发生美国白蛾疫情的有13个乡镇(街道)51个行政村(居)6个单位,涉及范围600平方千米。疫情主要发生在与疫区相邻的村庄、加油站、交通要道、生活区、停车场、学校等地,主要危害法桐、白蜡、速生杨等14个树种,发生面积8467万平方米。疫情发生后,区政府立即召开了全区美国白蛾防控大会,下发了《开展查防第二代美国白蛾疫情的紧急通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扑灭疫情。区林业局制定了《临淄区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和《临淄区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实行限期除治通知书制度。区林业局组成由分管局长带队,林果中心技术人员组成的检查督导组,逐村、逐路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全区投资40余万元,购买药械、农药等物资,积极进行防控。利用电视宣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发动群众打歼灭战,共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悬挂宣传横幅60余条。在疫情发生地与疫情接壤的乡镇、单位,建立了21个监测点,掌握虫情动态。组织护林员在疫情发生地剪除网幕,同时用喷药车对疫情点及周边500米范围的所有树木全方位立体喷药,使虫口密度控制在了1%之内,有效控制了疫情。 【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月,根据省市《关于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区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业务副局长为副组长,林业局业务技术骨干和各乡镇(街道)林业站站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从区林业局抽调3名业务技术骨干,和各乡镇(街道)林业站站长配合,组成调查工作组。4月23日,开始进行野外调查,对全区12个乡镇(街道)41个样点,逐点进行调查。 6月13日,全面完成了外业调查任务,之后便进入内业资料整理阶段。7月底,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本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全区为总体,采用地面样地调查和遥感图像判读两种技术,从宏观上掌握森林资源现状,查清近期森林资源变化和消长情况。利用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查清了全区2006年底森林资源的数据、现状和分布,完善了全区的森林资源档案和数据库。(朱桂丽) 畜牧业 【概况】2007年,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69万头,出栏26万头;大牲畜存栏21万头;家禽存栏470万只,肉蛋奶产量总产达到91万吨。全区畜牧业总产值5155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26%。畜牧业已经成为富裕农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生产标准化】是年,按照动物防疫和环保工作对养殖业提出的新要求,从提升全区畜牧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出发,强化标准化畜牧小区发展、生态建设和疫病规范防控,使全区畜牧业的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市政府“建设殷实小康十大工程”要求,全区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新建、改造26处准化畜牧小区,建成畜舍面积22万平方米。按照动物防疫和新农村建设对养殖业提出的新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建成淄博洛东生物养殖技术推广公司等“自然养猪法”新式养猪场22家。 【产业化组织】年内,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齐美斯、民信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临淄区奶业协会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拉动了养殖基地建设,拓宽了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社+养殖户”“协会+养殖户”等方式,规范和完善行业协会的经营运作,使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生产。继续加大对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规模化屠宰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扶持、结构调整等多种形式的引导下,全区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小区和合作经济组织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新建区级标准化畜牧小区2处,累计达到75处,已发展畜牧业合作社8个,各类养殖协会11家,入社(会)农户4200余户,全区奶牛、肉鸭、生猪、蛋鸡四大产业化经营体系日益完善。 区领导与各乡镇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区畜牧局提供) 【秸秆青贮】是年,全区各类青贮池总量达到327个,总容量22万立方米,完成秸秆青贮15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1%。其中带穗整株青贮01万吨,占青贮总量的06%。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年补贴能繁母猪185万头,落实补贴资金925万元;共办理能繁母猪保险1445万头,落实财政资金69万余元;对2545 头后备奶牛进行补贴,落实补贴资金12725万元。补贴资金由区财政局通过“惠农一卡通”直补到户。截至年底,所有补贴资金已全部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兽药监管】是年,依据兽药管理条例,完善兽药管理制度,健全兽药生产、经营承诺书和安全用药责任书制度。全年共出动兽药监管执法人员132人次,执法宣传车51车次,开展了4次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材料05万余份,组织查处兽药案件6起,查获假劣兽药标值总额53万余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4多万元,为全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畜产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年内,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疫情日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继续加强了6个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化验室和24个村级动物疫情测报点的建设,健全完善了全区动物疫病诊断测报、疫病控制、防疫监督体系和区兽药监察体系。区及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已具备对常发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进行诊断、监测的能力,动物防疫形成了区镇村三级防控体系。全年开展了春秋两次强制免疫,对种禽、蛋禽进行了禽流感Re4变异株的强化免疫,全区应免家禽免疫密度达100%。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动物免疫、检疫、调运及畜禽户口登记等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做好出场检疫和屠宰检疫,实施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按照防控工作需要备足备齐各项应急物资,并及时核查补充和更换,调整充实了500人的应急小分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全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是年,区畜牧局成立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畜产品安全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9月30日,召开全区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会议后,成立了整治活动督导组,下发《临淄区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责任明确到人,分组对全区14个乡镇(街道)所有养殖场户、兽药和饲料经营点、定点屠宰企业、饲料生产厂家进行检查督导。10月,加强对全区养殖场户、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动物诊疗单位、屠宰加工厂的畜产品整治工作情况的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截至年底,共印发《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5000余本,养殖户养殖档案1000余份,畜禽养殖免疫程序8000份,散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宣传手册6000余份,张贴标语30余条。通过专项整治活动,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区兽药饲料经营点、饲料生产厂家的各项证照齐全,达到整治标准。养殖场户核发了《动物防疫合格证》,健全养殖档案,落实动物标识制度。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组的检查。(王建文高丽) 水利 【概况】是年,实施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2处,铺设主管道25万米,覆盖齐都镇、梧台镇的25个村庄17万人;完成单村供水工程38处,水源改建工程1处,解决了9个乡镇(街道)66个村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边河乡和凤凰镇的蓄水工程、旱田打井、干渠维修等应急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缓解了全区173万公顷农作物受旱问题。全年企业计划用水1145万立方米,实际用水1066万立方米,节约用水79万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305%,万元产值取水量降低到2931立方米/万元。行政执法和依法收费力度进一步加大,共收各种规费2300万元。太公湖管理、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年,区政府出台了《临淄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见》,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了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4月9日,召开了全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会,区政府与有关乡镇(街道)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部署和落实了工程建设任务。5月29日,区政府举行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材料招标会,确定了管材、管件等材料的供货单位。6月19日,齐都镇和梧台镇通过招标,确定了两支集中供水工程的施工队伍。通过招标,做到了工程材料质优价廉,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区水务局成立了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服务组,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和施工质量监理,保证了工程质量。年内共新打深井38眼,成井率100%。同时改造了金岭回族镇西部3村吃水管道工程,铺设主管道4000余米,安装阀门、水表4处,与各村管网相连接,做到了供水安全可靠。 【水资源管理】境内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尚有少量地表水及引用部分黄河水。是年,全区平均降水量568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补给量11亿立方米。当年实际开采地下水量312亿立方米,其中外供张店城区074亿立方米,引用黄河水032亿立方米。1月,与各乡镇签订了《2007年水资源管理责任书》,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做好了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观测工作。加强了全区37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的测报,做好了8个固定井点枯水期地下水水质检测取样工作,为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年内,依法审验《取水许可证》549份,其中企业用水265家,农业用水284家。全面安装计量设施,全区一级装表率已达98%。重点加强乡镇和镇村企业的用水管理,统一安装水表,每月10~13日集中抄表计量,水资源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全年编报了248家企业的用水计划,采取月报表、季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严格节奖超罚,节水效果显著,全年企业计划用水节约了79万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305%,万元产值取水量降低到2931立方米/万元。 【节约用水】在“世界水日”(3月22日)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3~19日)期间,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共分发宣传材料5000份、节水手册1000份。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市节水宣传漫画展,上报漫画作品115幅,有22幅作品获得奖项。年内,对256家用水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对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和个人执行累进加价制度。全年全区计划用水109亿立方米,实际用水9072万立方米,节约用水1830万立方米。 【淄河治理二期工程】是年,省水利厅将淄河列入了省管河道,并委托淮河工程管理局设计院进行了全面勘察设计,计划用3年时间对淄河整体进行防洪治理。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决定对淄河临淄城区段进行综合治理。区水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全力做好了河道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太公湖橡胶坝(区水务局提供) 7月,组织人员对整治工程涉及的沿线8个乡镇主河道内、河滩地内的沙石场、房屋、树木、鱼塘、藕池等行洪障碍物进行了详细调查统计,为搞好淄河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了详实资料。11月,委托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淄河干流临淄城区段二期河道治理工程方案》,通过了市水利与渔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太公湖管理】年内,投资十余万元,历时3个月,对湖边石柱、石板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技术性加固维修,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检修维护,对橡胶坝进行了运行监测和技术保养,西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区水务局提供) 完善了太公湖应急预案,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工程设施和游人的安全。同时,坚持实行保安人员定岗值班和重点蹲守相结合,电子监控技术防范和值班巡逻人为防范相结合的巡查管护制度,太公湖设施遭破坏的发案率明显下降,保证了太公湖设施的正常运行。 【防汛抗旱】是年,全区出现春旱,降水偏少,1~5月仅降水1317毫米,是常年同期降雨量的70%。全区有173万公顷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其中重旱266667公顷,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旱情发生后,全区上下共同协作努力,先后投入抗旱劳力13万人,完成了边河和凤凰蓄水工程、旱田打井、干渠维修等应急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缓解了全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汛前组织召开了全区防汛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2007年度全区防汛工作意见》,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公布了包防汛重点部位领导成员名单,层层签订了防汛责任书,做到防汛任务、责任、队伍、车辆和物资全部落实到位。完善了全区防汛基础工程设施建设,金岭西部排蓄水工程投资3834万元,开挖、护砌排洪沟1620米,新建桥涵11座,同时将汛期排水引入艾庄蓄水池,解决了1333万平方米农田的灌溉用水。朱台镇朱西村排水工程投资38万元,挖排水沟2380米,建过路涵60座,解决了120万平方米农田的排涝问题。西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95万元,对大坝迎水坡进行了护砌,对背水坡进行了培土加固,对溢洪道上部挡土墙裂缝进行了修复。针对全区雨情遥测系统老化的现状,对全区14个雨情测报点的测雨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了更新,采用了先进的GPRS信号传输,确保信息数据及时、准确、高效传输。 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会议(区水务局提供) 【水务一体化管理】年内,结合全区“五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水法规的社会影响。对全区范围内的破土性基建项目展开了调查,依法对80余家企业送达了缴费通知书。同时,督促奥林匹克花园、中轩热电厂、临淄热电厂等3个单位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通过了市级评审。并对32千米干渠和分干渠进行了全线检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及违章建筑35处。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6起,包括擅自打井1起,计量设施毁坏1起,未安装计量设施2起,拖欠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各1起,追缴水资源费272万元。对河道内查出的53家非法洗沙场全部予以清除,依法查处向河道内非法倾倒垃圾案件2起,倾倒废水案件1起,私自建桥案件1起,对5起市民投诉非法采沙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年内,共依法征收水资源费974万元,污水处理费1117万元,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240万元,水保两费56万元。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年内,进一步对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登记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重新核对了大中型水库移民身份证。并编制了《临淄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临淄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区农村信用联社、区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淄博中心支行临淄区支行及时为大中型水库移民个人办理了“齐鲁惠民一卡通”。年底已将前3个季度的移民后期扶持款发放到全区657名太河水库移民手中。(刘卿) 农机 【概况】2007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农机总动力发展到76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以上两项农业机械化主要发展指标均列全市各区县之首。全区农用拖拉机拥有量5557台、动力114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76台、032万千瓦。拖拉机配套机具达126万台套,配套比为1:267。4YDW-2型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区农机局提供) 全区联合收割机发展到2219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537台,比上年增加76台。全区设施农业机械电动卷帘机750台,比上年增加156台;田园管理机发展到470台;机动挤奶机321台。全区农机户发展到212万个257万人。其中,农机总值在10万元~30万元的农机户587个,农机总值在30万元~50万元的农机户181个,农机总值在50万元~100万元的农机户14个,农机总值在100万元以上6个。新成立齐陵、稷下街道农机协会,全区农机协会发展到3个。其中朱台镇农机协会通过省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验收。 是年,小麦机耕292万公顷,小麦免耕播种330公顷;小麦机播295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00%;小麦联合收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843%;除南部山区的边河乡、南王镇外全部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机械收获占全区玉米种植面积的8876%;机械化秸秆还田555万公顷;农机运输作业量达832亿吨千米;实现农机经营利润总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7%。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成功】是年,山东淄博玺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4YDW-2型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投入小批量生产。该机是国家专利产品,具有一次性完成摘穗、秸秆切碎不落地收集、还田、灭茬(配灭茬机)等多种功能,可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青贮饲料,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8月17日,该机参加了全市玉米机收现场会。28日,全区召开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演示会。30日,在淄博市举办的全国玉米机收现场会上,该机受到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及省市领导专家的重视和肯定。10月10,该机通过省农机推广鉴定。当年生产35台投入农田作业。 玉米机收、深耕还田、旋耕整平作业现场(区农机局提供)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突破百万元】是年,临淄区实施省市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资金达16882万元,是历年来之最。其中,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成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5382万元,引导农民投入47279万元,临淄区受益农户161户,新增7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耕犁等214台套;市设施农业项目——蔬菜大棚电动卷帘项目,市财政补贴资金15万元,补贴蔬菜大棚电动卷帘机150台。项目内机械全部投入到临淄区农业生产,部分机械还参加跨区作业,发挥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效应。据统计,项目内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临淄区收获玉米323333万平方米,跨区作业收获玉米1200万平方米,两项创收300余万元;深耕犁、旋耕机完成机耕地163333万平方米,创收96万元;青贮饲料铡草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创收86万元。电动卷帘机的投入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蔬菜大棚的光照时间。 【新农机推广】是年,区农机部门积极组织乡镇农机站、农机大户、农机购置户参加省市区召开的各种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交流会,全年全区推广小麦联合收获机62台,保有量达1682台;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100台,保有量达537台;推广大型拖拉机48台,保有量达1525台;推广铧式深耕翻转犁45台;推广电动卷帘机150台,保有量达750台。新机械、新机具的投入使用,使全区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玉米秸秆还田深耕】年内,区农机局、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联合申报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获得批准,区农机局多方调研、考察,找到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深耕—小麦播种的秸秆综合利用简捷方式。8月28日,区农机局在齐都镇南马村召开秸秆综合利用演示会,深耕翻转犁采用扣阀,一次完成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深耕和秸秆覆盖,这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得到了省市农业部门、区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当年在区内济青高速路沿线两侧2千米范围内实施玉米机械化收获—深耕—小麦播种2000万平方米,并为2008年实施全市玉米秸秆禁烧提供了可鉴经验。 【农机培训】是年,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利用专题讲座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农机管理人员20人次,农机技术人员200人次,农机监理人员21人次,农机操作人员3124人次;发放农民职业技能考核及鉴定证书70个。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 【农机安全监理】年内,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和农机安全村建设活动。全年检验合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16台,检验率达80%,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新落户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51台,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20人。评选出3个农机示范镇10个农机安全示范村。 【农机跨区作业】年内,面对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和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领导小组提前对外省市及本省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签订作业合同。严格跨区作业证的发放管理和跨区作业机手的资格认证管理,加大对跨区作业中介组织、中介人的监管力度,严格资格审查,规范服务行为。及时为农机手提供准确可靠的跨区作业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机手创收能力。是年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600台,异地收获小麦207万公顷,创收1200余万元,作业地点辐射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与省内济南、潍坊、平度等地市。三秋期间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达280台,耕作、播种、秸秆还田机械1050余台套,异地作业面积366万公顷,实现作业收入1600万元,是近几年秋季跨区作业效益较好的一年。 【小麦免耕播种】是年,临淄区承担了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农机局引进潍坊天宇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SF-4-4免耕施肥播种机,于10月14日在齐陵街道石庙村李文祥地块,召开小麦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现场播种2万平方米。11月28日,市农机推广站召开保护性耕作流动现场会。12月17日,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窦乐智一行3人到临淄考察保护性耕作试验田。通过两次现场测试,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出苗均匀、群体适中、个体健壮、根系发达,苗情3375万株/万平方米,发育良好,与对照田相比,具有增产优势。(乜立新) 农业综合开发 【概况】年内完成了2006年度1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在全市被评为优秀等次,省先进单位奖牌(区农开办提供)列全市第一名。立项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启动了2007年度1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4月11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流动现场会观摩了齐陵街道和朱台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5月9日,临淄区被省人事厅、农业厅、财政厅表彰为全省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11月29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流动现场会上,与会代表观摩了齐陵街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朱台、凤凰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区。12月29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临淄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连华到会并讲话。 管护中的朱台项目区(区农开办提供) 【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上年度1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4月底全面完成。该项目分齐陵街道和朱台镇两个项目区,齐陵项目区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以南,北齐路以东;朱台项目区位于寿济路(321省道)以北,博临路和张宁路之间。该项目共完成投资635万元,形成方田67个,新通、拓宽并硬化农田道路49千米,林网植树58万株,新打并配套深井13眼,配套旧井199眼,铺设PVC地下管道90千米,输变电线路配套32千米,建桥涵366座,为区农技推广中心配套购置测土配方施肥仪器4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立项实施】临淄区是全国21个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之一。该示范区总面积343333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273333万平方米,分朱台和凤凰两个示范区。项目计划总投资8254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750万元,整合资金4504万元,分3年完成。是年,自国家批准立项至年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新打井39眼,建井房171间,铺设PVC管道76千米,建桥涵321座,建设农田道路105千米,农田林网植树82万株。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共发展种植有机大樱桃72万平方米,有机薄皮核桃173万平方米,种植露地蔬菜20万平方米,发展有机无土栽培及秸秆反应堆大棚菜667万平方米,新建存栏300头的奶牛养殖基地1处。村居建设初现成效,硬化村内道路4万平方米,建成户用沼气池794个,建成卫生室11个、村务中心3个、文化大院1个、垃圾中转站2个、镇级敬老院1个,共计完成投资2450万元。 【项目管护】是年,认真贯彻落实《淄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办法》,积极做好2002~2006年度建成项目区管护工作。加强管护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7名管护员,实行先培训后持证上岗,并建档备案。探索了“树随地走,保证成活,收益归户”的林网管护模式。加强了依法行政,区农发办3人参加了全市统一组织的培训考核,取得了行政执法证。全年共筹措落实管护资金82万元,其中区财政列支10万元。12月19日,项目管护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被评为优秀等次。 【2007年度12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启动】该项目区位于太王路以东,宋望路以南,济青高速公路两侧,由齐陵街道办事处承担。9月开始动工,截至年底,共计新打机井24眼,修复配套旧井130眼,埋设PVC地下管道45千米,输变电线路配套13千米,建桥涵300座,建设农田道路455千米,建户用沼气池60个,林网植树34万株,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667万平方米,总投资620万元,治理耕地面积800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总量的80%以上。(于杰铭王洪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概况】年内,全区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达437万吨,创历史新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96亿平方米,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75处,林果面积发展到133333万平方米。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亿平方米。新增绿色食品品牌2个,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区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宽带网、通广播电视。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健全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新建文化大院和文明一条街30多处,新建沼气池2410个。农民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比上年增长14%,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群众就学、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18%,“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了集中供养范围。成功组织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示范村和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了《临淄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完善了村镇布点规划和7个乡镇49个村的建设规划。开展了“三位一体”包建试点村和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12个片区的连片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涌现出1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政策措施】为促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临淄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兑现奖励扶持政策(区农工办提供) 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2007年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见》,区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业三大方面17小项列支5276万元进行奖励扶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十大工程】年内,为落实“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临淄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临淄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全区实施了“产业提升、富民强村、城镇带动、规划‘龙头’、村庄整治、社保惠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以点带面、合力共建”十大工程,以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示范带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把全区443个村居划分为试点村、建设村、综合整治村三类,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3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确定的24个重点培育村以“十新”“四十条”为目标,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建设村、综合整治村呈现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内,区委区政府命名表彰了1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和36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居。 【中央督察调研组到临淄区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月17日,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张建军为组长的中央督察调研组一行5人在省委农工办主任王泽厚,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守涛,市长助理蒲绪章、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平的陪同下到临淄区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组到凤凰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中央督察组到凤凰镇东召西村老年公寓调研(区农工办提供) 凤凰镇东召西村及村老年公寓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临淄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1号文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调研组对临淄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联手共建】年内,实施了1名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1家重点骨干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包建32个试点村工作责任制,开展了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选择56个贫困村和1000个贫困户,由区直机关、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驻村干部与试点村、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挂包”责任制,先后组织共建互动活动200多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支持农村资金、物资约300多万元,落实项目60个,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工农城乡的互动发展。 【联片创建】年内,出台了《关于加强分类指导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的意见》,根据工矿区、城郊区、农业产业带、山区等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一定数量的片区中心村为主体,规划了12个新农村建设联片创建区,要求片区打破村域界限,搞好规划对接,实施一体化规划,优先统一规划产业发展,配套搞好村庄建设改造、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公用。年内12个示范片区进展良好,在面上产生了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全市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启动暨生态家园富民沼气项目开工仪式在临淄举行】5月3日上午,全市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启动暨生态家园富民沼气项目开工仪式在临淄区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连华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县、高新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临淄区委副书记、区长毕荣青,市农业局局长王子林作了表态发言。周连华指出,要使十大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兴农工程、惠民工程、强农工程。各区县分管区(县)长、市直有关部门、朱台镇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参观了朱台镇后夏村卫生室和沼气工程。(崔锡旺耿根华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