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旅游 | |||
|
|||
|
|||
文化出版
【概况】 2017年,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执法与服务,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全省阅读示范区、全省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等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年内,提升综合文化站8个、文化大院275个、农家书屋320个,新建百姓大舞台91个,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加快市民文化中心建设进度,地上附属物清理完成,规划建筑方案初步确定;推进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省内首家民主党派图书馆分馆,建成42家图书馆分馆。扎实推进稷下讲堂建设,以尼山书院(稷下书院)为主阵地,在全区12个镇(街道)设立稷下学堂,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通过“稷下讲堂周周讲”等活动,普及齐文化知识,举办各类国学讲堂108期。完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村史馆建设,齐都镇西古东村历史文化展示馆、南金村农民博物馆、皇城镇原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等三个单位被评为全省首批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示范点,为全市入选单位最多的区县。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结合乡村记忆工程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金南居委会建成回族文化博物馆并于6月开放;齐峰造纸博物馆完成省级非国有博物馆注册备案。
【群众性文化活动】 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组织2017年“情沐齐风”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包含11大项文化活动,“情沐齐风”入选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第23届“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动,连续组织演出18天,包括第八届“乐舞临淄”舞蹈大赛、全市民歌大赛、齐乐梨园戏曲专场以及优秀文艺团体专场,组织第六届“齐风雅韵”器乐大赛,共计7800余名选手登上舞台,提升全区文化艺术水平和群众参与度;深入实施“一村一年两场戏”工程,全年为基层免费送戏1000场次;组织“你读书我买单”文化惠民活动,方便读者的阅读需求。倾力打造文化品牌,在全区开展“暖心文化”直通车工程,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组建涵盖书法、绘画、篆刻、摄影、舞蹈、声乐、器乐、戏曲、齐文化研究等多个门类1200多人的文化人才库,根据群众需求,组织人才库中的专家学者,通过“暖心文化”直通车这个平台,有针对性的到基层开展培训,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壮大基层文化队伍。把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纳入“暖心文化”直通车,把精彩演出送到村(社区)、军营、敬老院。加强文艺创作和非遗宣传工作,组织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查拳、临淄花边、崖头大鼓、烙画、古器物拓制、临淄民歌等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现场观众达2000余人,年内争取上级非遗项目补助资金88万元;引导文艺团体加强创作,创作小戏8台、主题作品12个,包括两部齐文化历史剧《晏婴私访》《管仲赠金》,利用戏曲形式推广普及齐文化;坚持办好书画、艺术舞蹈、声乐等各类培训班,成功举办“书画迎新春”“喜迎十九大”等5项优秀书画、摄影展览,观展群众达4万余人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古城膏药制作工艺及正骨医术(万春堂)崔凤洲、古器物拓制技艺吴立波、金岭马荣酱牛肉制作技艺马岩诗等9个项目11名传承人申报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全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11项、市级28项、区级195项,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国区县级名列前茅。组织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进一步提高临淄区非遗项目的影响力。
【文化市场执法】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以净化网络环境、查处违禁出版物和保护未成年人为重点,深入开展“净网、固边、清源、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5次、各类安全检查850余家次、零点行动和错时检查专项行动7次、联合检查2次,责令整改10家次,立案处罚10家次;以查处非法出版物为重点,检查各印刷企业、书店、音像店等120余家次,查处非法经营摊贩8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00余册。全面推进网吧转型升级工作,围绕创建“暖心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在部分网吧设立“书海一角”读书区,供消费者免费阅览,实现实体书与电子书相互补充的格局。在临街网吧设置环卫工人饮水点,在社区网吧设置居民免费上网区,增加网吧的服务功能,提升网吧的正面形象;承办全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信用监管现场会,率先在全市实行网吧信用监管,通过信用等级的评定促进网吧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宣传培训,组织两期法律法规培训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和安全教育,展出各类宣传展板16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让广大群众了解和监督文化市场执法,文化执法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开展“绿书签”发放和赠书活动,动员有关书店开展绿色阅读、折扣惠民活动。
【文化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齐文化研学基地、市民文化中心、齐古城等十大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齐都文化城建成使用,足球训练基地基本完工,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齐文化研学基地、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市民文化中心、齐古城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文化项目,成立临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影视企业、工作室87家,有58家影视企业入驻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影视企业独立投资3000多万元在临淄取景拍摄完成4部影视剧和5部反映临淄企业的宣传片;在全区中小学举办首届齐国成语大赛,采用市场化模式,举办中国影视童星大赛,在第十四届齐文化节开幕式上为山东赛区的获奖选手进行颁奖。服务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助力文化企业宣传与品牌建设,组织鞠娃、齐图腾等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工艺美术作品《玉女蹴鞠》和《吉娃舞鞠》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区文旅新局)
文 博
【概况】 齐都文化城位于临淄城区东部,太公湖北岸,其范围包括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临淄东孙战国墓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和文化市场五个部分,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15.18万平方米。齐文化博物院作为齐都文化城的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其运营管理事务。
【第二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 10月23日,第二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蹴鞠与英国足球”。英国曼彻斯特市市长埃迪纽曼与淄博代表团团长、市文广新局局长周茂松就双方在蹴鞠、足球、博物馆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沟通交流。淄博代表团赠送英方《宋太祖蹴鞠图》帛画和《仕女蹴鞠图》帛画。双方在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经典展品英国足总杯奖杯前合影,双方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学术演讲。从淄博运至英国曼彻斯特的20余件特色工艺品,包括琉璃蹴鞠图、刻盘蹴鞠画等在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显要位置展出。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同时还展出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淄博临淄仿古蹴鞠、蹴鞠娃、《蹴鞠谱》等藏品。
【中超联赛取球仪式】 3月3日,2017中国平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世界足球起源地迎取圣球仪式在临淄足球博物馆举行。本次迎取圣球仪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张斌主持,全球50余家电视台同步直播。迎取圣球仪式的环节主要包括请鞠、结圆、起鞠、授圣鞠和圣球、封圣鞠和圣球等环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传承人马国庆带领天齐少女,从中国最古老的足球社团组织齐云社中“请”出圣鞠,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连华为圣鞠收针、结圆。临淄蹴鞠队应邀参加3月4日在济南奥体中心举行的中超联赛开幕式。
【蹴鞠文化交流与传承】 3月30日,4位来自日本蹴鞠保存会的成员到临淄足球博物馆参观交流,他们穿上日本传统的蹴鞠鞋,拿出自制的蹴鞠保存会用鞠,表演日本蹴鞠的玩法,与中国蹴鞠队进行讨论交流。12月18日,临淄蹴鞠队赴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馆参加2017年北京市校园足球文化节优秀作品展演活动,蹴鞠队员作为蹴鞠实践课指导老师加入学生表演队伍进行蹴鞠表演,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蹴鞠文化宣传】 年内,先后有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外国人在中国》《我有传家宝》、山东电视台《名师高徒》等栏目组走进临淄足球博物馆录制蹴鞠文化专题节目,宣传蹴鞠文化的魅力。8月18—19日,国际足球明星贝隆走进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临淄,通过参观交流、体验中国传统手工制鞠工艺、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较量等活动体验蹴鞠文化。 (解奎静)
【博物馆简介】 齐文化博物馆 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2016年9月12日开放,展出文物、藏品3000余件(套)。它的外观是一部扭转的台历,体现临淄厚重的历史,是代表临淄形象的地标性建筑。主要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展示齐地特色文物,研究保护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 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2016年1月22日开放,拥有馆藏文物、藏品2000余件(套),展览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蹴鞠和近现代足球两大主题,是海内外第一家全面展示足球起源与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2016年1月,临淄足球博物馆与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同年10月,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2017年10月,淄博市代表团赴英参加第二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位于淄河东岸,1990年为配合济(济南)青(青岛)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在发掘后李文化遗址时,发现一处春秋时代的大型殉车马坑,被列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古车博物馆陈列全国迄今为止出土的自殷商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车模型、铜陶车马具及文物佐证,是全国当代第一家以考古发掘现场为依托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古车博物馆。
姜太公祠 位于临淄城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区)。其主要景点有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是山东省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丘穆公祠由中国台湾桃源县丘正吉先生(姜太公100代孙)为实现多年寻根梦,捐资人民币100万元修建而成。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曾于2000年6月18日到此祭祖。每年齐文化节期间的祭姜大典都在此举行。
管仲纪念馆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南依牛山,北傍淄河,依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管仲墓而建,2004年9月16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000万元,由馆区和园区两部分组成。馆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由五厅、一祠、一墓组成,另设有中国宰相馆。管仲纪念馆按照管仲从囚徒到宰相的一生历程为主线,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的社会贡献。
广播电视
【概况】 年内,开播联办新栏目4个,为各部门、各行业普及专业知识和政策咨询搭建平台。创新媒体活动形式,拓展领域,组织媒体活动和公益活动20余次,扩大社会影响力;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发展新媒体,新推出APP客户端;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电视宣传、广播宣传、齐鲁网均获得全省区县级先进集体一等奖,电视宣传获得全省第一名,另有14件作品在省市台获奖。
【关注民生】 《临淄新闻》重点推出《科学发展惠民生》等多个宣传专栏;《民生365》扩容增量,以“大民生”视角密切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实行外围化报道,与《临淄新闻》形成互补配合态势;开设《民生进行时》专栏,及时关注民生项目的进展情况;“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不断完善机制,规范运行,上线78期,受理投诉和咨询问题办结率98%,热线的桥梁作用鲜明,媒体的社会责任凸显。
【节目质量大众评】 创新节目质量评议模式,打破原有自行评议的方式,从社会各界公开招募评委,实行季度大众评,年底由观众、听众评选“我最喜爱的广播电视节目”,与各界互动,广泛接受社会评议,开门办媒体。
【齐心公益】 临淄广电齐心公益组织把以往的社会救援扩充到义务寻人等急需力量解决的领域,全年接受求援57次,出动313人次、257车次,成功寻回走失人员16人,接到锦旗11面,常规道路救援516次,齐心公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空前提升。 【“我是农民大明星”走进临淄】 山东电视台主办的“我是农民大明星”节目,由临淄电视台、青州电视台、寿光电视台、临朐电视台共同承办。举办初赛5场,复赛2场,决赛1场,邀请老村长、杀猪姐、杨大妮等12名草根明星及著名评委田慧走进临淄担当评委。临淄区推选选手3人进入前10名,2人晋级全省五强,1人获全省总决赛亚军。 (王 辉)
档 案
【概况】 2017年,全区6家单位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测评,11项档案成果获评山东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区档案局获2017年度山东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淄博市区县档案局(馆)综合考评优秀单位。
【完善档案监督指导体系】 通过集中整档、行业培训、上门服务、网络指导、执法检查、档案协作等形式加强对全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3月,举办全区机关单位年度集中整档活动,有91家单位参与,现场整理各单位年度归档文件2.7万件,全部著录电子目录;4月,开展镇(街道)和村(社区)集中归档活动,现场整理镇(街道)业务档案5000余件,村(社区)年度归档文件万余件。联合举办档案业务专题培训,受训人数达300人次。组织全区四十强企业参加档案业务学习,到先进企业实地观摩。以区人民医院、金山中学为试点开展教育、卫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基层档案员撰写并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业务论文5篇。临淄公路分局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测评,区老干局、区招投标中心、区卫生监督所、金山中学、齐都药业公司分别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先进单位测评。
【整合档案资源】 从服务群众和便捷利用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档案馆档案资源覆盖范围。全年依法接收19家单位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各门类档案计879卷、2.04万件进馆,接收撤并机构档案3500余件进馆;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移交工作,接收17个部门2016年重大活动照片3000余幅;开展地方特色档案征集活动,征集齐文化档案资料60余册、照片93张,接收第十四届齐文化节档案30件,征集散存民间珍贵档案5件。整合国土、民政、房管等涉及群众不动产的部分档案,整合劳动、人事等涉及个人工作信息的部分档案,形成民生档案全文数据库,方便社会各界利用。年底,馆藏全宗档案达到135个,除文书档案外有会计、基建、移民、婚姻登记、房产、土地管理、林权登记、水利、普查、行政区域界线、审计、干部、复退军人等类别档案,馆藏结构优化调整,馆藏内容门类丰富。
【大型档案文献展】 6月29日,“档案的见证光辉的历程——庆祝建党96周年档案文献展”在齐文化博物院临展厅拉开帷幕,充分利用馆藏珍贵档案文献优势,提供来自中央档案馆的272件近500幅档案原件复制件,从档案角度图文并茂的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展览从设计策划、文字说明、实体布展到背后故事挖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展期历时两个月,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
【全文扫描加快推进】 7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档案数字化合同,从案卷清点、目录核对、拆卷组卷、扫描加工、数据抽检到全文挂接,历时半年,完成300万页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全文数字化量超过500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实现馆藏档案全文检索利用功能。加强电子数据安全管理,6月,将部分档案数字化副本、图文影像、电子目录及声像档案备份到山东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实行异地异质备份。 (商惠晴)
文学艺术
旅 游
【概况】 2017年,接待境内游客69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1.1%,接待境外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148万美元。按照“一带两翼四极十点”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总投资150多亿元的十大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寻根祭祖、足球探源、齐都访古、田园爱情、山野拾趣、乡村沐风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 【完善旅游规划】 编制临淄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姜太公祠、管仲纪念馆提升改造展陈规划;编制凤凰镇、金山镇、齐都镇旅游发展规划。邀请北京万诺普旅游规划设计院对临淄区进行全面考察策划,形成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项目建议书,为5A级景区创建奠定坚实基础。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推进旅游项目】 按照“一带两翼四极十点”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总投资达150多亿元的十大文旅项目。总投资2亿多元的齐都文化城三期工程竣工投用,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殉马馆、排水道口提升工程基本竣工,蹴鞠小镇建成开放,天齐渊森林公园完成投资5.3亿元,运粮河湿地公园9月份建成投用,管仲纪念馆完成体制改革,姜太公祠扩建工程完成拆迁评估,总投资36亿元的齐古城项目开工建设,淄河水生态文化公园完成投资3亿多元。
【优化旅游环境】 新规划建设殉马馆、蹴鞠小镇、运粮河湿地公园、淄江公园、玫瑰创新小镇、高铁站等游客中心,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7处,在殉马馆、运粮河湿地公园、齐都文化城等景点建设停车场12处,在国道、省道、县乡道和城区主要交通枢纽安装旅游指示牌30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20多亿元。基本形成“两高三环五纵八横十连线”的全域旅游路网格局;做活“水文章”,对淄河、乌河、运粮河三条河道进行水生态提升,实现生态与旅游高度融合。
【开拓旅游市场】 优化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打造寻根祭祖、足球探源、齐都访古、田园爱情、山野拾趣、乡村沐风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在全市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千家旅行社进淄博、贺年会、高铁游、微电影大赛、14地市宣传促销、旅游进大学活动。举办齐文化节、美丽乡村旅游节、牛山庙会、金山桑椹节、皇城玫瑰节、敬仲桂花节等一列节会活动,形成城乡节会互动的营销格局。 (区文旅新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