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族经典文化创意产业先锋课题 《西游记》“梦龙·门神”付爱民连环画《西游记》经典补绘原稿作品巡回展

发布日期: 2018-08-2909:22:13 浏览次数: 字体:[ ]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成书后历经500多年的传刻,而故事的传说演变跨越了上千年,其情节逐步丰富明晰,人物形象被更广大的地区和人民所喜爱,更为多种艺术载体再创造,成为最受全球范围华语读者接受的民族艺术传统经典。

     《西游记》连环画是20世纪西游记故事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连环画的形象设计不受任何想象力边界的制约,可以自由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可以更形象地塑造文学表现的幻想景观,也更能够用手绘讲故事的方式向全球读者推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语言。

 

    1955年,文化部组织各人美社开始古典名著的编绘出版,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选定了《西游记》为主攻课题。次年开始,出版社组织了全国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优秀人物画家参加了这项工作,如刘凌沧、刘汉宗、任率英、汪玉山、宗静草、宗静风、胡若佛、钱笑呆、池振亚、徐燕孙等。这次联合绘制的工作也是南北两地画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合作一个整体创作工程,他们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协作共识,画家们相约将主人公服饰元素统一,各家努力在艺术手法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他们团结一心计划完成一套完整的经典故事画卷。1958年以后,先后出版了这些著名画家们合作的《西游记》连环画26册,然而在随后的特殊历史阶段里,这项工作没能继续下去,连环画套书结集完整出版的愿望并没有在这一代画家的手中实现。

    20年后,20世纪80年代初连环画出版的热潮再次涌起,河北美术出版社组织画家补绘了10册,使套书故事更趋完整,构成了今天连环画作品中唯一一套故事覆盖最全面的连环画作品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已经编写好的《梦斩泾河龙》、《佛祖收悟空》等5册没有及时组织绘制,连环画出版的补绘工程就暂停了。据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老编辑介绍说,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今后会不会再出现什么文化运动,对井绳效应的担心导致心照不宣地放弃了唐王魂游地府、魏征梦斩老龙这些迷信色彩浓郁的故事章节。但熟悉《西游记》小说全文的朋友们都知道,太宗因泾河龙王在地府告状引起的李世民赴阴曹故事,是太宗派遣玄奘法师西游取经故事的重要引子。连环画套书对这些故事的缺憾,使得我们现在始终没有任何一套故事完整表现原著的《西游记》连环画作品集。而《三国》、《水浒》、《红楼梦》都是完整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美术出版社一直在为补绘经典寻找适合的人选。但自从1985年以来,编绘出版的热潮并未降低,我国连环画创作的整体水平却出现了骤然的下滑,已经成为历史性习惯的连环画稿酬价格最终输给了日益增长的书画市场原作价格,创作人才迅速疏离连环画的创作阵营,转向艺术品商业市场或更叫好的当代艺术。这种人才的叛离发生的看似突然,却显然根深蒂固,历史的结局显得那一段盛况空前的历史一去再不能返。

    据当年的老编辑张鸿林先生(笔名戈兵)的介绍,为了补绘完成经典,他坚持寻找能够承担此任务的画家已经持续了20多年。但每每遇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有能力补绘并与此前老版协调的画家,他们提出的稿酬要求出版社难以满足;愿意在较低稿酬标准下绘制的画家,其创作水平往往不能令张先生感到满意。2016年10月,当我见到张鸿林先生的时候,张先生在提及此事时的态度是故作豁达,大意是——也许这种缺憾,将成为一段永远不能补缺的历史。

 

    在此次巧遇张鸿林先生之前,我已经坚持画了很多年的古法线描人物画,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只是自己能不能接受那么多时间被画连环画的任务夺去呢?面对年过八旬的张先生,我深知老先生的遗憾并不是他自己在工作上的缺失,而是牵挂着经典作品的缺失。当场我没有再做更多的算计和顾虑,向在座的河北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和张先生承诺,接下补绘的任务。当时的想法非常单纯,这次机遇使我自己的名字,在未来或许有机会和那些我少年时崇拜的老艺术家们同列在一处,这个荣誉是任何一笔收入都不能换来的。双方议定计划用2年的时间补绘完成经典缺失的5册,大约是在2018年年底完成。至此,这项完整经典连环画作品集的整体完成,整整经历了60年,将诞生迄今唯一一部故事内容在主体上完整体现原著的连环画作品集,也将是唯一一部汇集了三代艺术家劳动的集体成果。



    第一册补绘作品《梦斩泾河龙》(全套连环画的第7册)62幅图画已经全面绘制完成。我选择最能代表中国画传统艺术语言的工笔线描手法为创作语言,遵循前36册中的基本人物场景设计和表现风格,更着重加强了中国工笔画艺术表现力的发挥。与此前常见的连环画画稿绘制习惯不同的是,我将每一幅画稿都作为中国画作品来对待。没有考虑一般连环画印刷品的局限,用墨浓淡变化丰富,笔法生动细腻,挥写灵动之处又恰当写实地表现出艺术形象。

 

2017年再绘经典,自然是和1958年、1980年有很大区别,我一直在计划将新绘连环画与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有机地链接在一处,于是我想到了门神画。《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引出我国春节民俗中的“贴门神”民俗起源传说:

莽撞的泾河龙王在和长安城算卦先生袁守诚打赌过程中,糊里糊涂地触犯了天条,该当被人世间的贤臣“人曹官”魏征所杀。龙王求告唐太宗饶命,太宗不明其所以然就答应了。次日太宗诓魏征陪自己下棋,计划缠住魏征也就帮着老龙逃出劫难。不了魏征在棋局中入睡出魂,魂魄到剐龙台杀了泾河龙王。自此老龙冤魂常来唐宫中纠缠太宗,李世民无奈之下找到自己最得力的两员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求助,二将晚上在宫门把守,怨鬼自此不敢靠近。唐太宗不忍二将辛勤,命画师画下二将的神像,悬挂在宫门左右,门神习俗相传由此而来。


   这次绘制连环画时诞生了门神二将的经典形象,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多人喜欢,愿意给自己明年的家门上,挂上自己画的自家门神呢?

    此次巡回展的举办,就是希望画稿原作能够送达到更多的城市,帮助更多的人转变阅读画卷读物的习惯,先来现场直接观看原稿。



      付爱民,1972年,锡伯族,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理论文创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影像系主任、《中国民族美术》期刊副主编、民族美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

 (转自山东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