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旅游

发布日期: 2023-04-0315:38:14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旅融合发展

【概况】 2020 年,齐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爱特云翔齐文化智慧大数据中心、奥德隆国际广场旅游综合体、“盛水荷源”工农业旅游综合体、德尔塔大酒店、山东巧媳妇酱文化产业园等 6 个市级重大文旅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10.04 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 132%。坚持将旅游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齐文化花卉产业示范园(齐都花海)创建成为“齐鲁美丽田园”,巧媳妇齐民要术酱文化体验馆创建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区内 15 家乡村旅游单位创建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新确立9 个村为省级村庄景区化创建单位。提报玫瑰创新小镇为省级第三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提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足球小镇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提报临淄齐文化传承创新小镇等 6 家单位创建省级精品文旅小镇,均已通过初审。提报桓公台康养小镇为省级首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围绕打造“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面推进景区创建工作, 排水道口正式挂牌国家AAA 级景区,足球博物馆、山东巧媳妇酱文化产业园通过国家 AAA 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全区国家级景区达到 7 家。影视文化产业园创建成为淄博市首批特色文创园区, 新引进影视企业 17 家,年内正在筹拍、制作《管子》《蹴鞠小子》《鸽子起舞》《主场》等影视剧和动漫视频。打造《蹴鞠小子》超级 IP,开发蹴鞠精灵、蹴鞠娃、姓氏图腾等文创产品。成立区文旅公司,并将姜太公祠、管仲纪念馆移交公司运营,推动齐文化旅游逐步走上市场化运营之路。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推进 50 个“5 + N” 模式升级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5 个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13 个阅读吧建设提升工作,新建成城市书房一处。推进“书香临淄”建设,建立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全区13 处图书馆分馆、20 处流通服务点、2 处城市书房全部实现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构建区、镇、村三级全民阅读体系,打造“15 分钟阅读文化圈”,接待读者 3.5 万余人次,书刊文献外2 万余人次。依托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570 余场,参与群众 19 万余人次。开设书法、舞蹈、非遗等十几项公益培训科目,培训 6000 余人次。


【系列文化活动】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采购戏曲、综艺演出 479 场。组织开展“临淄之夏”、乡村音乐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500 余项, 年参与群众 100 余万人次。实施夜间经济文化氛围提升行动,支持大都会、泰东城、方正 2009、蹴鞠小镇打造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开展啤酒节、音乐节、文创展销会等夜间经济促进活动,促进夜间文旅消费。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开展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组建专门的研学服务团队,整合全区教育和旅游资源,编排齐文化研学系列课程,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青少年科技馆、南金农民博物馆等 5 家单位创建为市级研学旅行基地。成立齐文化研学旅游中心,打造知名游学目的地品牌。举办 7053 次小火车推介会、贺年会、年货大集、玫瑰节、桑葚节等活动,与 10 家主流网媒合作进行广泛宣传推介,擦亮“齐国故都足球起源地”品牌。全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44.1 亿元, 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增速列全市第 1 名。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推进《临淄区文物保护单位规范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落实, 编制完成《临淄墓群城区 11 号古墓保护与环境提升方案设计》,核定全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72 处。全年出动 1000 余人次对 422 处文物进行巡查,处理文物安全问题 50 余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2 名并移交公安, 行政处罚违法建设企业 2 家次。推动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纳入市、区“十四五”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齐景公墓殉马坑、小城城墙遗迹等保护展示工程。完成《齐国文物背后那些事儿》文献卷及故事卷编写齐文化学术课题研究和《齐文化》双月刊编辑工作,齐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姜太公传说、临淄传统酿酒技艺和徐氏祖传膏药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旅游行业监管】 围绕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 等重点工作, 坚持联合执法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日常巡查与错时突查相结合,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旅游执法联合检查 6 次,“双随机、一公开” 随机抽查 11 次, 出动执法人员 3500 余人次,检查 1760 家次,办结案件 9 件,罚款86.8 万元。持续推进服务群众常态化,通过“12345“12301” 等热线平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63 件,办结率为 100%。完成印刷企业和出版物发行企业年度核验工作, 年审企业单位130 余家。推进“扫黄打非”“五进”工作,组织淄江社区、辛化社区参评全省扫黄打非进基 层示范点, 组织辛店街道溡源社区参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联合成立临淄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 开展护苗行动助力复学复课,组织“绿书签”惠民活动,持续开展“青春护航”宣讲活动。(张长春)


【概况】  2020 年初,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齐文化博物院各场馆自 1 月 24 日起暂行闭馆,3月 24 日全面有序恢复。是年,齐文化博物院坚持疫情防控与工作发展两不误, 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骄人业绩,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0 中华体育优秀文化项目、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宣传 ;推出720 全景云游模块, 拓展齐文化展览展示新领域。携手淄博电台《106.7 云游博物馆》试水微直播,1.54 万人次通过直播游览齐文化博物馆与足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抖音公众号上线, 通过短视频和讲解直播等方式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齐文化传播。加强与传统媒体深度合作,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专题栏目,在《中国国家地理》《半月谈文化大观》刊发齐文化研究专题。


【参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齐鲁汉风”展】 6 月,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齐鲁汉风” 展正式对外开放,齐文化博物院共调派 20 件(套33 件具有齐地特色的代表性文物参展。本次展览以临淄大武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 通过“赫赫威仪”“民熙物阜”“黄泉碧落”三部分,勾勒出巍巍齐鲁的雄浑汉风。

 

【推出夜间延时开放】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5·19” 中国旅游日、“7·15” 足球起源地确认日及 9 月 12—16 日齐文化节期间,将齐文化博物馆、临淄足球博物馆的闭馆时间延长至晚上 8 点, 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 繁荣夜间文化旅游市场。


【齐文化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12 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四批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名单,齐文化博物院获国家一级博物馆荣誉称号, 填补了自新中国成立后淄博市一级博物馆建设的空白, 标志着齐文化博物院的基础建设和管理、展览及影响等达到国内博物馆行业的最高水平。

 

【齐文化博物院获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6 月,齐文化博物院顺利通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具备陶器、瓷器、铜器、石刻、砖瓦、钱币、碑帖拓本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成为淄博地区首家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齐文化博物院文物修复室面积 900 平方米,由陶质文物修复室、金属类文物修复室、测绘摄影室、中转室、资料室组成,有修复人员 9 人,全年修复陶器 62 件(套,铜钱 1500 枚。(解奎静)


广播电视

【概况】 2020 年,区融媒体中心围绕“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融媒至上、移动优先”原则,突出平台思维谋划改革攻坚, 突出融媒优势打造云端力量,创造性履职尽责。


【“五个中心”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生热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学习强国”指导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五个中心”一体化建设如期完成,并在新融媒体中心成功承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融媒体中心新办公场所即将投入使用,新办公场所建筑面积 8700 平方米,充分利用虚拟、5G、AI、VR 等新技术,全要素保障融媒发展需要。


【打造新时代“临淄精品”】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 突出“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当旗手、作标杆”等重大主题宣传,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突出矩阵传播、联动推送,讲好临淄故事、传播临淄好声音。全年采编发布《临淄 : 靠前引领,举旗引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3 万党员办好十件事、守好一座城》等一批重点稿件 ;新华社刊发的《临淄的战疫故事》《献出一点爱、温暖一座城》等 20 多个短视频作品点击量均突破百万+ ;山东新闻联播 3 分半时长播发的《会战天辰齐翔,“新愚公”移山记》、大众日报刊发的《提效率抢工期保用工,跑出复工复产“临淄速度”》等重点稿件60 多篇。策划报道青岛啤酒节、企业家节等各类活动,开辟《有的是办法》《临淄故事》等精品栏目。守正创新,组织开展《临淄春晚》《临淄少儿春晚》《临淄区道德模范评选》《争做临淄文明人》《临淄区花香人家评选》《美好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齐品助农》《经典诵读大赛》等大型活动,彰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与担当。


【构建“融媒+ N”宣传体系】 优化打造临淄APP——“一朵云”信息平台。截至年底,临淄云 APP 下载安装用户超过 25 万,日活量 3 万左右。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抗疫期间,开设《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两大战场、临淄担当》专栏,细分权威发布、直击现场、物资供应、爱心捐赠等 10 个子版块,权威信息及时发布,部门资源充分整合,基层队伍全面发动。发布各类报道 4500 多篇,临淄云访问量 950 多万,单条信息最高点击量 53 万。


【探索创新县域治理新模式】 发挥移动数字平台优,及时把全区重点工、重要决策及服务信息传递到千家万。通过临淄 APP,效延“五个中心”主流引、矛盾排、减压纾解等功,积极承接扶、济、扶老等领域的公共服,提供全天、全方、全程式服,打造群“指尖上”可信赖的服务平。利 2000 多名基层通讯员队,当好民情“情报员、权威信“发布员,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依托临淄 APP 数字化平接入智慧城市交通事故线上定责平、卫生疗系统寻医问、市场监管系统透明厨、人社保险系统档案查、纪委和农业部门开发齐农通等服,聚合多部门资源协同治,探索多方汇、共同推进的县域治理模,确保治理过程群众参、治理成效群众评,治理成果多方共享(吕延顺)

 

 褚继

  度 周菲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