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旅游

发布日期: 2023-08-0412:21:57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旅融合发展


【概况】 2021 年,区文旅局牢固树立和落实新 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文旅工作思路,系统上下 加压奋进、比学赶超,文旅工作在文化赋能行 动、文旅产业发展、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文旅 市场监管、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齐文化博物院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古车博 物馆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临淄区被 确定为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区,齐文化创新小镇 被评为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齐陵街道北山西 村、皇城镇许家村、齐都镇西关北村等 3 个村 被评为省级景区化村庄,天齐胜境休闲度假区 被评为全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齐民要 术酱文化体验馆被评为全市首批标杆文旅企业、 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群众文化活动】 2021 年,区文旅局开展公共 文 化 系 列 活 动。1 月 31 日,“2021 临 淄 春 晚 ” 在齐文化博物院录制,有包括歌舞、快板、小 品、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 22 个节目登台演出, 为全区群众奉上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 民联欢的群众文化盛会。4 月 23 日上午,临淄 区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百年百部红色 经典”主题阅读活动暨“扫黄打非 • 护苗 2021” 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临淄区图书馆举行。6 月 17 日至 7 月 24 日,组织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 革命经典歌曲大家唱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大型诗歌朗诵会、第四届青年文化 艺术节、第 12 届“乐舞临淄”舞蹈大赛、新创 作小戏展演、戏曲综艺演出等,提供充分宣传 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临淄发展各项成果和思想文化的大舞 台,营造浓厚的建党 100 周年爱国爱党氛围, 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持 续扩大“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动艺术品牌的 社会影响力。举办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有 2000 余人报名参加,共有 214 个参赛作品晋 级决赛。8 月 25 日,在齐文化博物院报告厅举 行“书香淄博·全民阅读”临淄区第四届“中 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全年全区组织群众性 文化活动 600 余场,惠及群众 50 万人次。 

【“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下乡活动】 2021 年, 区文旅局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 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组织 民间剧团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戏曲、曲艺、 快板、小品、歌舞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扎 实推进“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工程,根据群 众需求演出内容向戏曲节目倾斜,设置戏曲类 专场演出,全年组织文化惠民演出 500 场,实 现 430 个村(社区)全覆盖,受益群众 20 余 万人次。 

【文化培训】 2021 年 6 月,区文旅局举办四期 临淄区 2021 年文化管理员培训班,全区 12 个 镇(街道)近 500 名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参 加培训。开展“文化学者走临淄”文化志愿服 务系列活动 10 次,将一次性的“送文化”提升 为常态化的“种文化”,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村(社区),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书画、声乐、舞蹈、 非遗、曲艺、器乐等培训,面对面开展书画辅 导和艺术创作交流,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分子, 提高群众自主活动能力,壮大民间文化队伍, 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基层。区文化馆全面实行 公益培训,开设中老年书法、花鸟画、山水画、 工笔画、健身舞、中国舞、艺术舞蹈、声乐、 民乐、合唱、非遗、形体礼仪等培训科目十几 项,实现周周有活动,晚上有“夜校”,全年培 训群众 3 万余人次。 

【非遗项目】 至 2021 年底,全区有国家级非遗 项目 3项,省级 14项,市级 42项,区级 282项; 省级非遗传承人 3 人,市级 35 人,区级 60 人。 年内,《姜太公传说》《临淄酒传统酿造技艺》《徐 氏追风逐湿膏制作技艺》等 3 项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五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层刻纸、南霸低攻拳、 高阳酒古法酿造技艺、临淄剪纸等 4 个项目入 选淄博市非遗传习所。 【非遗宣传保护】 2021 年,区文化馆开展非遗 进校园活动,全年在玄龄小学、齐陵一中、临 淄八中、福山小学、高阳小学、皇城镇中心小 学开展多层刻纸、剪纸、鹧鸪戏、八仙戏、古 器物拓制技艺等课程 100 余节,受惠师生达 数万人次。组织全区 6 个非遗项目参加全市第 二届非遗创意设计大赛。其中,非遗项目多层 刻纸传承人王涛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得银 奖,手绣鞠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少霞作品《“初 心·100”手绣蹴鞠》获得铜奖,锡镶壶锔瓷技 艺传承人王华清作品《锡镶壶》获得铜奖。组 织非遗保护相关人员参加全市非遗保护传承人 员培训班,提高非遗工作者及传承人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参加全省第五届非遗展】 2021 年 12 月 4— 5 日,山东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 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淄博服务区举 行,临淄展区的蹴鞠、万宝堂古城膏药制作工 艺及正骨医术、万春堂古城膏药制作工艺及正 骨医术、临淄酒厂传统酿造技艺、徐氏祖传追 风逐湿膏制作技艺、多层刻纸技艺、南仇捶击 丸子制作技艺、金岭马荣酱牛肉制作技艺、崖 头大鼓制作技艺、高阳酒古法酿造技艺、凤凰 根雕、鞠王蹴鞠制作技艺、巧媳妇酱油传统酿 造技艺等 13 个精品非遗项目吸引大批游客的 围观和欣赏,展现临淄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 特魅力。 

【文化市场监管】 2021 年,区文旅局创新管理 方式方法,加强信用监管,全面规范 A 级景区、 星级酒店、旅行社、文化娱乐场所,印刷、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企业 依法、规范、诚信、文明经营,全面提升行业 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 “扫黄打非”等工作重点,通过日常巡查、专项 整治、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方式 开展文旅市场的综合治理,开展各类文化旅游 执法检查 1756 家次,专项行动 5 次,联合检查 7 次,随机抽查 7 次 ;一般程序案件立案 6 起, 办结 6 起;配合完成 47 个文物案件办理。全年, 通 过“81890”“12345”“12301” 等 各 类 热 线 平台受理投诉举报 121 件,办结 121 件,办结 率为 100%,满意率 100%。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 审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丰富监管方式方 法,对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实施综合 治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未经许可经 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密切关注各旅行 社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朋友圈、微信群等 渠道发布的旅游宣传内容,加强对招揽旅游者288 环节的执法检查,排查线索 6 处,责令改正 3 起,立案调查 1 起。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对全 区范围内娱乐场所进行专项检查,一般程序立 案处理 1 起。对全区所有歌厅曲库点歌系统进 行全面排查,责令改正 3 起。加大对非法演出 行为的巡查力度,对齐都御园房产公司“4·26” 演出活动进行取缔。开展 2021 年全省卫星电 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互联网 + 监管” 平台为依托,制定完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推 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与 公安、教育、市场监管、卫健和消防等部门开 展联合检查 7 次。

【文旅安全】 2021 年,区文旅局坚持党政同 责、一岗双责,推动文旅行业全面落实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 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检查企业 713 家次, 出动检查人员 1443 人次,约谈问题企业 12 家; 发现隐患 78 处,立即整改 53 起,责令限期整 改 24 起,全部整改完成。召开 2021 年临淄区 文化和旅游安全工作会议,文化和旅游系统各 单位、各企业负责人 300 余人参加。制定《临 淄区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安全生产 和分组督查制度》,建立班子成员定期带头安全 执法检查长效机制。将 2021 年作为全区文化旅 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隐患排 查整治“落实突破年”,成立“大快严”专项整 治工作专班,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快严”专 项行动。开展以“关爱生命、安全生产”为主 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悬挂标语 18 条,发 放宣传资料 1800 余份,组织应急演练 1 次,各 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全年安全生产 培训 750 余人次。修订《临淄区公共文化场所 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临淄区旅 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区文化和 旅游系统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并加强实战演 练,不断提高文旅行业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防 范能力,确保文化旅游行业安全无事故。

【“扫黄打非”】 2021 年,区文旅局继续开展 “扫黄打非·清源、净网、秋风、固边、护苗” 五大专项行动,坚持“扫黄打非”工作与整顿 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 为庆祝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及开展党史学 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保障意识形态 领域安全。开展护苗“绿书签”专项行动,在 全区各学校以及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 共场所张贴 3000 余张宣传海报,印刷 1 万个绿 书签发放到全区各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绿色 阅读。组织“扫黄打非”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 议,成立“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清 查封堵邪教书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言 论和有害信息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出版物市场 监管,联合公安部门对出版物市场开展检查, 处置低俗色情弹窗广告工作。开展网上“扫黄 打非”工作,以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为工作班 底,利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和搜索引擎关键词 搜索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打击网上色情主播、 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全年发现并处置本地和 准属地(涉及本地的贴吧、论坛等)网上淫秽 色情信息或相关链接推广 246 条。

【新闻出版】 2021 年,区文旅局坚持开展印刷 复制企业和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未 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和侵权盗版的违法 行为,全年查获并办结案件 2 起。开展 2021 年 度印刷企业和出版物发行企业年审工作,96 家 印刷企业、46 家书店顺利通过年审。推进软件 正版化工作和版权保护工作,对全区党政机关正版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不断巩固党 政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开展印刷复制企业和 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促使全区印刷复制企业、 出版物市场更加趋于规范,制度措施更加完善, 经营业者守法经营意识进一步提高。引导企业、 园区开展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单位活动,组织巧 媳妇公司申报 2021 年省级版权示范单位。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联合区司法局、区市场监 管局成立临淄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

【广播影视】 2021 年,区文旅局加强影院管 理,做好中央和省级电影资金拨付和监管,动 员各影院改造落后放映设施设备,改善观影环 境。指导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把每个行政村每 月一场电影放映任务落到实处,全年在全区放 映农村公益电影 1942场,城区公益电影 409场。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重点围绕各个时间节点和 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开展安全播出区县 交叉检查,注重与省及区县的协调配合,强化 监听监视,确保信息畅通,杜绝各类违规事件 发生。 

【文旅产业】 2021 年,区文旅局组织 30 余家 文旅企业参加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 季、2021 年淄博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利用“赶牛山”乡村游、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 动、“5·19”中国旅游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动员文化和旅游企业、景区参与消费季活动。 举办临淄区文旅企业助农行动,市场化运作旅 游展示摊位 9 个。创新举办首届民谣会,引起 强烈反响。临淄区争创为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 游消费试点县区,天齐胜境休闲度假区(齐陵 街道)争创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临 淄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批特色文创园区通 过年度评价,猪八戒互联网 + 创新创业园入选 淄博市第二批特色文创园区。 

【编制齐故城遗址公园策划方案】 2021 年,区 文旅局聘请国内高端文旅投资运营商灵山集团, 编制齐故城遗址公园总体文化创意概念策划方 案。对方经过五轮考察调研形成策划文本,已 经市、区两级汇报会认可。 

【打造旅游产品体系】 2021 年,区文旅局大力 推进精品文旅小镇建设,成功将齐文化创新小 镇创建为省级精品旅游小镇,齐都镇西关北村、 齐陵街道北山西村、皇城镇许家村创建为景区 化村庄。召开“见贤思齐”齐文化研学旅行线 路推进会,采取不同质基地之间的强强联合、 研学基地与旅行社的结合方式进行,全年接待 研学人员 10 万余人次。建设金岭南山红色旅游 纪念馆,对北海银行地下印钞厂遗址房屋进行 修缮、装修,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2021 年,区文旅局 以《山东省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为根据,制定景区智慧化建设工作方案,临淄 中国古车博物馆完成全景网上导览图,实现网 上预约游览 ;改造闸机、配备手持移动终端, 景区智慧化水平逐步提高。

【宣传推介】 2021 年,区文旅局发挥政府与旅 游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召开齐文化 旅游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利用联盟平台推 动临淄从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破蛹蝶变”。利 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集游、行、吃、住、娱、 购为一体的齐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寻“梦” 天齐胜景文化游和寻“味”齐国故都乡村游。 创新举办“齐文化旅游使者”评选活动,评选 出千名齐文化旅游使者。举办首届临淄文化旅290 游抖音、快手短视频大赛。全面梳理全区文旅 资源信息,编制旅游信息通讯录和旅游导图, 提升外地游客自驾游便捷性。成功举办“赶牛 山”乡村游系列活动。 (王炳玉) 


文 博 


【概况】 临淄区文物局于 2021 年 2 月单设,为 正科级政府工作部门,编制 6 人。下设文物保 护中心,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 16 人。2021 年,区文物局成立后抓紧建章立制,狠抓工作 落实,全区文物事业得以稳步发展。区文物局 获 2021 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齐国故城西 门外夯土基址考古项目入选山东省五大考古新 发现奖,后李遗址、桐林(田旺)遗址、齐国 故城、淄河店 2 号墓、商王墓地、大武汉墓等 6 处发现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齐 国故城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2 月,非国有博物馆——淄博鲁源石雕艺术博物 馆成立。 齐文化博物院连续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 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 平、打造服务亮点,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 务。临淄蹴鞠获 2021 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族 项目,齐文化博物院获得第十三批山东省社会 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省 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临淄中国古 车博物馆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 20 届全国青年 文明号。 (杨慧敏 于美杰)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2021 年,区文物局受理 申报考古申请 187 个,完成调查勘探项目 114 个、面积 520 万平方米,完成发掘项目 11 个。 

【承办会议】 2021 年 6 月,区文物局协助中国 社会科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举办社会发展与中 国社会学溯源高峰论坛。9 月,先后承办全市文 物工作会议、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考 古发现专家研讨会。 

【重点项目】 2021 年,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 建设稳步推进,齐景公殉马博物馆项目完成土 建施工与设备安装、墓仿夯土墓壁复原施工、 覆土土方施工与草皮绿化、园区边界排水渠道 施工。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考古发现 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北京大学考古文 博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临淄 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 古教学实习基地签约启动。

【宣讲活动】 2021 年,区文物局成立宣讲组, 将排水道口等 10 处不可移动文物、《田忌赛马》 等齐国成语故事、《清河平原抗日第一枪——矮 槐村伏击战》等临淄红色故事以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内容筛选、 编排,先后走进齐都镇中心小学等 9 所学校, 以及皇城镇、淄江社区等 6 个镇、社区,进行 文物宣讲近 100 场,受众近万人。 (杨慧敏)

【文物保护】 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至 2021 年 3 月 25 日,齐文化博物院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 坚集中行动,聚焦文物工作规范、文物安全、 文物管理等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 提升全院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加强文物安全管 理,顺利完成存放于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院 内及西天寺遗址的 93 件(套)馆藏石刻文物搬 迁,圆满完成“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展览。派业务骨干与成都博物馆开展 2 期业务交流培训,丰富博物馆馆际交流与合作。 齐文化博物馆和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馆藏文物 预防性保护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社会宣教】 2021 年,齐文化博物院录制 32 个小故事音频并在微信平台宣传。策划《天齐 之瑶》百集精品文物故事,在抖音、B 站、微信、 学习强国平台转播。组织完成临淄区新时代文 明实践“天齐之光少年团”小小讲解员培训班 活动,培养 20 位少年儿童化身“国宝守护人”, 形成良好社会影响。 

【举办中日蹴鞠文化境外交流展】 2021 年 8 月 17 日,由山东省文旅厅和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交 流中心主办、齐文化博物院协办的“蹴鞠历史 暨山东文化和旅游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中国文 化交流中心开展。本次展出主要是非遗蹴鞠演 进风貌、保护传承和对外传播交流等内容。 

【完成与区文旅公司商业运营交接】 2021 年, 依据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齐文化博物院与区 文旅公司签订齐文化博物院商业运营移交协议, 盘活国有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于美杰) 


广播电视 


【概况】 2021 年,区融媒体中心围绕中心,服 务大局,主流媒体宣传更加全面深入,媒体融 合制度建设更加系统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更加 科学有力,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中 心获得山东县级融媒优秀传播力奖、山东县级 融媒综合服务实践奖、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奖、 2021 年度全省统一供片先进集体、全省广播新 闻宣传先进集体一等奖、淄博市区县对上宣传 单项第一名等多项表彰荣誉,成为全国区县融 媒体中心建强用好的典型。

【开发“一城一端”——“临淄云”APP】 2021 年 5 月,区融媒体中心新办公场所完成搬迁并 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包括数字存储系统、统一 发稿、审稿系统、舆情监测系统、高清演播室、 综合制作中心、文明实践指挥中心等于一体的 融媒体办公中心、融媒体指挥中心、制作平台 以及相关配套项目。中心整合发挥软硬件资源 效能,开发“一城一端”——“临淄云”APP, 实现“一云在手,信息全有”。实现融媒体指挥 调度功能,实时抓取各大媒体发布的国内国际 热点新闻,中央及省、市重要精神,本区的新 闻线索,本地所有微信公众号资讯内容和热度 排名,以及当地群众点击关注的民生热点,极 大方便融媒编辑精准策划、指挥调度新闻生产。 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挥调度功能,群众 点单、志愿云派单、实践站组织实施、融媒体 直播推广,线上线下联动,各类活动信息传播 更快更广,参与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全年通过 “临淄云”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发起志愿服务活 动 1.2 万场,累计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近 5000 件。 实现监测舆情和精准疏导功能,借助互联网技 术,同步抓取 1 万多个网站及 1000 多个贴吧、 论坛、微信、微博涉及本地的网络舆情,及时 对接有关部门单位,迅速处置,及时引导舆论、 化解舆情。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和便民服务功能, 将政务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81890”民生 热线、“文旅云”等整合到“临淄云”大平台,292 全面服务于群众的生产生活。截至年底,“临淄 云”APP 下载量突破 25 万次,占临淄总人口的 三分之一以上。全年发布信息 13 万余条。“临 淄融媒”微信号、抖音号、头条号、快手号等 新媒体矩阵粉丝总数达 280 万,发布作品 1.9 万余条。 

【“五大中心”营造良好传媒生态】 2021 年, 区融媒体中心坚持从融媒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出 发,推进管理机制科学完善,建立适应全媒体传 播的一体化组织机构,下设指挥调度中心、采访 编辑中心、运营发展中心、党建行政中心、技术 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推动融媒改革走深走实。 五大中心的建立和引领,全面实现大新闻、大广 告、大保障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融媒体中 心改革向纵深发展。五大中心协作联动、一体化 发展,瞄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民生亮点等 重点领域做好重点报道,在“学习强国”平台、 新华社、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媒体播发稿 片 3000 多篇 ;有 35 件作品获国家及省、市政府 奖,专项奖。全年举办“经典诵读大赛”“鲁中 车房展”等大型主流媒体活动 100 多场。 

【“媒体 + 服务”综合体】 2021 年,区融媒体 中心全力打造“媒体 + 服务”综合体,推进区、 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建立与应急、气象、地震、卫健等部门常态化、 无缝隙的对接机制,利用广电网络遍布全区的 光缆网络资源,及时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 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确 保各类应急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发布、关键时刻 能用得上。全年建成位于临淄区融媒体中心的 区级平台和凤凰镇、金山镇、齐陵街道等 3 处 镇(街道)应急广播平台,以及 137 处村(社 区)接收终端。先后制作播放《请出示健康通 行码》《个人防护三字经》《主播说防疫》《这些 关键词你记住了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系 列公益广告音频。全年平台累计播发信息 4000 多条。 (张丽艳) 


齐故城风景名胜区 


【概况】 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是 1998 年省 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 区以齐文化发源地为依托,以齐故城遗址、遗 迹及古陵墓群为主题,以遗址参观、历史探究、 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省政府批复的《临淄齐 故 城 风 景 名 胜 区 总 体 规 划(2020—2035 年 )》 (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景区范围包括临淄齐 国故城遗址、淄河景区、田齐王陵、公泉峪、 金山景区、天堂寨、高阳故城、桐林(田旺) 遗址和安平故城共 9 个景区,总面积 66.66 平 方千米。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实行三级保护。 其中,一级保护区 16.63 平方千米,二级保护 区 26.94 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 23.09 平方千 米。重点保护齐国故城遗址遗迹、古陵墓群等 人文景源,维护其原真性和完整性。

【景区管理】 2021 年,区自然资源局制定《风 景名胜区内林木采伐核准流程》,及时做好资 料审查、实地勘察等工作,高效出具办理意 见,以加强风景区资源保护。制定《风景名 胜区内举办活动核准流程》,对在风景区内举 办的活动实行核准备案,强化景区管理。对符 合《风景名胜区条例》和《临淄齐故城风景名 胜区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及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材料,出具初审意见上报淄博市自然 资源局审批。坚持对景区进行巡查,发现违法 行为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加强安全督导检 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 9 处,并逐一督促进行 整改。 (王德亭)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是 中国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之一。分大 城与小城两部分 :大城南北近 4.5 千米,东西 近 3.5 千米,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 ; 小城衔接于大城西南方,东北部伸进大城西南隅,南北 2 千余米,东西近 15 千米,是国君 居住的宫城。两城周长 21 千米多,总面积达 15.5 平方千米。周至汉时期,此城作为“三齐 故都,两汉王城”,一直是全中国最大、最富庶 的工商业都市之一。手工业方面,此城是周至 汉时期全中国最重要的冶金、纺织、制车、制 陶、漆器制作、铸镜、手工业科技中心之一 ; 商业方面,此城是周至汉时期海盐贸易和丝绸 贸易的核心区域。 临淄齐国故城城墙一般高 14 米,厚 30 米 (最宽处达 55 ~ 67 米 ),顶宽在 10 米左右 ; 外有 10 多米宽、3 米深的壕沟。目前发现有 11 座城门(小城 5 座、大城 6 座 )、10 条交通干 道(小城 3 条、大城 7 条 )、三大排水系统、4 个排水道口。据勘探,宫殿区在小城北部 ;墓 葬区主要集中在大城东北部。城内发现 6 处冶 铁遗址、2 处冶铜遗址、2 处铸币遗址、3 处铸 镜遗址、4 处制骨遗址、多处制陶遗址。目前 开放的景点主要有齐国历史博物馆、殉马馆、 石刻馆、桓公台、大小城垣衔接处、晏婴墓、 3 号排水道口、稷下学宫遗址、孔子闻韶处、 遄台等。 1961 年,国务院将临淄齐 国故城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 , 国务 院因其鲜明而独特的价值 , 公 布临淄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5 年,该城遗址被国家文物 局确定为“十一五”期间全国 重点保护的 100 处大遗址之一, 并被列入首批确定的 36 处重 点引导项目名单中。2006 年, “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入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齐都镇 提供)

【天堂寨景区】 天堂寨位于金山镇坡子村以南 的山岭中,最高峰海拔 509.4 米,山上植被完 好,景色秀美。最高处是南北纵向排列的五个 险峻山峰,峰下是连为一体的平缓而开阔的山 岭,山岭往下是数丈深的悬崖峭壁或陡直的山 坡。离山脚不远处的路边右侧山崖上有两尊明 代摩崖石刻造像,东西并列,间距 1 米许。西 石刻造像为立像,武装盔甲,高 110 厘米,宽 80 厘米,立面面积 8800 平方厘米 , 形象颇 似《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曾被山东电视 台《乡村季风》栏目作为片头。东石刻造像为 坐像,文官装扮,莲花盆座,下半部分有一马 童牵一匹马,造像高 85 厘米,宽 77 厘米,立 面面积 6500 平方厘米。半山腰处,有一眼山 泉从一洞内石缝中溢出,泉水甘甜可口,这是 传说中的“金茶壶”。再往上约 30 米处,有一 巨石,就是金鸡石,传说每日准时报晓,啼声 远闻十数里。还有狐仙洞,目前山洞尚存,而 狐已少见。天堂寨主峰——美女峰,开阔平坦, 空旷高远,原来的玉皇大殿、吕祖庙、炉姑庙 等 6 座庙宇和唐赛儿起义军营寨虽不复存在 , 但残存的遗迹清晰可见,十口 吃水井、一座山神庙依然保存 完好。从 2008 年开始 , 政府投 巨资,先后完成景区内的水电 上山、景观水面建设和修建停 车场、硬化盘山路等配套工程, 为人们登山旅游提供了方便。 (褚继友) 

【公泉峪景区】 公泉峪坐落在临 淄区西南 15 千米处的金山镇, 公泉峪名源于泉。传说宋朝年间 大旱,周围十几里无水,但此泉 水流不息,且清而甘,众皆来此汲水,故名公 泉,此山谷则称为公泉峪。公泉峪被临淄区列 为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公泉峪中有公泉、白龙洞,白龙庙、亚圣 祠等古建筑群。公元 986 年(宋雍熙三年)王 实在此置石刻造像。公元 1081 年(宋元丰四年) 天大旱,群众在此祈雨而灵验,故认为此地是 白龙居处。公泉上方之山洞则提名为“白龙洞”, 并在此建白龙庙。宋宣和四年(1122 年)、明 成化十五年(1479 年)两次重修。明正德九 年(1514 年)又刻石重修。白龙庙原院墙已毁, 尚存无梁大殿及山门建筑。大殿南向一门二窗, 青石结构,拱式顶,长 7.3 米,高 5.7 米。山 门东向拱式青石砌垒,宽 1.15 米,高 2.8 米, 进深 3 米,门楼高 2.6 米,宽 3.4 米,长 4 米, 四脊尖顶,系明代重建。公泉即在此院中,至 今仍有少量泉水。白龙庙中有碑志五方,白龙 庙大门下方,借自然巨石镌卧虎一只,与亚圣 庙南北相应。亚圣祠其结构与白龙庙相同,祠 堂长 6.4 米,宽 5 米,高 4 米,系明代建筑。 相传孟子曾在此讲学,故修祠以志。 (金山镇 提供) 编辑 :褚继友 校对 :高 度    周菲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