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人民政府
| 标题: | 铸牢民族共同体 多元联调解民忧 | ||
|---|---|---|---|
| 索引号: | 11370305004219448Y/2025-5549898 | 文号: | |
| 发文日期: | 2025-11-11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人民政府 |
金岭回族镇是淄博市唯一的民族镇,辖10个村、1.48万人口,其中回族人口占比36%。近年来金岭回族镇始终锚定“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创新“邻里情”信访工作体系,辖区近5年无进京访、连续3年初信初访化解率100%,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山东省首批“乡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山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一、建强“三级架构”,让矛盾化解有阵地
一是坚持源头预防,筑牢信访防线。一方面,组建“五老”志愿调解队伍,实现“邻里事 邻里调”。从村民自治的角度出发,金岭回族镇在2016年挑选群众威望高、村情民情熟的老党员、老村民代表等组成“五老”志愿调解队,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全镇共有18名“五老”志愿者,年均调解各类纠纷200余起,成功率达90%以上。另一方面,搭建“邻里之家”工作平台,实现“村内事 村内办”。因为“五老”志愿者调解效果非常好,金岭回族镇在每个村村民方便去、愿意去的地方建设一处“邻里之家”,为“五老”提供工作场所。同时,对“邻里之家”进行功能拓展,增设茶话室、棋牌室,群众可以来聊聊天、网格员能来凑凑头、保洁员忙完来歇歇脚,时间长了“邻里之家”成为社情民意的“搜集站”,群众身边有温度的“第二个家”。
二是坚持一站调处,提升信访质效。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金岭回族镇对平安法治办、司法所、信访接待中心等资源全面提档升级,构建“镇级综治中心—村级邻里之家—五老志愿者”三级信访工作架构,形成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矛盾化解网络。镇级综治中心作为核心枢纽,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整合信访接待、法律服务、劳动争议调解、市民投诉等14个职能部门,综治中心对所有村内、网格内解决不了的矛盾全部兜底,创新五个品牌调解室和十大行业专业调解,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分类登记、精准分流,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实现“微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坚守“民生导向”,让信访办理有温度
一是坚持党管信访,强化使命担当。金岭回族镇始终坚持“信访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采取“一次接访、一个记录、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法,建立“受理—交办—办理—反馈—回访”闭环机制。
二是坚持真情服务,传递为民温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实行党政领导包案制度,由镇主要领导随时调阅办理进度,具体包案领导亲自调查、亲自协调、亲自研究解决方案,负责跟踪落实办理进度和结果,使矛盾彻底得到化解、信访人息诉罢访。对重大风险点问题进行研判提前干预,提前搜集获得信息源;针对排查出来的重大风险隐患问题,镇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进行研判和方案商定,着眼全力化解和包保稳控,做好风险防控。
三、深化“三治融合”,让源头治理有实效
一是坚持“三治融合”,促进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从源头减少信访增量。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将民族团结、信访维稳、邻里和谐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依托山东省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清真寺活动,利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小喇叭”、微信视频等载体,普及信访法规和民族政策,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坚持程序规范,确保履职到位。不断提高群众对《信访工作条例》的知晓率,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金岭回族镇开展《信访工作条例》相关宣传活动共计20余场,共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5000余份。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创新推行“两所一庭”+N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成功调处工程款纠纷、农民工欠薪等复杂案件100余起,涉案金额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