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人民政府
| 标题: | 执“四色”画笔 绘“和美”家园 | ||
|---|---|---|---|
| 索引号: | 11370305004219448Y/2025-5549880 | 文号: | |
| 发文日期: | 2025-11-01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人民政府 |
近年来,金岭回族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开展“四色”工作法,推动赋予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全镇10个行政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平均增收超过10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乡镇。
一、执“红色党建”之笔,绘同心奋斗思想根基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等平台,组织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养了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化成景观小品,建成红石榴主题公园2处、红石榴广场5处。依托南山森林公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育基地,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三是打造党建品牌。打造“红石榴”民族团结特色党建品牌,开设“红石榴”学堂,开展花开金岭石榴红、齐籽同心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评选一批“红石榴”家庭、岗位,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二、执“金色产业”之笔,绘互嵌发展实践路径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矩阵。“十四五”期间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600万元,建成金泉养殖园区、金岭南村特色食品加工、金岭驿等产业项目12个。金岭四村红石榴特色面食合作社相关做法,被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优工艺、提品质、扩产能”,推动镇域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高分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培育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为镇域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三是助力优势产业焕新出彩。借助淄博火热出圈有利时机,发展并推动近千家食品个体经营户实现提档升级,集中打造金岭特色美食街,年营业额突破1.5亿元,并成功孵化了“日日鲜”“赵大爷”等现象级网红店铺,年吸引10万余名全国游客及网红打卡推介。
三、执“绿色生态”之笔,绘宜居宜业幸福底色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推进完成五水共治、四网下地等工程,铺设供排水管线43千米,完成弱电下地2万余米。提升改建齐周路、金烯路等主干线,新建公共停车位300余个。完成齐周路沿线200余家商铺外立面整修。二是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齐顺民族特色安置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承办2025年全省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现场会。三是发展社会事业。建立企业招聘和劳动力信息对接平台,每年帮助15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就业。合并金岭中心小学和金岭回族中学,实现九年一贯制办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邀请淄博市立医院专家到我镇开展网格化健康服务和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四、执“蓝色和谐”之笔,绘共建共享治理体系
一是法治固本,促进民族和谐。将促进民族团结放在法治建设重要位置,推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成立“和谐金岭·法治先行”普法志愿队伍。依托邻里中心、邻里之家,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邻里情”柔性调解工作法,年均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二是德治润心,涵养乡村文明。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选树一批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社会文明促民族团结。组织全镇包村干部与驻村干事,入驻村民微信群和邻里之家,主动靠前服务,推动问题隐患尽早尽快解决。三是自治聚力,激发基层活力。探索“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将全镇10个村划分为327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党员暖心网格员”,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用活“一地一驿三中心”,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锣鼓大赛、村BA等文体活动100余场,参与群众5000余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金岭回族镇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产业升级,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构建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团结共融的发展新格局,为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