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临淄区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4-544817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2-23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临淄区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2-23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质量生命线”和“安全底线”,按照“服务、聚力、赋能”工作要求,落实“尚行致远,赋能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以“安静办学,高标工作”党建品牌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事业。

二、重点工作

(一)擦亮政治底色

1.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四红四联 齐心育人”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学校党建品牌建设。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提升党务干部素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

2.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从严治党专题会、警示教育会、廉政谈话、会前说纪、廉政风险点排查等常规动作。压实压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加强“务实党建、融合党建、创新党建、清风党建”,严格党员教育与管理,加强党小组建设,把最有力的组织建在最为基层的年级组、备课组,发挥好“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小组就是一座坚强堡垒”的政治保障作用。发挥好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用,坚决杜绝有偿补课、在培训机构兼课等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组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题学习活动,学习优秀典型,争做“四有”好教师。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高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校宣传工作,挖掘身边好的典型,树立榜样、讲好教育故事,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

(二)夯实育人根基

4.推动全环境育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励志教育”品牌创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建立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做好课堂教学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五大场域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

5.实施强德固本行动。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德育项目研究,积极组织学校“齐心”德育节,开展德育一体化工作论坛,围绕“齐韵”德育品牌建设,发挥九年一贯制体制优势,构建我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形成我校德育品牌。

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年级组、班主任的主体性,以创建特色班级为抓手、打造“班级环境温馨、班级公约认同、班级文化独特、班级岗位齐全、班级活动丰富”的幸福班集体。开展班主任节,组织班主任论坛、外出学习,提升育人的实效性。以淄博市、临淄区德育干部、班主任技能大比武、基本功大赛为契机,提升德育干部、班主任育人技能。

7.深入实施“十二年读书工程”,突出“大阅读”特色。以区“齐鸣”读书节为契机,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全科阅读研究,健全阅读时间保障体系,构建阅读资源库,点燃师生阅读热情。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开展各年级主题阅读,持续组织好“假期读书行”“师生征文比赛”“国学小名士”和“读书节”活动,不断丰富经典诵读、诗词诵读、“我读我创作”、全科阅读等活动形式和阅读方式。

8.落实齐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化齐文化与美育结合,用好《走进齐文化》读本,推动齐文化进校园“四个一”和“135推广工程”走深走实。成立齐文化研究工作室,制定齐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争创齐文化教育推广示范校。

9.强化艺体美育功能。秉承“全面加特色,合格加特长”办学宗旨,健全面向人人的体育美育育人机制。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项目化管理+竞赛活动+科学评价”三大体系建设,推进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学校文化深度融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展)”。积极参加“学习准备型体育课”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游泳池设施,开展好游泳培训普及。

10.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社团发展。积极稳步推进社团课程精品化、精细化,将艺体科技教育融入到舞蹈、足球、排球、跳绳、科技社团活动和各类展演评比活动之中。以淄博市高水平艺术社团命名为新的起点,继续发展好舞蹈特色项目;加强排球项目的管理,明确目标、跟进措施,争取好的比赛成绩。

1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健康教育、临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健康工作体系,充分使用好心理咨询室、学生健康筛查与管理云平台,发挥学校心理教师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积极开展“减负排雷行动”,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2.发挥劳动实践的综合育人作用,突出以劳树德,强化学科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切实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扎实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周”,发布具有齐文化特色的中小学服务性劳动清单。将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实践“三岗位”劳动结合起来,建立我校套餐式劳动教育清单。形成劳动教育特色,把教育目标和内容衔接起来。

13.活动、达标搭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齐文化节、提质达标和书写达标为载体,着力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让学生从优秀迈向卓越,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提升教育品质

14.聚焦“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心。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素。全体教师要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结合实际定措施,持续发力提质量。牢固树立学生“以作为学、以教为学”,教师“以作为教、以学为教”的办学思想,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擦亮学校教育品牌,积极创建优质均衡学校,立足“尚行致远,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主题,努力让学校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文化的家园。

(四)深化课程改革

15.立足“双新”“双减”背景,抓实教学常规,推进“双新达标课堂”活动。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多元化建设。开展大单元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深化中考备考研究,完善各学段教学质量检测反馈机制。规范教学视导流程,创新教育科研模式,推动科研成果的推介和转化应用。强化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优化强课提质行动,做实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研,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技术赋能,探索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化区域一体化教学研究;坚持教学相长,强化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指导,推进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改革和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构建生动有趣课堂范式,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改教”,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16.打造高效课堂。紧扣“教”与“学”,重视“活”与“实”,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探索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教--评”一体化研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科研理念,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等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围绕“备课、课堂、作业、检测、补差”五环节,追求高效、有效的“务实”课堂,在教师中建立和完善“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模式。加强考试研究,科学运用全区义教段抽测、中考试题进行诊断教学。加强中考命题研究,深入领会课标与评价体系要求,以命题引导教学、以命题评价学情。细化各项教学常规,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心无旁骛抓好教学,旗帜鲜明提高教学质量。

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不能两层皮,要紧密贴合。坚持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程实施的逻辑前提,课堂上做到重心下移,以生为本,精准施策,动态生成。让每一个学生在就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边际效应。

(五)构建智慧课堂

18.推进智慧课堂,促教学质量提升。依据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中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微课录制、电子白板、画笔、电子课本和课件自由切换、聚焦、计时器、随机选人、小组pk、实时投影、拍照投影等小工具,做到学科知识教学和学科工具使用的有效融合,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探究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素质和教师素养的提升铺就技术底色。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强化教育数字化应用。

(六)深耕强师行动

19.夯实师德根基。持续深化“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临淄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组织好师德教育周、教育月活动,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榜样”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提升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是教师之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好学校、好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好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那么硬件设施即使有些简陋,家长、学生也会心向往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在教师。“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所以一碗水的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改革意味着课堂的改革,教师的深度学习是实现课改的根本途径。

21.强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软实力”。加快教师培训步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在研究状态下教学,打造课题引领、校本教研、打造精品课例、研课磨课和针对性培训,实施引智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基于“问题启动、专题驱动、专业引领、合作互动”的校本培训机制。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发挥培训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指导教师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推进“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好“全员研课”“一师一优课”“深度教研”活动。

(七)增强教研实效

22.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市、区联片教研工作,争做联片教研的示范者、带动者、受益者。重视学科集体备课,严格落实集备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深度教研,全面开展以“新课标”为内容的集备学习和专题培训。坚持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推进优化作业设计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简化数量、内容、要求、形式,融入课标、学情、实践,培养核心素养,推动提质减负。重视教育教学反思,建立教师反思制度,每日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读书分享活动。

(八)筑牢安全底线

23. 打造平安校园。常态化落实1530安全教育,开展体验式安全综合实践教育。落实校长“走流程”,发挥安全“六校长”专业作用,加快校车更新换代,扩充定制公交服务。开展校园食品、燃气、特种设备和校外培训机构、健身场馆安全专项整治。推进校园常态化“护学岗”,实现一键报警和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发挥安全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按照“挂牌销号”原则加强校园精细化管理,一是校舍安全防漏防渗,定期清理房顶污物,确保下水管道通畅,避免存积水造成渗漏,及时做好防水处理和管道维修。二是水、电、暖、网设施设备管理,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三是校产管理,清理全校物资,及时报废更新,建设台帐,做到账物相符。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配备,提升办学条件。

(九)加强学校管理

24.进一步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和建设,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力。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依规公开学校重大事项,公示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等,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多元治理机制建设,让精细化的制度管理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围绕“尚行致远,赋能学生健康成长”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聚焦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团队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六个文化提升”,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品牌。

(十)携手家校共育

26.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提升家长学校建设水平,着力构建起“家校社共育”大教育格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家校联系新通道,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家校共育”育人系统。通过班级读书会、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由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群众性读书学习活动。加强学校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家庭教育课程资源。规范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畅通家校“双线”沟通渠道,常态开展“齐心共育”大家访。做好随班就读工作、送教上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