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临淄区第八中学 2024-2025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5-552237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5-21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临淄区第八中学 2024-2025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5-21
  • 字号:
  • |
  • 打印

一、工作目标:

1.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开发校本课程。规范艺体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3.做好初一新生入学和初三、初四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保证零差错。

4.深入推进“12年读书工程”,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5.借力新基础教育的东风,结合课题研究,聚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6.继续推进我校“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7.扎实开展教育科研,争取在各级教科研比赛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

8.积极开展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工作,夯实八中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

9.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精准布置分层作业或弹性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10.深化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1.加强学籍管理,控制学生流失。

1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做好智慧校园建设。

13.管理和使用好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及功能室。

14.设计好研学课程,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15.做好课后服务和教辅材料征订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要求,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评评价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做好课程实施工作,迎接各级检查和教育评估。

2.积极抓好常规管理,强化过程性教学管理。

1)抓好常规管理工作。

集体备课: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各备课组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问题,然后整理打印集体备课。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地备好教案。

上课:教师严格按课表进教室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体现精准指导和新基础教育课堂理念,提倡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打造智慧课堂。实验课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演示,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课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该节课成功的地方,该节课不足之处,以后改进的办法。教务处不定时的进行抽查。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落实双减政策,各科教师精心设计选择作业(以《同步训练》为主),严格控制作业量。全批全改,各学科教师全批全改,提倡面批作业。教务处采取普查和抽查的方式督促优化作业的记录、批改。

课后辅导:利用课后服务,对大部分同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利用空余时间,对个别同学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

质量检测:做好复习、命题、监考、阅卷、统计、分析、讲评工作。学校规范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密封装订,流水阅卷,严格考场纪律,限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2)加强“教--评”一体化研究。加大学科组内听课力度,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并记录参与听课的教师名单。学科组及时组织评课,极个别的问题学校单独约谈。

3)教学常规月查:各学科组自查,教导处统一组织抽查,人员由各学科主任、备课组长组成,通过检查发现同学科不同级部之间的差异,然后召开教研组会议及时整改。

4)检查反馈:在每一次教学常规抽查后,各学科组都要进行当时的反馈和整改。教导处通过QQ群,及时反馈。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智慧课堂,打磨精品课例。

1)促进新基础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智慧课堂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构建智慧教育新样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认真落实三课型六环节,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打磨精品课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争取在各级教学比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2)期中考试前完成学科组内诊断性听课及组内排名。教导处根据排名,抽签决定校级展示课人员,并根据展示课的质量,纳入捆绑考核。

4.狠抓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抓课题研究,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重视过程管理,力求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学校小课题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协作组,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认真学好相关理论,凸现课题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法,交流研究心得,并及时评价、总结、反思,建好研究档案,丰富形成性资料,提高研究水平。

2)以“十二年读书工程”引领书香校园建设,精塑师生成长“后花园”。

继续开展“博雅”读书沙龙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共享。借助“假期读书行”作品创作、星级阅读评价、国学小名士、诗词大赛、阅读明星评选等活动评优树先,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读书的实效性,除利用每周五下午的阅读课外,还要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养成每天在家阅读打卡的习惯。

3)开展课例研讨,增强学科教研实效性。

坚持个体性学习与集体性学习、专题性学习与系统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开展好集体备课及半日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内教师团队优势,利用“课题引领”“同课异构”“行动改进”和“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好课例研讨,继续推进我校“三课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推广科研成果,强化反思行为。

鼓励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课改研究经验、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及时进行评比、交流。加强理论学习,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及时撰写教后反思或随笔,使教师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5)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我们继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青蓝工程”、校本培训等形式,助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网络研修平台的学习,通过反复学习课程内容、揣摩优秀课例,提高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发本校“名师”资源,力争有更多教师能进入名师、骨干教师的行列,成为全区的“教学能手”。加大“新基础教育”的学习力度,结合本学科教育理念、学科特点,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5.继续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规范学生学籍档案。学校把学生的巩固率列入对班级的考核量化,同时建立辍学报告制度,有关情况及时上报教务处。

6.抓好音、体、美、微等学科的教学工作。

1)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全面向人人的体育美育育人机制。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项目化管理+竞赛活动+科学评价”三大体系建设,推进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学校文化深度融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2)通过百灵艺术节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提升学校知名度。举办校园科技节,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子制作奇迹创意”大赛等。

3)重视特长生培养,抓好兴趣小组、社团的活动,不断扩大教学成果,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发展,使之成为专门人才。

7.加强功能教室的管理。

1)各功能教室由专人负责,签订责任书,具体负责学科教学、卫生、迎接各项检查等工作。各功能教室的制度要上墙,实验室的各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整洁,各项记录材料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实验仪器、药品的管理借用记录,学生实验的使用记录等要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学生微机室等都要有相应的使用记录。强化档案意识,各种材料及时按要求建档。落实检查的力度,使用前严格消毒,使用后及时消毒。

2)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功能教室的使用质量。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进一步提高培养同学的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科技室进一步设计布置,充分让每一个同学学会欣赏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所在。

8.扎实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固定课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在校园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体验劳动的乐趣与价值。

2)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环保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升劳动技能。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形成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氛围。

4)道德与法治课中每月必须穿插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适当组织有关的教育活动。

9.多项举措开展好研学活动。

1)创建“课本+研学”模式,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与区域文化特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分年级设计研学活动,实现研学与课本教学的有机融合。

2)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区特色文化与学校实践育人的结合点,根据资源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活动。

3)按“协同推进”思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的协同研发机制,联合当地学者或机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深度广度兼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研学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