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市临淄区蜂山学校自然灾害(地震等)紧急逃生应急预案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3-5288278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2-03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市临淄区蜂山学校自然灾害(地震等)紧急逃生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3-02-03
  • 字号:
  • |
  • 打印

进一步加强学校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山东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淄博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学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目的:进一步加强学校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三、成立应急指挥小组:

     长:王志同  

    副组长:高科江

       员:国春明  葛海燕  阚兆强      汪晓东    

伊若彬  全体级部主任、班主任

 五、演练准备工作及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所在地及邻近区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二)启动条件:我省及周边省份、海域发生破坏性地震或社区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在蜂山中学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安置组、治安保障组等应急工作机构。

(四)健全制度:学校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五)明确责任:学校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六)应急准备: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第一条  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社区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第二条  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第三条  充分利用宣传栏、安全课、地理课、校报、校园网等渠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师生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第四条  制定并让师生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第五条  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第六条  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第七条  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人心。

第八条  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

第九条  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第十条  应急演习。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每学期开展1-2次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学校师生地震应急意识和在地震应急状态下的应变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  临震应急反应。学校接到政府发布的临震预报后,领导小组应及时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社区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进一步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强化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抢险救灾设备、物资保障,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等安全隐患。

  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一)召开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趋势,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二)随时了解、掌握地震动态并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应急工作组通报。

(三)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检查消防设施。

(四)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内的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确保震时不受大的破坏。

(五)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学校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六)强化全体师生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发生地震谣传或误传,维护社会安定。

第十二条  震时应急反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学校校长为指挥部指挥长,统一指挥、协调学校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全体成员应在30分钟内到学校会议室集中(不再另行通知),并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立即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一)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部门、民政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积极争取救灾物资,安排好群众生活。

(二)人员疏散。疏散安置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全校师生按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强余震造成人员伤亡。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1、疏散路线

  三楼:401班从教室出来往左边跑下楼梯(东楼梯),从北楼门至升旗仪式处;      

负责协调老师:吴红梅

  三楼:301班从教室出来往左边跑下楼梯(东楼梯),从北楼门至学校升旗仪式处;

  负责协调老师:孙立霞

  二楼:101班从教室出来往左边跑下楼梯(东楼梯),从北楼门至升旗仪式处;   

负责协调老师:王益新

  二楼:201班从教室出来跑下楼梯(东楼梯),从北楼门至学校升旗仪式处;

负责协调老师:  于彩玲   

  三楼和二楼中间拐角处:  国春明

  二楼和一楼中间拐角处:  葛海燕

  北门厅:  汪晓东

  集合队伍:李江华

  负责信号:李江华

 2、疏散要求:

     ①各班学生在地震发生后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有秩序下楼到操场集合,打开教室前后门,前半部分学生走前门,后半部分学生走后门,教师最后,按照指定路线和顺序有序、快速撤离。办公楼相关人员迅速撤离到操场集合。

听到警报后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②楼梯口、各指定地点负责教师指挥学生疏散,未作安排的教师就近协助指挥。学生按照规定排成两路纵队疏散。楼梯间靠墙一路纵队扶墙通过,靠栏杆一路纵队扶栏杆通过。学生应用手或使用书包、枕头等保护头部。通过烟尘区域时,应使用毛巾或衣物等织物保护口鼻。保持疏散秩序,严禁推搡他人,严禁往回跑。如发现有人摔倒,立即将其扶起,防止学生拥挤、踩踏。

     ③各楼层、各点负责人加强巡视,指挥学生撤离,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直至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后才能离开。各责任人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进入集结区域应在规定的区域集中,迅速列队、下蹲、抱头。每队按2-4路纵队,每纵队不超过 10米或者不超过15人,全体学生下蹲,抱头。各班按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伤亡失联人数的要求完整地准确地报告人员情况。

 3、学校紧急避难场所:操场

(三)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学校男教师组成抢险队伍,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就近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医疗救护组组织学校卫生室开展救护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四)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协助有关部门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社区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社区基础设施功能;组织学校力量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保证学校师生用水、用电。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学校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五)安全保卫。治安保障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学校公共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等重点部位的警戒。

(六)信息收集。办公室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民政部门。

(七)应急响应终止。学校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学校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