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家校联动,共塑劳动教育新样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3-528664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0-12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家校联动,共塑劳动教育新样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发布日期:2023-10-12
  • 字号:
  • |
  • 打印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全面发展,临淄区实验小学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家校联动的劳动课程体系。

学校针对各年级实际情况,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具体的劳动教育要求。针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学校劳动教育设置为“美好生活”“快乐劳作”和“爱心公益”三大课程六大版块。

一、建构课程,搭建劳动教育平台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巧用周边资源开发相关教材,将劳动教育体系的三大课程六大版块细化开发。同时依据课程,向全校家长征集具有中华传统技艺能人,建立家长资源库,邀请他们一起到学校执教课程。

积极的赛事活动更是催化剂。学校经常会开展“自理自立大比拼”“帮厨小能手竞赛”,结合每年的六一“小校园·大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全校学生学家务、秀本领、做家务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和参与家庭基本劳动的热情。

二、基地活动,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1. 创设校内基地,以点带面。

学校开辟了牡丹、芍药、樱花、石榴等种植实践园,并对种植园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快乐实践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开心小农夫”成为学生争相体验的劳动角色。

学校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亲身实践。通过校内废品回收站的建立,学校各办公室、班级分类回收垃圾的意识大大增强,收获季节,学校组织学生将自己培育的石榴拿到市场上销售,再把卖得的钱买回鲤鱼放养到实践园的鱼池中,一买一卖间,劳动转化为价值,付出得到回报,拓宽人际交往,初尝生活滋味。

借力“快乐实践园”,学校将课程延伸到课外和校外,不仅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还形成了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拓出了无限广阔的大舞台。

2.依托“金色童年·多彩行动”,培育“能工巧匠”。

依托学校市级德育品牌,扎实开展蓝色职业行动和橙色技能行动,通过家委会组织,学生到康浪河面粉厂学习面粉的制作过程,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巧做月饼,喜迎中秋,经历做面点师烘焙师的喜悦;体验葫芦烙画,传承传统技艺,领悟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走进敬老院打扫卫生,包饺子、做馄饨,服务老人,奉献爱心;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体验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走进消防队,体验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至上……

三、劳动教育活动常态化

1.班级劳动。学校从班级、校园保洁和环境绿化等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如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普及班级校园环境美化知识;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并进行养护。

2.家庭服务。学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指导家长在家中给孩子设置“家庭劳动小岗位”确定孩子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

3.公益活动。学校以班级为载体,以家委会为依托,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每年寒暑假,每名学生都要和父母一起开展两次“亲子义工行”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增强学生服务他人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德心、爱心。

四、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新动能

劳动教育的评价要体现全面性和多元性。对教师实行展示式评价、分享评价、竞赛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行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1.用评比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教师个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纳入千分考核评价。班级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队考核。鼓励教师积极总结劳动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定期开展校级展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优秀案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2.让评价成为学生投身劳动的动力。

1)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我校制定了涵盖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学生劳动课程学业水平纳入综合实践素养评价。

2)开展争当“孝心少年”活动。各班级制定孝心行动的方案,以家庭为主阵地,以参与家务劳动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定期举行成果汇报会,学期末进行班级和校级“孝心少年”的评选。

三、主要成效

1.学生层面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能够让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带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五育”的“合育”,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2.教师层面

通过构建师资培训体系,有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成长理念,提升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教育教学技能;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有利于一批骨干教师提升课程研发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层面

通过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将学校资源和优质社会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劳动教育成为我校的品牌。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将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融入进去,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真正做到让家庭满意、社会满意。另外,我校通过课题研究以及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形成一套劳动教育的工作规程,其经验做法为兄弟学校提供模板和典范,甚至带动区域劳动教育的发展。

4.家庭层面

学生运用掌握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家主动进行家务劳动,实现了亲子互动,学会感恩。同时,有利于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亲子双方共同成长,实现家庭和谐。

5.社会层面

通过劳动教育,形成积极劳动的社会氛围,让人回归本心,再造社会根基,助力社会和谐;再造国民创造精神,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