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2022年度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3-534476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2-15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2022年是稷下小学锐意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在区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校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教体局2022年的工作思路,坚持五育并举,突出质量第一,学校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书香校园、淄博市平安校园、淄博市教育技术应用特色学校、临淄区全环境育人示范校、养成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 党建引领,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全面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走进课堂,开展“扬冬奥精神 做强国少年”教育活动,为学生们上好了开学第一课。以“四联共建”活动为抓手,切实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党组织联合共建工作,积极推动“诚心向党 精心育人”党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二、科学实施全环境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落实新基础教育理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新基础教育“1+4”生态圈学校之一,积极参加“新基础教育”共同体活动,通过学习、培训、观摩、重建等形式,建构多元、多层、多向提升的互动格局,促进师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将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与比武竞赛、评估检查相结合;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以课堂改革为阵地,开展教研、论坛等活动,将新基础教育理念变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信息化应用,赋能课堂新样态
借助淄博市公共资源平台,实现了校园智能平台一体化。组织教师利用交互式系统开展网络研讨、课堂展示活动,与区内5所小学组成城乡教研共同体,开展双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等教学研讨活动。疫情期间,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启在线教学模式,“研、学、做”一体化的教研机制确保了在线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
根据新基础教育“校本教研、重心下移”的理念,本着给骨干教师压担子,青年教师搭台子,以骨干带青年,以青年促骨干的原则,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深入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体教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通过完成学习笔记、学习视频、学习心得体会等,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陈晓璐老师执教的思政课获推参加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两位教师的课例获得淄博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四位教师进入市优质课决赛环节,七位教师荣获区优质课一等奖;五位教师的课例获选市级优课,六位教师获区优课特等奖,五位教师获区一等奖;两位教师的思政课获评临淄区思政金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四位教师获得一等奖,五位老师获得二等奖;两位老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获得省教师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二等奖;两位教师获评临淄区名师,十位教师获评临淄区第四批骨干教师。
(四)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1.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校内减负
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通过统筹监管、团队建设、分层设计、作业超市等措施,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
2.开展课后服务,着眼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本着“全覆盖、广参与”的原则,注重提升课后服务内容的广度和高度,助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目前,我校共有33种课后服务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93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97.7%,体育、文化、艺术、科普、劳动等多彩课后服务课程,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
3.全科阅读融合学科要素,书香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2年,学校有4件作品被推选参加淄博市国学小名士大赛,7位老师入围全国诗词讲解大赛;在山东省举办的“寒暑假读好书”活动中,8名学生的作品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在淄博市首届“博物馆主题”活动、“擎信仰之炬 育时代新人”活动、读书节等市级活动中,共有二十余人获市级一二等奖,一个读书社团获市优秀读书社团;经典诵吟作品《诗经·小雅·采薇》获得淄博市一等奖;在临淄区第四届经典诵读大赛、寒暑假读书行等活动中,获奖师生人数达到百余名。
三、五育并举促评价,立德树人结硕果
(一)根植劳动活动之壤,绽放劳动素养之花
1.顶层设计,筑牢“劳趣”框架
学校系统构建“三大任务群、三课联动、三个阵地”为一体的育人板块,通过三大板块和三维+评价,激发学生四种劳动兴趣,促进了学生四种劳动素养的提升。
2.任务驱动,搭建“劳趣”平台
学生从自主劳动中源趣、在劳动探究里生趣、从劳动合作中增趣、在劳动创造里燃趣,促进了学生劳动精神四大核心素养的形成。
3.三课联动,创新“劳趣”思维
发挥劳动课职能,开发了两大劳动课程,依托节日六季研学课程,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公益精神。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学科素养多元评价
把握学科的“综合性、参与性、表现性”原则,聚焦课堂,建构起育人为本、教学评目标一致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达到乐学的状态。
2.综合素质多元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学校在评价过程中遵循四项原则:一评价主体多元、二评价内容多元、三评价方法多元、四评价标准多元。
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学生综合素养连年提升,2022年男子篮球队获得临淄区第二名;男子U10足球队获得全区第三名。在临淄区第二十四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比赛中学校选送的合唱、朗诵、戏剧、书法、艺术实践工作坊等作品均获一等奖,被推荐参加市赛并获奖。截止到2022年,学校已连续十三届获得市、区 “百灵”艺术节一等奖的佳绩。在山东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中,学生合唱团参与演唱的《飞鸟》、《歌唱祖国》作为压轴节目出场,获得好评。
202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临淄区未来科学家优秀组织单位。在山东省航空航天比赛、山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活动、淄博市“电子制作、奇迹创意”科普系列活动竞赛、临淄区首届“未来科学家”科技嘉年华活动中均获得佳绩。
(三)养心德育扎实推进,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成长
2022年,学校被认定为临淄区全环境育人规范校,获评临淄区养成教育示范校,学校少先大队被评为临淄区优秀少先大队。学校形成“家校社专业协作共生体”,提升“三全”育人实效;通过“思齐争鸣”德育沙龙、班主任技能比武等多种途径,整体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杨雪老师获淄博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陈晓璐老师入选淄博市优秀心理健康教师;高静老师的心理健康视频入选淄博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冯子真、孙亚文、陈晓璐三位老师,在临淄区第三届德育主任、德育干部、班主任技能大比武中均获一等奖。“知行意”红色研学课程被评为临淄区精品研学课程,两大劳动课程被评为区精品课程。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临淄区少先队献词大赛一等奖,4名学生代表临淄区全体少先队员在2022年教师节大会中献词,1名同学被评为山东省“生态环保小卫士”。
四、加大民主管理力度,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十项准则与处理办法。
2.以“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
(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2022年2月按照教代会程序召开了第五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配合党政部门,规范校务公开。共公开了40余项教师关切的重大人事、评优等事项。
(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1.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探望病患、走访困难职工、慰问丧事等。
2.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组织老师进行了全面查体,扎实开展“一师一案”健身活动,丰富教师文体活动形式,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扎实推进“教工之家”建设,添置了健身器材,征订了报刊、杂志。做好教职工节日福利发放工作,关心离退休教师。
五、后勤保障有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一)财务管理科学规范
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认真编制年度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二)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严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先后多次被区教体局指定迎接省学校安全工作督查。在山东省防溺水竞赛活动中,获优质课二等奖一个,短视频二等奖一个;在全区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法治梦竞赛活动”中,获奖三十余次,成绩名列前茅。
(三)疫情防控和卫生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上级要求,成立防疫专班,全年共完成校内核酸检测30万余次。卫生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体质健康查体和预防近视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