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闻韶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4-544870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5-24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闻韶小学坚持以“崇尚礼乐 善美立身”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闻韶小学依据校情制定《临淄区闻韶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崇尚善美 劳动育人”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劳动习惯与意识”为核心,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将学校劳动教育、课外校外劳动、家庭劳动、校外实践等内容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度保障,全员参与
1.为了切实做好学生劳动教育,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学校每年定期由主管校长齐玉芝牵头,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总务处、体育组、年级组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劳动教育的实施重点。
2.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挖掘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的实施过程,培育学生劳动观念、能力、精神、习惯和品质,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意志品质和创造力。
3.通过完善劳动教育实施和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有助于规范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行为,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也是促进劳动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多元化劳动素材,内容劳动教育丰富
(一)学校日常劳动教育
1.严格落实劳动课程教育
劳动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校严格落实和执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相关规定,围绕劳动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来展开劳动教育,推进劳动课程内容实施,确保劳动课程标准落地落实落细,特别是在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时间与空间的拓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注重各方面的统筹、协同与衔接。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加强校内日常劳动的教育
班主任兼任校内劳动任务日常指导教师。校内劳动实践以日常的室内班级值日生、室外环境卫生清理等形式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理能力,将不同的劳动区域划分到班级,逐步形成了低年级室内以班主任老师、全员育人导师、家委会成员等协助清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为主,室外以捡拾操场遗落垃圾、落叶等,培养正确的劳动习惯和自我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为主;中、高年级引导、指导学生能独立完成卫生区的日常清理与维护,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树立“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自我劳动意识。
学校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室外环境卫生的清整,做到一日二清,卫生督导组检查评比、班级责任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对各班教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此项工作的开展弥补了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不足,使学校劳动资源进一步开发,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日常劳动习惯。
3.开展好劳动月主题教育
每年的五月份是学校的劳动教育月,在劳动教育月活动中,将“家庭—学校—社区”劳动教育环境相融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在劳动教育月活动中,学校设置专题劳动记录清单、班级劳动记录清单、班级种植展示活动、班级劳动技能大赛、学校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通过展示、比赛提高个人劳动技能和能力,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独特作用。
(二)家庭日常劳动教育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制定了《闻韶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方案》,分年级列出了1-5年级每周学生在家进行劳动的清单,涵盖了日常的卫生清理、内务整理、厨房技艺、食品加工、种植养护、服务性劳动等内容,确保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完成自己所在年级段家务劳动清单列表中的内容;每天结束家务劳动后,学生要主动向父母汇报完成的情况与心得体会,家长耐心听取并应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反馈;学生自己确定劳动技能,学生每周要进行自我小结,家长要对孩子一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形成良好互动;学生要在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下将参加家务劳动的美好瞬间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及时上传给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这是我校在劳动教育上的一项重大实施策略,是德育工作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此项活动的开展既拓展了劳动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又加深了学生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家长之、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真正做到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模式,构建以劳动育人的“课程共同体”,真正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引领孩子成长、成人、成才。
(三)社区劳动教育
1.劳动基地实践活动
依托临淄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社区劳动实践基地,深入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的地、实践性、专题性劳动教育,增强学⽣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的⽣活、⽣存技能,在动⼿、动脑中培养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夯实学生劳动教育成果。
2.文明学校建设实践活动
依托文明校园建设,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传递文明礼仪、环保意识等知识,倡导垃圾分类、文明出行、文明劝导等行为,学生还会开展有益于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义工服务等,促进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营造和谐社区,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并积极传播文明理念,,激发学⽣热爱家乡,热爱⾃⼰⽣活的家园的情感,培养学⽣“⼈⼈为我,我为⼈⼈”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实践劳动活动
社会劳动实践是走出书本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情,鼓励引导学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长丰一中将在日后的教育中,继续贯彻“五育并举”理念,持续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三、构建多元互动评价体系
劳动课程评价要贯彻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原则,学校正逐步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评、社区辅导员和志愿者评价以及“班级优化大师、五育评价系统”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导向性、激励性、促进性的弹性评价,建立起“全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多元智能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借助劳动周工作计划、劳动清单、劳动、劳动档案等收集学生学习劳动成果,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素养水平。
2.总结性评价 每学年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对学生一学年劳动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充分依据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结果,授予学生“劳动小楷模”、“劳动小标兵”、“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促进今后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形成。
评价过程中,学校逐步推行学生个体、同学之间、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社区对学生综合性评价,探索三位一体的系统合作机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四、劳动教育初见成效
“崇尚善美 劳以修身”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了闻韶小学共融、共生、共美的劳动育人实践之路,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学校育人到全员育人,交融、互动、多元的劳动课程逐渐生成。
《在四季里领略劳动之美—临淄闻韶小学四位一体劳动实践课程》获临淄区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学校被评为我区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区级劳动课题《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主题式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2024年4月份顺利结题;《田间地头显身手!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开展迎国庆劳动实践课程》在《山东教育新闻网》网站发表;《欢乐采摘节、田间地头显身手 ……这些学校让劳动教育真实有效发生》在《山东教师队伍》微信发表。
学校劳动课程的实施,培育出了一批批志存高远、向阳成长,在劳动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成长的少年君子。同时,一批在劳动课程、以劳育人方面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日趋涌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与日俱增,使命感和幸福感逐渐浓化。学生家长和学校附近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家校社三方以劳育人的发展模式。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活动领域,使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使闻韶小学真正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