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临淄区虎山学校2025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部)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5-552250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5-21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临淄区虎山学校2025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部)

发布日期:2025-05-21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基础教育改革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六大工程”的核心理念,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及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从“运动,阅读,敬畏、创新”四个层面,凝心聚力,精心打造“2049课堂”,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数学化手段为抓手,推动智慧课堂和“互动生成式”课堂的有机融合。

2、以制度为保障,继续科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在确保我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下,力争在教学管理上创品牌、显特色。

3、进一步加强教科研流程管理力度,拓宽教学管理的空间,提高管理效能,确保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落实校本教研,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

4、以师生为本,塑造教师集体优良教风,培养学生群体优良学风。

5、继续推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体系,建立“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水平。

三、工作要点:

(一)教学管理五重视

1、重监管长效

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全程监管长效机制,扎实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新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细化教学常规检查要求,体现新基础教育理念。

教学常规月查,采用1+X的方式,备课为固定的检查项目,X为随机抽查项目,教研组互查。

备课:电子备课发到智慧平台,二次备课在教材上书写,红色笔,教学反思用蓝色笔,重视单元备课的内容与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和使用教材,推进跨学段、跨学科、大单元主题教学。二次备课由教研组长单独检查。

2、重提质增效

“新基础教育”落地与青年教师培养:校内教师结对子,导师带徒,培养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一次授课、师徒磨课、青年教师二次授课,形成精品课),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校进行联谊教学研讨。

3、重智慧研讨

通过教研组的磨课、上课、研讨、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并注重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扶。教务处特别关注一下一二年级的后进学生。

4、重学科思维

各学科老师要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刷题已经不是目前教育形式的唯一方式了,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科思维。打算进行各学科的学科素养的比赛。语文学科进行阅读素养大赛,现场作文大赛。数学学科评选“口算大王”。英语学科举行口语大赛。其他学科也进行相应的学科素养比赛。

5、重跨学科建设

推进跨学科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组建实验团队,设置实验班,共同研发学科融合的特殊课程(如:以京剧脸谱为主题,语文老师带领研究京剧脸谱的历史,美术老师指导绘制,音乐老师指导学唱等)

教研活动实落地

1、探索“三级共育”,组织教师参加学段间课标通研、课程整合、课堂共建活动,确保教师在熟练掌握本学段课标之外,认真学习其他学段课标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优化课程和教学设计。利用大单元对文史类学科进行整体化设计,利用大概念对理科学科进行整体化设计,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2、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组织教师积极参与2次全员培训+2次分层培训+1次数字素养培训为主要内容的“221”区级培训。

3、定期组织各学科教研活动,落实“周半日”教研制度,落实“周半日教研”“主题教研”“课型研讨”等“线上+线下”教研机制,组织教师按周次进行集体学习研讨。依据学校的教研目标、学科特点及校内外听评课活动,确定各组的教研计划,规范开展主题教研,开展“个体自主”式理论学习,关注“新基础教育”专业书籍、研究新动态等。开展双线融合“集体互助”式教研,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与有效互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聚焦“大单元教学”“双新达标课堂”“新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特色化、多元化建设”“教学评价”等重点问题,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精品课,开展研讨活动,探索“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重建”研究路径,提升研究品质。

5、规范落实、高品质实施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山东省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推进我校的跨学科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组建实验团队,设置实验班,共同研发学科融合的特殊课程。

6、开展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单元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7、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项写作活动。积极向各类教育杂志荐稿,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8、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内微课题(小课题)研究工作。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落实“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教师就是研究员”的研究理念,注重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基础教育”全域推进课题研究,参与全区中小学进行教科研片区活动;组织教科研骨干教师参与区“教科研微讲堂”“教科研微论坛”,组织教师参与第二届临淄区优秀教科研成果奖评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推广活动、“教学成果名师认领行动”等。鼓励实验教师申报实验教学研究课题,探索特色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方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字化资源(如3D仿真实验室)助力实验教学。

1)抓好课题过程实施,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课题组负责人要积极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相关课题的实施方案、过程性材料、中期总结等材料,均要定期整理,确保课题进度。

教科研工作渗透进日常工作。

要求每位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的措施,总结得失,写好教育随笔,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积极参与临淄区“全科阅读”主题教研、阅读公开课展示、阅读指导课案例评选等;创新“读书节”系列活动组织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评选活动,持续推动教师全员读书。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举办第三届“齐鸣”读书节,优化读书节系列活动项目,参与临淄区中小学齐国成语故事“我读·我创作”作品展播、“课本里的中国”课本剧比赛等活动。

(三)课堂常规要抓牢

学生课堂常规:上好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开好头,起好步”“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要求全员育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第一堂课不能学新课,按照《虎山学校一日常规》中对课堂相关规定进行要求和训练,直到达到有关要求。日常教务处要进行相应的督促和检查,旨在规范学生行为,从如何听课、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四)落后学生不放弃

建立学困生档案,每位老师根据全员育人分配学生名单,对其中的学困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学期末、学年末,对照档案看学困生一学期、一学年来的变化与成长,视情况调整帮扶措施,进一步深化帮扶成果。

独立思考靠阅读

根据学校提出的”打造2049课堂”的目标,我们要思考,2049年,我们的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该教给孩子们什么?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教育重点。

阅读四“全”,增长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全时空投入:完善学校阅览室,以及班级图书角建设,制定班级阅读计划,营造阅读氛围。

全学科推进:大力推进全学科阅读,进行师生共读,上好阅读指导、推进、交流课;指导亲子共读。构建“1+N”阅读课程体系。

3、全平台展示:开展读书系列活动:①班级寒假读书交流会②评选作品参加区阅读创作比赛③读书节系列活动(如:好书漂流,“好书漂流”,“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等)

4、全素养评价:举行阅读素养比赛,进行书香班级、家庭、个人评选。

(六)考核抓手促教学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奖励进步、激励优秀,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学成绩。

1.制定教学成绩奖励制度,每学期进行对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等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对进步幅度最大的也进行加分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潜能。

2.一二年级实行乐考,主抓学生素养,进行素养测评;三至五年级实行六校联考,对测评中成绩优异的进行加分、表彰奖励,对较差的要采取扣分、评优受限等惩罚措施。

(七)培训提高促成长

1.基于网络的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好“智慧课堂”平台,引导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可以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

同时,根据区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必修的培训课程,认真完成本年度的山东省网络研修课题的学习,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加强教师对于山东省网络研修学习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将所学所感充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际,在学校进行的新基础课堂教学研究中充分展现。骨干、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的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所有任课教师做好半日教研活动以及对于课后网网络教研的研修学习。把教师的参训情况纳入学校的校本考核中。

2.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1)校际培训:积极加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采用面对面、网络互助、等多种形式,通过“新基础”课堂研究、课题研究、教材研究、读书交流、“校际联谊”等活动,以研究促发展,以研究修内涵。在平等、和谐交流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重视教学研讨,充分利用交互课堂,通过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基础”教育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3)备课组培训:根据各备课组特点,开展与各备课组教学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重视集体备课,以及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提升自己。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教研组推荐阅读书目,学习有关“新基础”的教育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教学日记和反思等。

3.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如:“校际联谊”的展示和交流,探索“新基础”教学模式。同时,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此外,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依据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的相关文件,采用培训与比赛相结合的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在和谐幸福的氛围中促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