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 康平小学开展“两课时连贯教学”专题教研活动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5-552800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为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提升语文教学质量,5月22日,临淄区康平小学名师工作室语文组开展了“两课时连贯教学”专题教研活动。法静怡和鲁璟欣两位教师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课文教研课,众多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第一课时:聚焦描写,感知形象
法静怡老师执教的《手指》第一课时,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导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五指的独特姿态和作用。通过“圈画关键词—批注感受—小组分享”的梯度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丰子恺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梳理大拇指的外形特点与性格特征。
法老师特别注重朗读指导,通过男女合作读、对比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声音的起伏中感受大拇指的“吃苦耐劳”。结合生活实例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像大拇指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联结,深化对“平凡中的伟大”的理解。
第二课时:品析写法,迁移运用
鲁璟欣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聚焦课文的表达特色——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如何让五指‘活’起来”,学生发现丰子恺的幽默密码。
随后,鲁老师引导学生迁移写法,选择五官之一,用幽默的语言描写其特点,实现从“阅读感知”到“写作运用”的能力跨越。
课堂展示后,名师工作室语文组成员围绕教学环节展开讨论,踊跃发言,分享见解与感悟。
韩老师进一步阐释单元读写策略的连贯性,提炼读写密码,形成“感知—分析—运用”的完整链条,真正实现由读到写的进阶跨越。
两节课展现了《手指》“读幽默文字,悟人生哲理”的整体教学思路,既各具特色又前后呼应。未来,临淄区康平小学语文组将继续深挖教材,深耕课堂,让语言实践在课堂中真实发生,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