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2023年学校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2-10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2023年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2-10
  • 字号:
  • |
  • 打印

指导思想:

围绕区教体会议精神,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扎实推进教育体育综合改革,构建完善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践行“尚贤教育”,定位“评价改革”,聚焦六个优化(文化优化,课堂质量优化、课程融合优化,学生素养优化,教师能力优化,改革评价优化),努力培养读书、知学、践礼,会审美、有志趣的贤德少年。

工作目标:

1.凝炼尚贤教育,提升文化内涵;

2.聚焦教师形象,推动专业生长;

3.提升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效益;

4.优化德育序列,研究学生评价;

5.深化教育科研,引领创生发展;

6.定位素养标准,优化课程体系;

7.做好安全管理,抓牢安全底线;

8.完善研学旅行,敦促能力提升;

一、突显一个引领,强化意识形态筑牢思想根基

1.加强的党的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四史”教育,用好“学习强国”和“灯塔党建在线”。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师德作风、意识形态五个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体检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

2.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党支部要进一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落实校级干部联系级部、班级制度,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教师脱颖而出搭设平台。以党、团、队建设为重点,创建党、团、队一体化教育的党建品牌。实施“时代先锋工程”。开展“学党章、戴党微、树形象”活动,亮出党员份,发挥“党员师德承诺”“党员带头学雷锋”“文明志愿者”和“双报到”的模范带头作用。

3.规范“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践活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各项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

二、重视一次反馈,养成复盘反思总结的态度共识。

4.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施学校监督委员会建设,加大对教师提案的研究、论证力度,积极吸纳利于学校发展和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建议,对未采取的建议和临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全体教师以解释说明。

5.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临淄区太公小学教师考评方案》、《临淄区太公小学专业技术评聘推荐方案》等方案,建立起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全体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创先争优。

6.夯实扁平化管理,分层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常规管理责任主体,用好校长值周制度,推进学校中层及以上人员挂靠级部制度,做好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负责人、教研组对口管理和例会制度,实现全员管理。    

7.推进尚贤文化体系建设。突出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炼与提升,形成学校基于“尚贤”引领下的文化个性;突出学校制度文化的完善与修订,形成学校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体系;突出学校物质文化的规划与落地,提升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品位;突出学校课程文化的策划与推进,形成体现学校文化特质的校本课程体系。

8.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抓好有关功能室设备的完善和更新工作;建设读书亭,做好学校友贤楼、励贤楼、乐贤楼的部分功能改造。开展建校十年主题教育活动。

三、抓牢一条主线,形成师生共成长为目标的质量共识

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以提高师德修养为目的,开展好“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用好教师形象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对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落实困难教师慰问制度。以“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师德活动为载体,以月为单位开展好不同形式的教师系列活动,定期选树教师典型,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教师自觉提高师德师能的良好氛围。

10. 抓机制,提升教师成长“内动力”。定位教师成长,研究推进教师梯队成长的长效机制,推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及“友贤教师发展规划”,用好《太公小学奖项设置办法》,实施好成长积分制,通过“两大工程(富脑工程、金桥工程)”“四大举措”,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工作室”团队建设,调整改进团队发展评价机制;完善推行“星级教师”评选奖励制度。凝聚好太公小学教师团队,齐心协力办好师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幸福学校。

优化校本研修机制,通过“专家指导”“1+4生态圈研讨”、“专题研讨”等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引领全体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化,打造具有“友贤”特色的科研型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

11. 以师为“源”,建立发展共同体,强名师建设。建设教研共同体,年内建立5个工作室,室配备资金5千至2万元。教务处定期开展校内名师、团队、创新、科研等项目的评选表彰活动。开展魅力教师,魅力团队(教研,年级,办公室)评选活动。积极创生条件培养、支持教师发展,学校实行“导师制”,通过“一统二激三推进”策略,督促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师评价中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将教师专业发展“四阶段”(职初期、合格期、成熟期、稳定期)理论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三维”(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构建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四段三维式”模型。将《教师成长积分》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记录表,以此引导教师在从正确认知自我到走向理想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增值。

对教师专业知识进行建构时,考虑“读懂学生”“读懂学校”“读懂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并在其中纳入教师作为个体以及个体与情境进行交互所需要的知识,最终形成包含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弹性指标在内的教师专业知识评价指标内容。团队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并通过组建不同层次的学科组团队、律动研究室团队、学术委员团队以及各种自发的成长共同体等,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紧密结合。

12. 推进“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达成教育思想、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落实新基础教育提出的“校本教研、重心下移”的理念,通过读书学习、磨课研讨,汇报展示等形式,以骨干教师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所有教师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将新基础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论文评选”、“磨课研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将“新基础教育”实验推向“精”“特”“美” ,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舞台。

继续开展“思辩讲坛”“每周一讲”活动,以学校“名师骨干”为主开展主题式教学沙龙,开展以个人为单位的“课堂展示-主题报告-研讨互动-一课重组”教学沙龙。倡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成为专著。

13. 开展教师学科素养(基础能力与拓展能力)体检活动。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和“四项基本功”训练 。“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精心打磨一节课,写出精品教案。“四项基本功” 训练。第一,练好“三字”,教师的三字书写要工整、美观; 第二,练好“嘴皮”,开展教师说课比赛;第三,制作“微课、课件”,熟练掌握微课、课件制作技能,学会处理图片、音频视频文件、在信息化平台上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第四,进行思维导图,触控一体机应用专项培训。

14. 课题带动,抓实教科研一体化。加强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从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入手,抓好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的积累,在各立项课题研究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写好一份学期研究计划,每月记录好课题活动情况记录,上好一节研讨课,写好一篇研究总结。积极立项省市级课题。

以“双线”并进、研学一体为主线,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把校本培训融入校本教研,通过“双线”并进把集体备课、研讨课、一课多磨、一课重组、课例展示、诊断反思、1+4生态圈、课题研究等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以校本培训促进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借新基础教育课改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实施前移后续校本教研。继续推进语文主题教学,进行单元整合;进行数学知识体系整合;进行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用好备课组和教研组,开展学段教研、学术沙龙、专题研究及个人研究,汇编研究成果,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公开课教案集、评课稿、教科研主题活动汇编等。

四、确定一个核心,形成教育教学为学校工作中心的思想共识。

15. 常规管理规范中抓细节。做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秩序建构;二是加强习惯培养;三是加强课型应用与构建),常规工作实施组内自查督促和追踪整改,重点检查与追踪复查。做好作业的课前研讨与预设,课中调整与反馈与课后检查与提升,采取“教研组共性作业”+“班级个性化作业”的方式,精选内容,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读懂学生,合理设置作业,提高教学时效。抓好单元备课,梳理单元结构,强化单元备课意识,形成单元结构框架,在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方面要真实、准确,要具体到课时内容划分、作业分层设置等。

细化听课记录,通过对照常态课的结构细分,附每个环节考察项目指标,让老师评课更有依据和指向性。单元测试记录加入出错题目统计,每个题目出错人数,特别是典型错题分析处理,教师每次测试将出错最多的三到五个题目摘取去来,分析原因,设计相应题目练习。落实常规月查,明确检查标准,实现月查、反馈、整改流程化,重点抓好当堂测试、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的自主命题,提升教师把握教材和掌握学情的能力。

行政人员、教研组长要加强推门听课力度,改进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结构化、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交流,及时解决,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

设计学生改错本,每个单元测试改错,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教学学生学习方法(一周内自己出错多的题目的整理。对于老师进行考察,设为加分项,这项任务做得好的学科班级加分,不好的不予扣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科教学做好教与学关系的研究,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教学常规课活动,评选常规工作先进个人和课堂比武先进个人。定期组织校内教学视导,将视导重点放在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中,加快薄弱学科、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教导处要不定期组织常规落实情况检查。

16. 推进“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走向“精、特、美”。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新基础教育”思想扎根于课堂,扎根于学生工作和班级建设之中,站在学生立场,做好重心下移,教学开放,懂得教、用结构,懂得合理捕捉资源,能点燃、帮助、引领孩子实现课堂的交互而提升学习秩序、学习品质与学习质量。能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教材之间的关联,提升教师的思想定位、版块意识,让教师懂得深挖学科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优化“新基础教育”推进措施,一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归因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让“新基础教育”试验教师、市区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克难攻坚。二是根据研究主题,重心下移形成研究共同体,并将任务分解、责任分担:说课、上课、评课将“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接,做理性分析研究。三是优秀课例研究,在“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评课反思”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7. 做好课堂观课评价研究。继续做好亮点展示课、校际联动课、单元课型课、同课异构课、开放调研课。做好教师的常规教学,包括备课(教案)、上课(课堂教学)、批改辅导(作业)、检测(当堂测验)等,全面客观地掌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以“一课重组”、“一课多磨”、“推门听课”、“研讨推进课”“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教学常规检查”、“教研活动”、“专题教研研讨课”、“教学质量分析”、“优秀教研组评比”、“优秀备课组评比”、“教育教学专题会”、“思辩论坛”等活动为平台和契机,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益,减负增效,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 探索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并用好《太公小学学科检测评价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对课堂教学的多元领域评价。将每日教学常规的落实与单元过关检测、每月分级部适时检测、多元技能检测(包括英语口语、音体美等)、期末综合检测有机结合。测评方式改为平时抽测和期末两次结合。建立我们自己的抽测团队。

实施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协调管理,单元过关由任课教师验收,多元技能检测,由级部和教务处负责期末检测验收。推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研究,改革语文,数学,音体美、科学、道德与法制、英语等学科的评价方式,实施以语文、数学、英语的分段式项目评价,和音体美、科学的自选作业和统一命题为主的评价。

推进思维导图学习与使用,训练学习思维。语文学科,重视写字、阅读与习作训练,做好语文单元结构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小古文教学、吟诵课程、班级共读课程等。数学学科,抓好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开展口算、说算理比赛,培养学生分析错题的能力。英语学科,加大口语训练力度,唱英语歌曲,课堂内加强学生听力训练。科学学科,重视实验的操作规范性与正确率。音体美及其它学科,在“教好”上下功夫,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19. 建设书香校园,打造阅读品牌。抓常规阅读,熟读经典诗词。分年级列书目,加强经典诵读活动。推进“全科阅读”,完善《学生阅读素养监测制度》《星级阅读等级评价》,开展全科阅读书目推荐、成果推介展示、推动和发展学生个体阅读评价。

用好阅读评价机制。做好阅读品牌——诗意阅读,抓好四季阅读,开展好班级课本剧展演(读、讲、演、展),学生征文、演讲、诵读、齐国成语大赛、校园诗词大会等系列比赛,评选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明星”、“读书优秀代言人”等活动。

20.落实三级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实现每个学科组都有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做好课后服务的课程建设,建立社团活动教材,提升“学生社团”品牌及授课质量,实现以学科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开全和实施课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认真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行为和体验,增设部分适合学生的、有创意的特色课程。

加快“4+1”课程改革步伐。以社团活动(课后服务)课程化为目标,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活动,推进社团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日常管理,辅导教师精选课程内容且体现梯度、认真备课、精心实施、严格考核,进一步修订社团活动校本教材。

21.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探索自主选课的师生评价机制,研究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三大类七个模块课程(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拓展七个模块),选修和限修课程的开设。

22.推进课程优化与融合。以“课程整合”为主要突破点,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依靠教师教育团队的力量,进行项目性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通教材内部及不同学科教材的联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点推进学科拓展课程、艺体课程、身心素养课程等,3D打印、机器人、网球、声乐等特色项目建设。年内编写课程方面的教材或文章。

五、围绕一个主旨,达成主题活动促发展提升的实践共识。

23. 推进德育品牌建设。在原有德育品牌基础上,通过德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与实践,打造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特色和亮点,深化学校德育品牌。

德育设计好活动板块、活动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由各班级结合各自特点,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认领活动。改变过去研学旅行各自为战,活动自由散漫的特点。

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和志愿服务队伍及内容建设。

24.落实好“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活动和研讨的日常化,构建 “五真实”的综合活动体系,开发校园 “四季活动”,逐步形成整体呈现—多维评价—主题聚焦—开放生成—新质生成,或整体呈现—问题聚焦—资源生成—生成新质—拓展深化—延续发展的综合活动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

25. 完善亲贤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德育目标、管理体系,理顺德育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活动,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将各类活动多元化、课程化;构建德育队伍培养体系,搭建各类研修平台,组织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各类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及评价细则,力求每一项工作都有评价反馈,做到科学、有效。校本化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品牌,加强课程,师资,基地建设,实现劳动育人。

26. 扎实推进“四季四礼”特色活动,从社会实践、节日教育、自主管理、特色活动、多元评价、德育课程等六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体验教育。重点做好学生礼仪、学习、卫生方面的德育课程建设,抓实抓牢五大习惯养成,通过数字故事,专题体验等形式加以落实。设计大型的精品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有所收获。开展“孝行周末”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实践。

27.做好二十四节气课程,节气特征,每个节气点我们校园对应的景色现象。做好课本文化元素,课本文化元素作为活动性文化,充分利用各个班级外面的展板。把课本文化元素的实施体现作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的途径和展示平台。

28.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好每月至少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活动室组织好个体辅导及团体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

29. 创新月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研究推进学生成长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生的队员意识,创建工作品牌。扎实开展理想信念、革命传统、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月主题教育;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

30.创新兴贤评价体系。通过“券、币、徽、牌”晋级的评价方式,变过关检测为汇报展示、变结果评价为过程性激励评价,变分数评价为吸引力调研---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将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融为一体,实现全科、全员、全程、全域的评价,让学生在“十星”素养评价与奖励过程中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肯定,在激励中不断自主成长、挑战成功。

31. 加强班主任培训和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职责认识。创新“德育月半日”及周例会形式,开展班主任交流、座谈、培训等形式,寻求德育活动的最佳实施方案。关注班主任诉求,建立年级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班主任互助机制,建立老中青班主任经验长效交流机制。通过“结对子”的形式,提高班主任的整体工作水平。

32. 做好家校共成长。组建稳定的专兼职的家教师资队伍,定期进行学习培训,并做好家长学校的授课工作。用好三级家委会,负责审议家校工作,参与学校活动。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进课堂活动。

六、夯实一个能力,形成寻求特色提升自我的素养共识

33.研究实施美育育人机制,构建美育大格局。以“百灵”艺术节、“布谷”科技节、媒体小记者团等为抓手,搭建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评选“十大读书少年”、“十大足球小明星”、“十大最佳辩手”、“十大小小艺术家”、“十大小小发明家”和“十大小记者”等活动。艺体活动,建立班级赛事配档表,将各项班级对抗赛按照时间分解,改变以往短时间大量活动集中到一起的问题。任务分解,压实到人,平时班级小赛事,扩大参与面,减少竞技性。学期考虑采取班级抽签组队对抗比赛,纳入考核。

34.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各工作小组,全面将重点人员摸排、健康监测、消毒通风、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督查自查等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35.通过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听评课、质量检测等渠道,提高艺体科技课堂质量,实施区艺体抽测优奖劣罚策略,确保抽测的高质量。抓好足球节、学生辩论会、运动会、

36.推进体育美育和科技工作。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和支持“四大体系”,探索应用《校园吉尼斯项目建设及推广活动办法》,突显在某方面专长的孩子提升素质。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1+1”达标活动,推进学生多元素养生成。

抓好足球、乒乓球、电钢琴、书法进课堂,进一步提炼足球精神加强学校社团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团队。每周三节体育课其中的一节为足球教学训练课。

加强科技教育。重点推动智能机器人、3D打印、动漫教学等项目。积极参加区级及以上比赛或展演活动。

七、抓好一个应用,达成探求新方法新路径的创建共识

37. 建设“互联网+”智慧教学及管理系统,利用钉钉、蠡风、云存储三个平台,推动学校管理扁平化、课堂评价常态化、备课监控前置化、作业管控实时化、教研资源共享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管理提标、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利用钉钉平台实现学校通知、考勤打卡、课程直播、微课共享、作业、智能填表、通讯录等功能。打造家长、学生、老师全覆盖的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环境,高效便捷的学校扁平化管理体系。

38.利用微信公众号、钉钉群及时了解学校、班级动态及学校育人理念、政策等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对外宣传及家长、群众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打造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太公小学家校社共育新环境。

39.突出3D打印课程的精品课程引领作用,打造“社团精品课程—信息整合课程—智慧普及课程”金字塔型智慧课程体系,用智慧引领师生成长。逐步打造涵盖VR体验、机械臂、物联网、无人机等一大批社团精品课程,调动全校师生的智慧课程热情。推根据每个年级特点,开设低年级以体验课程为主、高年级以动手实践课程为主的不同层次智慧普及课程,让师生享受智慧教育红利,提升师生生命成长。通过智慧普及课程的推进,反推信息整合课程、社团精品课程发展,从而形成太公小学智慧课程体系。

用好未来教室、录播室、VR设备等,探索引入校外优秀师资资源,推进项目化学习和精品课程带动策略。逐步引入3D教学安全仿真系统、仿真实验室、心理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管理平台及信息化育人手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测、评、管等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的融合,引领学校工作全面提升。

八、做好一个后勤管家,树立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共识。

40.规范资产管理,实现帐物相符。实施公共资产损坏、丢失责任追究制度,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美化和净化,绿化面积和覆盖率符合规定,绿化管理到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决算管理。

41.实施办学条件优化工程。在原有课桌凳更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教室门,室内灯具优化工程,按时对校舍、用电、消防设施等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室内触控一体机更新到位。更新教师用机。加强设施维护维修。

42.坚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注重教育、严格监管、不断整改”的安全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4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规范校园安全管理档案,落实安全隐患自查、整改长效机制,健全应急预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深入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紧急报警系统,确保学校稳定、师生平安。

44.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三个制度”和“一个流程”,校门口实行封闭管理,强化校车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及校车运行管理、“六定两点一佩带”等制度,实现消防设施维护到位,消防演练落实到位,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到位,食品采购、加工流程到位的“四到位”目标。

45.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等载体,通过安全培训活动、安全教育课、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使安全教育落地生根。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和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