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3-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2-03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工作目标
构建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多元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格局。探索解决当前劳动课程体系散点、片面,多维互动的有效衔接点缺失、学生劳动评价重知识记忆轻体验践行等问题的途径,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格,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三、组织机构
劳动教育工作由学校领导来指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长:路栋
副组长:李洪涛
组员:于莹莹孙效花徐霞王召猛隋鑫史小倩
田佳美田昭科王丽訾玉娟
四、实施内容
家务劳动:物品整理、卫生清理、美食制作、种植养护
学校劳动:劳动启蒙、学科拓展、开心农场、艺术创作
社会劳动:主题节日、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爱心公益
劳动评价:评价等级、评价内容、评价载体、评价方式
五、实施路径
(一)建“课程”,推进劳动教育新课堂
把劳动小课堂同家庭、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形成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劳动清单内容(附件1),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研发“我爱劳动”劳动实践教育校本教材及劳动基地研学课程。把全方位、多领域的劳动内容融入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利用周一下午的劳动课,进行校本教材的学习,同时,将劳动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渗透,依据劳动教育渗透点的挖掘、渗透方法的选择和渗透目标的达成,真正实现劳动树德、劳动培智、劳动健体、劳动创美。
(二)立“文化”,营造劳动教育新氛围
以“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为目标,让劳动教育渗透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开发“蔬菜种植区”“园艺实践区”“瓜果采摘区”“美食制作区”“水域养殖区”“劳动责任区”在内的校内“开心农场”,让劳动教育在校园“生根发芽”。并将劳动实践基地划分到级部、班级,采用“全面+特长”的方式进行班级“课程超市”的申报。劳动责任区划分到每个班级,通过班级小岗位建设,做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此外,学校借助“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电子屏”,让劳动教育随时“发声”。以宣传栏、橱窗、展板为媒介,进行劳动成果展评,丰富校园劳动教育元素,升级校园文化品质,让丰富的劳动实践生活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精神食粮。
(三)抓“活动”,畅通劳动教育新渠道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主题活动。通过“五个一”活动,让孩子们深刻感悟“劳动最光荣”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劳动幸福感。
每天一次清单打卡。根据《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中各年级学生对应的家务劳动内容,开启“劳动好习惯”打卡养成计划,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
每周一个劳动故事。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开展“四史教育”,传承“劳模精神”。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创造幸福的真实故事,学习优秀劳动者扎实肯干的奋进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每月一次特色体验。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主题节日、纪念日、月主题教育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劳动特色体验活动。
每学期一次劳动比武。每年5月份和9月份组织“争做劳动小标兵”大比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做生活的小达人。
每学年一次劳动表彰。每年的6月开展“劳动最光荣”表彰会,评先树优,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
(四)同“育人”,延伸劳动教育新空间
借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支撑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互联网+家校共育”劳动教育新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线上线下家访、家长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培训、主题沙龙等形式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价值观,与此同时,将学生家庭生活劳动中的物品整理、卫生清理、加工制作、种植养护四大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家庭劳动内容清单”,并通过劳动习惯养成打卡的方式进行班级评选,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劳动清单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十星”的评价内容之中,并邀请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积极推进四点半课堂社区共建,努力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通过做好学校阵地和社区阵地联建、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联用、学校五老队伍与社区五老队伍联合,助力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智能化发展。
(五)兴“评价”,创新劳动教育新载体
积极创新兴贤多元评价体系,变结果评价为过程性激励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积极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积分券--星币--徽章--奖牌”四个层面晋级的奖励形式,实现评价媒介的多样性;通过对劳动启蒙、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领域,通过对劳动名言警句、劳动名人故事、劳动清单打卡、劳动成果创意等进行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维度。每学期定期评选“劳动小明星”,“美食小达人”、“垃圾分类小标兵”、“环保小卫士”“整理小能手”“蔬菜种植小专家”等,实现劳动参与的全覆盖。
(六)做“实践”,开辟劳动教育新天地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本校、本地实际,不断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基地+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发挥本土研学优势,把山东众得利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资源单位,研发以“劳动实践增智慧农耕体验促成长”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为学生提供趣味拓展、农事体验、老式农具体验、生火做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既能够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魅力中得到启发,又能在亲耕亲历的农事体验中回味农耕的辛劳与乐趣。此外,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实现教育时空的无限延伸。
附件1:劳动教育清单内容
一年级:
1. 衣物洗涤:学洗袜子。
2.卫生清理:学习用扫把扫地,能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坚持每天自己洗漱,并会将洗手盆和地面上的水渍擦干。
4.内务整理:学习叠衣服、裤子、袜子等。
5.厨房技能:饭前摆碗筷,饭后收拾桌子。
6.加工食品:会洗水果。
7.物品规整:会整理书包和学习桌,分类整理玩具。
8.照顾家人: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剥水果吃等。
9.种植养护:爱护花草,学会正确给花浇水。
二年级:
1.衣物洗涤:自己的小衣物自己洗。
2.卫生清理:会用拖把拖地,学习垃圾分类的常识。
3.学会自理:学会系鞋带,打绳结。
4.内务整理:学会叠被子,整理床铺。
5.厨房技能: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
6.加工食品:帮父母择菜、洗菜。
7.物品规整:学会整理书桌、书柜。
8.照顾家人:学会给长辈捶背。
9.种植养护:学会管理植物,定期浇水、修剪等。
三年级:
1.衣物洗涤:手洗自己的简单衣物,用洗衣机洗衣服。
2.卫生清理:坚持扫地、拖地,进行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学会自己洗澡、梳头。
4.内务整理:会洗自己的鞋子。
5.厨房技能:学习制作水果拼盘。
6.加工食品:学会择菜、淘米,会清洗蔬菜和水果
7.物品规整:每天整理书桌、书柜和书架。
8.照顾家人:给父母或长辈洗脚表达孝心。
9.种植养护:学习花草养护技巧,会进行无土栽培。
四年级:
1.衣物洗涤:学习用洗衣机洗大件衣服
2.卫生清理:帮助父母做好大扫除,坚持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自己洗澡、打扫卫生间。
4.内务整理:学习用针线缝扣子。
5.厨房技能:准备菜单,和父母一起准备食材。
6.加工食品:参与烹饪,在父母帮助下准备营养早餐。
7.物品规整:归类整理书架和家中常用物品。
8.照顾家人:能自己洗鞋、穿鞋带,帮家人擦皮鞋。
9.种植养护:养护花草,定期修剪整理。
五年级:
1.衣物洗涤:学习分类清洗衣服。
2.卫生清理:坚持每天打扫房间并保持整洁,带动全家进行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自己洗澡、梳头,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打扫。
4.内务整理:学会整理换季衣服,做到衣物摆放整齐。
5.厨房技能:收拾餐桌、洗碗,每周清理灶台、冰箱。
6.加工食品:学习制作凉拌菜。
7.物品规整:坚持每天进行书桌、书柜和物品整理。
8.照顾家人:学习给长辈泡茶,孝敬长辈。
9.种植养护:养护一盆植物,并记录种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