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0-12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10-12
  • 字号:
  • |
  • 打印

深入实施“一二三五”工程

确保实现玄龄小学高质量发展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统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工作总目标,在区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坚持立德树人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办学思想,秉持“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办学理念,践行“根植君子之质,成就人人精彩”办学目标,深入开展以“双减”为背景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深入实施“一二三五”工程(紧抓教学中心不松劲,狠抓干部队伍和教师发展不放手,凸显提升玄龄小学“充满诗意的学校”“建在图书馆上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学校”三大特质,凸显靓丽玄龄小学学生“爱读书”“会写字”“好劳动”“擅演奏”“强体质”五张名片),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实施的玄龄行动,全力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玄龄品牌。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1.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常态化开展“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APP学习应用,建立学习评比机制,结合党员积分管理,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2.强化从严治党责任制建设。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阵地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四风”和“六治”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党建任务,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规范“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开展 “三亮三比三提升”活动,开展“双报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完善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研讨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内容。健全防控体系,提升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凝聚共识,重大情况随时通报。加强意识形态和学校管理、日常教育教学的融合,引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二、提升育人实效,擦亮“仪式引领”品牌

4.根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五育并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育少年君子为目标,深入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深化德育品牌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为突破口,健全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和德育体系建设,夯实五大习惯养成。加强君子德育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育人意识、责任意识。推行德育工作科研化,优化四支队伍建设,锻造高水平的全员育人队伍。通过“思齐争鸣”德育沙龙、班主任技能大赛等途径,提升整体班主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青橙俱乐部,加强对年轻班主任的专业培养。推行“德育无边界 首遇负责制”的全员育人研究机制,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5.完善少年君子德育体系。校本化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结合全环境美德教育深入研究完善少年君子德育体系建设;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修改制定《少年君子评价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过程评价,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借助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全环境美德教育。

6.抓实学生五大行为习惯。结合《临淄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扎实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夯实文明礼仪、学习、卫生、生活、健体等五大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化“日检查、周评比、月表彰”奖励评比机制,常态开展各类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评选,积极创建幸福班集体,引领学生成长为五大习惯养成“小达人”。结合学校“一二三五”工程中的“五名片”建设及五大行为习惯,助力学生“爱读书”“会写字”“好劳动”“善表达”“强体质”五张名片的养成。全方位滋养小君子的兴趣,涵养品行和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君子。

7.提升德育活动品质。将“仪式引领,涵养品行”“养心育德 德心同构”德育品牌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立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七大主题,结合时间节点坚持开展每月一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德育活动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的品质和实效性。

8.创新德育君子课程。根植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美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玄龄文化德育课程,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课程体系包括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心理健康、劳动实践、校园文化、法治教育、毕业课程七大类。

9.建立家校社和谐育人生态圈。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严格落实《山东省家长学校建设指南》,积极参加优秀家长学校创建工作;结合家长学校面向家长进行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以“脚下有泥 心中有底”为服务策略,常态开展“齐心共育”大家访活动;利用“家家养机场”活动号召全体家长放下手机,积极响应学校活动要求,增强陪伴意识,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四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打造智慧父母课程,评选“智慧家长”,加大教育引领。以“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目标,多维互动,资源共享,建立家校社和谐育人生态圈。

三、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质量跨越提升

10.扎实推进多元评价。以课题为引领,做好多元评价的研究工作,真正落实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多元评价策略和方案的研究,提升多元评价的有效性,发挥其作用指导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区抽测项目和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对每学期学生的测试内容进行有效调整,依托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测评项目,评价标准,研究探索科学公正易操作的评价方式。根据学校多元评价课题进行推广,深入研究,把多元评价作为支点工程,进行学科研究,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学科素养。特别是重点学科,重点内容的研究,做好课程整合的研究。健全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在学期末和日常评价的基础上,增设形式多样的学习过程评价,依据教学进度和各学科教学安排、教学重难点,分学科、分年级、分项目、分类别及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业发展质量评价。

11.研究构建“生生课堂”。各学科以生生课堂文化理念的打造为基础,通过研究课、展示课、常态课,加大教学主阵地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组织全员课堂展示,搭建课堂展示平台,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研究课。抓住“一师一优课”“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教学活动,给教师创造一个成长的平台,在教研组的反复磨课中促进教师成长。多方挖掘资源,进行同课异构,聘请专家给老师做报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12.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础性工程,扎实的教学常规才能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结合规范办学的相关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常规入手,细化管理,扎实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抓实备课。严格按照新基础要求进行备课,明确学校常规要求,在教研组研讨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备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分层作业。学生在校时间、开设课程、作业规定等规范办学方面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并通过学校微信向社会推送,接受社会监督,做好作业的优化设计的研究,以作业评价课堂教学,落实教学质量。做好学校常规月查反馈,通过学校月查、学科组周查、个人自查,以及常规展示等活动,及时反馈,不断学习,在相互学习中、三级检查中找寻不足,提升自我。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各种平台、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监督管理,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调研,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切实减轻学生、家长、教师负担。

13.一院四屋传文脉。以“一院四屋”建设为引领严格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利用读书节引领书香走过四季等活动搭建展示的平台,落实师生读书工程,激励师生阅读兴趣。加强“书香校园”阅读阵地建设,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让读书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靓丽学校的读书名片。不断丰富经典诵读、诗词诵读、“我读·我创作”等活动形式和阅读方式,组织好“国学小名士”“假期读书行”“读书节”等活动,创新组织开展惊蛰诗社、吟诵教学等,让校园充满诗意。探索开展全科阅读,推进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阅读因素,加强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层次阅读,构建全学科阅读指导,提升学生各学科阅读能力,增进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14.强化课程建构。立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沟通内涵联系,以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收获为出发点整合构建课程,逐步建立具有玄龄特色的君子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一专多能的特点,从教师的兴趣入手,结合教师所教学科,让君子课程成为引领师生发展的另一个舞台。引领教师深入研究形成具有深度的教学成果,逐步建立具有玄龄特色的君子课程体系,特别是特色课程建设,更好的促进教师学生发展。达成根植君子之质,成就人人精彩的理念。

15.扎实开展艺体科技工作。全面促进学生艺体科技能力的提升,抓好艺体科技普及工作,提升质量办好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有效落实活动训练,利用课后服务,丰富学生的生活,靓丽“五名片”。利用好学校的“三节”,积极选拔具有特长的学生,有效组织活动,提升学校的艺体科技水平。利用多元评价以及每日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等常规工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的体育、艺术、科技水平。深入开展新时代美育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构建艺术节、素质展演、艺术素质测评等展示评价体系。

四、强化队伍建设,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16.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扎实开展“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教师站位,提升责任意识,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17.聚焦教师专业素养。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科研引领,发挥“三大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找真问题,寻真策略,促进教师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提升研究的幸福感,依托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带动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好线上+线下、集中+分层,理论+实践的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体系,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打造基于校情的君子教师梯队。

18.践行学校工作科研化的理念。扎实推进学校三级课题建设,以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引领骨干教师发展,以区级课题促进学科内涵建设,以个人课题全面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做好山东省青年课题的中期和结题,以此课题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丰富课题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从课题的规范引领开始,从学科研究入手,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以课题探索解决方案,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定不移推行上级要求的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教师评聘管理,用足用好中小学职称评聘相关政策。实施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严格执行学校职称评审的相关公约和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教师聘期及支教管理。

五、贯彻服务理念,打造优质和谐校园

19.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学校规章制度,聚焦“环境提标、习惯提质、文化提效”三大领域,精细化校园管理。健全学校重大事务“公开-征意-提升”常态化自查自纠机制,完善“校长热线+监督卡”机制,优化家校社合作共商共建制度。

20.强化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上级规范办学规定,完善校内督导机制,修订《临淄区玄龄小学规范办学行为考核管理办法》,落实投诉必查、“双随机”抽查、课业负担调研预警机制。精准布置分层作业或弹性作业,规范作业批改、反馈方式,坚决执行各年级作业量监控、落实、监督制度。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全面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

21.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根据《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形成课后服务长效机制。建立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打造课后服务3.0版本。完善课后服务激励措施,明确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补助标准,统筹安排参与教师“弹性上下班”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强化课后服务经费使用和监管,接受家长监督。

22.筑牢安全防范底线。提高政治意识、底线意识,规范基础管理,建立健全教育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实现卫生防疫常态化。落实“一岗双责”,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以安全教育平台为依托,利用安全教育、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及时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形成“1530”轨迹材料。完善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校车三重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六定两点”,夯实三方管理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进“六校长”进校查隐患工作,以平安大道为载体,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把教育安全稳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校园成为一方净土。

23.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持续推进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预算执行与监督,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经纪律监督检查,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严格纪律,规范收费,实行财务阳光公开制度。加强资助政策宣传,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4.加强学校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宣传工作,工作中紧跟形势,工作既要做得扎实,又要“唱”得响亮。围绕学校重点工作,以信息为载体,反应学校实力,展示亮点,营造氛围。扩展宣传信息化媒介,建立人人、时时、处处宣传的自媒体环境。进一步重视网络宣传和文明传播,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学校,提高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加强宣传工作时效性。拓宽对外宣传和信息沟通的媒介,让家长、社会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现状。

25.加强工会工作。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提升教代会质量。开展“快乐生活幸福工作”活动,落实民主管理,积极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把学校创建为全体教职工的温馨的大家庭。营造阳光、和谐、民主、风清气正的玄龄小学教育教学环境。

创新落实新举措,全面提质育君子。学校将聚焦立德树人,潜心研究君子文化教育,在“传承贤相文化 培育少年君子”办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提质塑品、韧性发展,深耕厚植、稳中求进,谱玄龄质量,创玄龄品牌,提质增能谋新篇,凝心聚力重落实,不断内涵践行:根植君子之质,成就人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