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玄龄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3-5398393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3-03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临淄区玄龄小学发展规划
在“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办学思想的引领下,一路高歌,突飞猛进,一期五年初磨一剑,再期十年玉汝始成。盛夏酷暑,难掩君子奋斗志;暴雨当空,却激玄龄砥砺行。
昨日的奋斗创建成效
玄龄小学在2016年山东省解决大班额问题的项目工程中应运而生,2016年5月动工建设,是市区两级重点民生工程,。学校的建设,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是规划投资8000多万建设的一所现代化学校,2017年8月落成使用。
从2017年到2022年,五年春华秋实,五载风雨兼程,玄龄小学收获累累硕果。五年来,学校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获得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淄博市教育系统红旗党支部、淄博市平安校园、淄博市诗词校园、淄博市书香校园、淄博市模范教工之家、临淄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校园、现代学校建设先进单位、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君子师生花争艳
在君子文化的滋润下, 坚持“根植君子之质,成就人人精彩”理念,学校枝繁叶茂、桃李芬芳。市区级骨干20余人,齐鲁名师1人。
德育品牌深入推进
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学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渗透其中,立足于学校实际,让德育品牌更靓、更好、更有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022年玄龄小学少先队大队获淄博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养心育德 德心同构”德育品牌被评为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品牌。临淄区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巧手生“花”“育”你同行》《空中农场 躬耕乐道》被评为临淄区第二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品课程。
校园保障支撑有力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源动力。学校食堂投入使用“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我校被评为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建校以来年,我们顺利完成了规模壮大、品牌奠基、教育拓展三大任务。现在玄龄乘势直起,又将开始新一轮的规划,追逐理想,再度出发。
奋斗主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方向,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基本思想,践行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玄龄小学建校五年取得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学校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实现学校韧性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力争三到五年时间跻身省内名校行列,争创全国名校。
发展目标
未来的五年我们将以管理高效;师资优质;质量突出;特色鲜明;配备精良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行动举措
(一)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设好战斗堡垒。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先争优。
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阵地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2.改进学校工作机制,形成好战斗合力。
完善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防控体系,提升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凝聚共识,重大情况随时通报。引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3.提升教师师德认知,锻造好战斗队伍。
扎实开展“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教师站位,提升责任意识,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以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1.持续推进教师读写工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以“一院四屋”建设为引领落实师生读书工程,激励师生阅读兴趣。加强“书香校园”阅读阵地建设,创新组织开展惊蛰诗社、吟诵教学等,让校园充满诗意。加强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层次阅读,构建全学科阅读指导,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2.深化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扎实推进学校三级课题建设,丰富课题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从课题的规范引领开始,从学科研究入手,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以课题探索解决方案,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不断完善校本教研体系,助力教师专业进步。
完善校本教研体系,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科研引领,发挥教研组作用,在问题上深打井,多投入,多思考,找真问题,寻真策略,促进教师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提升研究的幸福感。
4.创新开展一专多能研究,形成教师专业特色。
发挥教师特长和专业优势,从多学科角度入手,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教师一专多能的发展。以课题为引领,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发展。
(三)以落实核心素养引领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以课题为引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好评价的研究工作,真正落实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多元评价策略和方案的研究,提升评价的有效性,发挥其作用指导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高举德育为首大旗,探索以心理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品行培养机制。
3.实施班队一体管理,搭建以高效管理带动高质发展的新平台范例。
加强德育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育人意识、责任意识。推行德育工作科研化,优化四支队伍建设,锻造高水平的全员育人队伍。
将“仪式引领,涵养品行”“养心育德 德心同构”德育品牌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立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结合时间节点坚持开展德育活动,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的品质和实效性。
4.推动家庭教育研究,完善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主旨的新教育模式。
结合家长学校面向家长进行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以“脚下有泥 心中有底”为服务策略,常态开展“齐心共育”大家访活动;利用“家家养机场”活动号召全体家长放下手机,积极响应学校活动要求,增强陪伴意识,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四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打造智慧父母课程。以“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目标,多维互动,资源共享,建立家校社和谐育人生态圈。
(四)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育人生态。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教育新动能,持续推进非遗传承课程,让传统文化技艺得以普及发扬推广。持续推进学校文化升级,持续推进校本课程更迭,确保君子课程的更广更精更细发展。
(五)以落实建设信息化智慧教育强区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内配品质。
教师为基,文化先行,评价保障,前景引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学校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助力学校实现韧性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