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玄龄小学学校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4-545092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3-15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以“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为核心办学思想,继续秉承“为学生未来发展准备,为教师创新发展助力”的办学宗旨,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沿脉“人工智能+教育”引擎,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立足点,充分发挥课堂的阵地作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课程建设:精细管理,君子课程“提质塑品”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扎实落实三级课程建设。在做实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每一位教师发掘自身潜能,以核心素养为轴心,开发学科拓展课程,进一步推进学校“君子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优化双师课程的实施模式,放大双师的不同优势,实现1+1>2的课程实施功效。课程设置仍采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轴心,以学科拓展课程为主,纯学科或与基础类课程极度相似的课程不予立项。通过教师申报-学校审核-学生选课-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措施,逐步优化具有玄龄特色的君子课程体系,打造玄龄小学独特的毕业生形象,表征课程实施实效,全方位、多角度靓丽每一个小君子的“五名片”,逐步形成“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特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两项动作:
①优化完善校本化课程的审查评估机制;
②完成1-2门优势课程的体系化梳理。
二、教育教学:智慧赋能,生生课堂“提档升级”
“生生课堂”融入“双新”内涵、“玄龄杯”链接“智慧”样态。
进一步落实《山东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深度推进“双新课堂”活动,依托淄博市交互平台的“实时、交互、同时空”功能,将“智慧教育”与交互课堂巧妙结合,引领教师们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聚焦学科、深挖内涵,以“玄龄杯”赛课的形式,提升“生生课堂”的实效性。以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项目为契机,在全方位系列化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学科组为单位探索“三段·七环·一体”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在精准学情、资源媒介、有效互动等维度打造智慧教育,形成信息化生态下的“生生课堂”新范式。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三项动作:
①培养一支3-5人的数字化教学骨干种子教师团队;
②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学科沉淀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为“三段·七环·一体”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实践支撑;
③积极参与市区优质比赛、新型教与学模式评选活动,力争在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推进展示活动中拿出典型经验。
三、教研活动:问题引领,研训一体“实效落地”
在“研训一体化”方面,学校明确“训”内容,根据教师的各自特点与兴趣爱好,采用“必选+自选”的培训学习方式,立足长远确定适合的培训内容,“大系列”与“小特色”巧妙结合;建设“研”路径,以学科组为单位内部挖掘寻找学科核心,以“年龄线”为纽带“新老互助”,以“疑惑点”为驱动,引进外部资源。“研”“训”一体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可见的“脚手架”。
依托精品录播教室交互平台,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形成集教研、教学、评价的网络化体系,达成“1+1>2”的功效。周半日教研从原来的单调的研讨,前置融合“玄龄杯”赛课活动,采用智慧教育的形式,通过交互平台达成线上观课、线上评课的新样态。后延到以课例依托的教研活动同步云端,达成学校资源的市区层面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找真问题,寻真策略,通过一师一优课促进教学研讨,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青年教师研讨课,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通立足学科的研讨找寻解决的策略,在不断的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带动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升。
教育科研方面,以组建科研队伍“一条主线”,培育科研骨干,提升科研水平;以学校省级课题纵向引领、研修平台横向搭设为“两个方向”,引领教师自主提升、多元发展,激发教师成长活力;以学习平台、实践平台、展示平台为“三个平台”,推动主题式、多学科课程交叉融合,推进方法创新,激发科研发展活力。同时完善学校教科研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育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三项动作:
①凝练一个可供分享的学科教研组典型,在一定范围内展示交流;
②积极参与市、区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力争5-8人在市区发言、公开课展示;
③积极完成省级创新素养专项课题结题,有序推进山东省教育学会课题等省市区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教师队伍:锚定项目,君子教师“内驱成长”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提出了“锚定微项目,成长看得见”的个人成长策略,旨在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针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聚焦真问题进行真研究,开展系列研培活动,探寻成长“锚点”,重构有“根”的研究。教师以学期为单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研组整体规划,提出“微项目”,可以是发表一篇论文、研究一个课题、排练一场齐文化情景剧、组建一个文化社团、研究一项科技比赛、研究一个学科微主题、设计一份学科作业……学校利用开学前三周的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辩证验证,学期末需要教师根据一学期的“微研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好的“微项目”经过学校认定后,可以转化为课题或者多学期持续研究。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助力全体君子教师个性、内驱、多元成长。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动作:探索教师个人微项目的模式,验证微项目对于个人成长积极性的作用。
五、读书工程:优化体系,书香校园“耕行不辍”
认真落实临淄区组织举办的中小学生读书节相关活动,依托当地丰厚的齐文化,在“把学校立在书上”读书育人主张的引领下,探索完善“二三五”阅读体系,构建有根、有魂、有味的书香校园品牌。
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强化阅读过程管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全科阅读的相关要求,落实古诗背诵、阅读检查、齐文化素养的过程性评价。尝试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探索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基本课型的课堂流程设计。
抓住时间节点,创新读书活动。结合开学典礼、期末表彰大会、世界读书日、国学小名士、齐国成语故事、班级好书推荐等相关活动,借助诗词大会以及传统节日开展班级、校级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学校的读书计划、班级的读书计划、学科的读书成果进行展示。结合君子课程加强阅读引领,健全社团机构,营造读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读书成效显著的良好读书氛围。
加大评优工作,做好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成果评比活动,为师生搭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读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展示读书成果。如: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习作)、读书笔记展评、讲故事、美诗文朗诵、书法绘画、读书手抄报比赛活动。利用微信、升旗仪式多方面、多角度对优秀事迹把“书香班级”、“读书明星”以及好的读后感进行宣传、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家庭爱上读书。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四项动作:
①积极参加寒假、暑假读书行,国学小名士、“齐鸣”读书节等活动,结合大型读书活动完成:编排2场齐文化情景剧(结合读书节、诗词大会),组织1次齐国成语大赛(结合诗词大会);
②探索“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的有效模式,并形成一定的经验资料积累;
③引导教师完成一项校级或以上阅读课题研究;
④完善书香家庭的评选以及放大榜样书香家庭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家庭阅读的有效推进。
六、教学常规:三让五精,精细管理“筑基稳盘”。
结合规范办学的相关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常规入手,细化管理,扎实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学校月查、学科组周查、个人自查,以及常规展示等活动,及时反馈,不断学习,在相互学习中、三级检查中找寻不足,提升自我。本学年重点以“三让五精”管理思路(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提起来”和“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精选和设计作业”“精心辅导”“精准评价”),打造智慧轻管理,在轻负高效中发挥常规工作“筑基稳盘”作用。
在智慧管理方面,采用学校在钉盘建立云文件夹,为每位教师分配不同的权限,个人文件夹只有个人及教务人员可以查看修改,通过家校本发布常规检查通知,每位老师将自己的相关资料提交个人文件夹,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性的开放查看权限给检查小组成员,进行检查形成检查报告,然后通过成绩反馈点对点反馈问题,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复查,形成最终结果。既保护了教师的隐私,也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
在本学年中,重点完成如下动作:
对接临淄区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完成一个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作业的精心设计。关照艺术体育类学科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初步形成我校艺术体育作业设计与学习评价思路。
七、科技教育:课题导向,少年君子“多元发展”
继续秉承“像科学家研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的科技教育思路,继续以省创新课题《创新素养导向的小学段主题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和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为依托,从主题式、大概念、情境性等科技教学策略入手,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科技教育路径,推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不断提升小君子的科技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