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次小学2023年教学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3-539779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3-10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进行系统谋划,开启了以教育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安次小学将积极落实全区教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本年度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体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办好“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温馨乡村学校。安次小学将按照全区教体工作的发展愿景(打造公平教体、质量教体、现代教体、活力教体、平安教体)开展年度工作。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新时代新征程全区教体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综合各级教体工作会议精神,安次小学将坚持“一个引领”,实施“四个创建”,突出“五育融通”,强化“三支队伍”,完善“两个体系”,推动教体高质量发展,打造临淄教体品牌,为建设“强富美优”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临淄贡献强大“教体力量”。结合区和中心校的相关要求,安次小学的总体工作思路为“安心教育,次第花开。”主要思路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教体党建引领行动
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强化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教体党建引领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好学习、宣讲、贯彻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切实把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党建引领推进中心工作、优化现代化治理、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落地。
二是强化好、维护好基层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发挥好《临淄区基层学校党建重点任务清单》的作用,把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全员培训,实施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完善学校议事决策机制,推动基层学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推进“四红四联·齐心育人”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党务干部为主体的红色带头人队伍和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为主体的红色筑梦人队伍建设,打造红色育人链条和红色育人联合体,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评选,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品质和效益。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三是把握好、推进好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持续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凝聚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舆情信息员专题培训,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开展国家安全、反恐、反邪教、反诈骗等宣传教育。规范教材建设、选用和管理,加强各类专题教育教材和读本进校园管理,加强文明校园创建指导工作。
二、开展争先创建,实施教体资源扩优行动
作为乡村小学,要积极投身于创建工作,积极投身于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以优良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高标准做好创建工作。认真对照各级创建标准,找准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难点问题,坚定创建信心,研究破解之道、解决之法,以创建补短板、促提升、提质量。
三、突出“五育融通”,实施教育内涵提升行动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新时代新征程,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好分数与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双减”与质量的关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将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构建全场域四级联动机制,加强德育项目研究,组织“齐心”德育节,举办全环境立德树人素养大赛,打造“齐韵”德育品牌。坚持知行合一,抓实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落实中小学教师“齐心共育”家访制度,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构建完善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将核心素养作为重中之重。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全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引领,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进跨学段、跨学科、大单元主题教学,强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支持下的“三个课堂”常态化运用,完善互动生成式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深化教学研究,创建骨干教师“雁行”研究团队,开展“一节精品课、一个小课题、一个专题报告、一篇专业论文、指导一个徒弟”活动,引导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打造特色精品课例。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抓实十二年读书工程,扎实推进全科阅读,完善阅读评价体系,擦亮阅读活动品牌,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争创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实施临淄区未来科学家培养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身心健康列入刚性要求。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要求,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突出抓好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用好心理健康云平台,构建预警防控体系,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地心理调适,形成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将艺术素养融入成长基因。完善美育“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课程支撑、活动拓展、文化熏陶、评价引领“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扩大学生艺术活动参与面,让孩子在持续的美育浸润中,涵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积淀受益一生的艺术素养。
将奋斗精神深耕厚植于心。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四个100”工程,完善全环境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体系研发服务性劳动清单,召开劳动实践教育研讨会。健全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劳动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组织劳动实践教育周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强化教师队伍,实施教师队伍提质行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新征程,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实施强师计划,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强“顶梁柱”。
抓住校干队伍这一核心。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搭建干部成长梯队。推动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强化教师启发式、引导式、激励式、导师式教学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信息素养,特别是数字化素养培养,制定培训及应用方案和考核办法,推动教师实现从智能设备使用者到数字化素养具备者的转变。深化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等激励机制改革,实施教师关爱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名师“三航”工作室作用,完善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名师三大梯队培养体系,让更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此外,还要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走实走深。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建设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助推学校规范办学、课堂减负增效、课后服务提质升级。推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强化对《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上好普法课,提升普法教育实效。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强化财务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推进财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安全稳定。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建设指导意见,常态化落实校园“护学岗”管理,开展体验式安全综合实践教育,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四方责任清单,发挥安全“六校长”作用,建立安全网格管理队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宣传团队,完善评价体系,强化舆情管控,唱响好声音,营造发展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