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皇城镇六端小学2021年度计划实施及达成度分析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97X1/2022-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10-18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一、德育工作2021年度达成度分析
1.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项德育内容,利用好六大实施途径。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德育体系建设的实践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2.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查漏补缺,增强教育合力;继续强化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升师德素养,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好德育“月半日”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好德育干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高专业素养;依旧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创新德育形式,强化德育效果。
3.设立全员参与式与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家庭教育课程。
(1)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近万元,提供更多“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培养更多的校级家庭教育讲师。
(2)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
(3)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工作室的作用,发挥校长的带头激励作用及家庭互助帮扶作用,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基础+自选”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的形式做好家长培训工作。
(4)进一步完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红色少年”德育工作品牌,在学科渗透、开展活动、主题教育、家校共育、校园文化六大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筹备构建“深耕劳动沃土 擦亮育人底色”劳动教育德育品牌,让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系列化。
(5)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学习,建立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建立镇级首席班主任队伍。
(6)学期末各班进行体育达标检测,以检测成绩作为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标尺,通过在社团内开展竞赛类活动的成绩和参加区级比赛的情况作为特长生评价标准,力争达到全区上游水平;构建“教师崇尚美、文化倡导美、课程渗透美、科研探索美、活动习得美、资源拓展美”的艺术教育特色。
(8)依据区教育的精神普及学生的乐理知识、电钢琴及美术的绘画能力,坚持开足、开齐电钢琴、美术等相关课程并丰富相关社团活动,实现学生全体发展与特长学生发展同步进行的良好局面。
(9)学期末进行艺术达标检测,通过区技能抽测和艺术类比赛成绩作为艺术素质发展的标尺,达到全区同类学校中上游水平;提高教育,实现学生全体发展与特长学生发展同步进行的良好局面;通过各种抽测和比赛成绩做为科技素质发展的标尺,达到全区甚至全市上游水平。
二、教学工作2021年年度达成度分析
1.深化教学教育研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 加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加强考试研究,诊断教学。深入领会课标与评价体系要求,以命题引导教学、以命题评价学情。重点关注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德育、教学、教师、学生、文化”五大领域课题研究。小学启蒙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从高年级开始则应注重丰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数理思维。
(2)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备课、上课、听课、作业、辅导、检测等教学工作管理。探索推进手机、读物、作业、睡眠、体质五项管理改革。科学设计作业,教师对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评改作业。规范质量监测(单元检测题型全,题量足,真抓实干)。召开好年级、学科质量分析会,切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3)深入研究“周半日”教研模式,规范开展主题教研,强化课例剖析,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扎实进行每周集体备课和每月主题教研,开展好生长十分钟集体学习活动、课例研讨活动、质量分析活动、达标展示活动等。主题教研紧密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开展。比如语文的读说听写,数学的口算、计算、解决问题能力等。要从教育规律出发,研究各学段教育教学方法,锤炼教育教学艺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2.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学科情商。
(1)六个一评价,推动教师主动提升。每周上传一随笔(每篇按校本研训发言0.05分计分,1分封顶);每月与导师一交流;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研讨课;每学期提交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研读—本教育教学专著。
(2)以教育教学课题为引领,开展读书交流、课题研究、研课磨课和针对性学科团队培训,实施引智培训。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基于“问题启动、专题驱动、专业引领、合作互动”的校本培训机制。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3)课堂活动,点化教师实践能力。利用预约录像课、视导巡课、名师讲坛、“四课”活动(校干骨干示范课,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示课,达标验收样板课以及移植、改进、重建课),提升教师现场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4)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指导教师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定完善教学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深入挖掘、整理省市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实现示范引领。突出强化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派出深造、名师带徒弟等方式,引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担负重任。
3.坚持生长阅读建设,构建全科阅读体系。
创新“读书节”活动组织形式,实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目标。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深化阅读素养达标测评研究,开展好日日读书我记录活动,探索皇城六端小学读书笔记新形式,强化学生日常阅读过程性监测。
扎实推进全科阅读试验研究,深化导读和经典诵读课例研究,构建全学科阅读课程体系。推进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阅读因素,开展基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延伸阅读、拓展阅读,构建全学科阅读课程;加强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层次阅读指导,提升学生各学科阅读能力,增进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书香校园”,推动阅读特色学校创建。
每周进行阅读推荐和读后分享,分年级交流阅读感受。每月进行阅读测试达标活动,表彰阅读明星(每班3名)。
4.筑牢规范办学底线,打造课后服务品牌。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完善学情会商、作业审查审批制度,关注非书面作业布置,精准布置分层作业或弹性作业,规范作业批改、反馈方式。教师家庭作业全批全改情况,纳入常规月查。
建立课业负担调研预警机制。各教研组要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新学期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覆盖德智体美劳各学科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
进一步完善作业审查审批制度,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构建课业负担调研预警机制,将非书面作业布置纳入监测范围,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得通过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坚决杜绝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检查。
(2)落实小学课后服务“无门槛准入”,做到需托尽托。探索建立学校师资为主、第三方购买为辅的课后服务项目支持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强化目标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完善随班就读保障机制,争创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
5.重视教育科研实效性,推动教学工作内涵发展。
(1)组织省市区各级课题的开题、结题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管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让研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工作。加强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3)开展“皇城六端小学课题研究”展示和教育科研专家进校园活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