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4-545610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30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30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新时代人才观,努力提升师生学科素养,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理念实践转化,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教师,成就学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创新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构建“学本”课堂,“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以读书、写作+习字为突破,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深入推进十二年读书工程”;提高教师智慧教育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智慧教育活动;高效落实“双新达标课堂”验收;实施课程开发与整合;以教育信息化素养推动教师培养,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一)以党建促教研,用教研抓党建

1.发挥“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职能,激发“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担当责任,加强科研,激发教学智慧,在教学改革、新基础教育实验等方面带头攻坚,努力提升教学教研时效,为教学改革铺路,为教师发展助力,为学校发展献策。

2.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借力教研员前沿的视野和智慧,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和课堂改革,引领学校教师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工作效能。

(二)加强教师培养,努力提升师能

3.借助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依托区“三航工程”,深化我校名师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专项培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扎实开展各级网络研修、学科培训、模块培训、校本培训工作,抓好校内教师的分层培训和教研。督促完成“线下+线上”、“集中+分层”、“学科+模块”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培训,搞好校际发展共同体活动。

实施深度教研,打造智慧学习中心,借助区“智慧课堂”教研平台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功能,实施资源共享服务,提升教研时效。

(三)深入实践“新基础教育”

4.以联系学校骨干团队的状态自觉跟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引入“新基础教育”核心实验校的经验推进我校的研究实践和思考,来锤炼我校的课堂教学及学科教研,不断反思“新基础教育”试验过程中的研究路径、存在的问题、反思重建思路,后期发展导向,从而推进我校开展“新基础教育”课堂变革实践。

5.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叩问课堂教学,深化日常研究,优化教学设计、规范课堂实施、课堂反思与重建、主题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要求,构建与先进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学本”式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全面优化,促进学生的自主生长。

(四)深化“十二年读书工程”,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6.贯彻实施“十二年读书工程”,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利用率。推进全科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指导阅读策略和方法。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固定阅读时间,开展每周一诗、整本书阅读素养监测等,评选读书明星、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组织“齐鸣”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假期读书行、齐国成语大赛、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活动等,评选优秀校园读书人物,实现优秀阅读成果共享。

(五)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7.立足学校办学品质和学生培养需求,整合学校资源,全面兼顾三级课程特点和作用,开设“课程超市”自主选课为载体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发挥校本课程优质课和校本课程评选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开放优秀校本课程课堂,促进优质课程开发的交流研讨,整合优秀校本课程资源,强化校本课程开发规范。

8.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对学科性质、学科思想准确把握和定位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学科素养进行研究和提炼,引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落实的课程重构,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构建学科课程体系。

(六)立足实际抓好课题研究

9.以校级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建立考核激励培养长效机制,大力培植和培训教师科研团队,实施菜单式教研,推进理论与实践变革研究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考改革等问题研究,实现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统一,使教师在研究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水平。

10.聚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与重大问题,推进案例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实践、实证、实效的深度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精科研、深教研,提质增效。

(七)精细做好中考备考

11.做好上学期教学总结,计划好学业水平各学科的教学进度、教学准备和备考策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清单销号,抓好学业水平和中考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优生培养、边缘生转化、艺体特长生培养、自主招生等实施项目管理。按照节点组织检测和分析,加大过程调研,融合各种有效资源,加强校际教研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全力提升中考质量。    

12.吃透中考文件要求,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主动应对,引领老师对中考要求、新教材、新课标开展学习和研讨,不断调整复习策略和计划,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施基础和专题复习,促进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的有机衔接。以学生生涯规划为抓手,对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行业体验、专业报考等进行系统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全面提升中考质量。

(八)创新教学管理

13.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教学观,强化“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线”的底线意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决策、中观管理和微观坚守,巩固学校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顶层设计,引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中,切实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

14.严格规范办学。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和“五项管理”有关要求,立足作业管理、课程管理、教辅管理等重点领域,突出“作业管理”根源治理,实施“事前监控、事中监管、事后考核”的作业常态管理机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落实自查、抽检长效机制,规范考试招生、学籍管理、校外辅导。加强控辍保学;全面规范APP等各类“进校园”。切实减轻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负担,“全面规范”做好特色展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