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临淄区敬仲中学小学部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97X1/2024-544954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20 发布机构: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临淄区敬仲中学小学部2023-2024学年度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20
  • 字号:
  • |
  • 打印

2024年敬仲镇中学小学部将在区教体局和区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扣紧教育中心工作,深化教学研究,强化科研引领,助力教师发展,推进教学改革,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向,坚持以教改科研为核心,打造“有影响的教育”。

一、聚力优化“强课提质”行动质效

1.科学化落实三级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要求组织开展教学,通过学科教研、教师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熟知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遵循相关的理念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课程实施办法,科学制订学校课程实施规划,以打造校本课程“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从“五育”融合的角度,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模块,将课后服务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建立健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建立并完善校本课程审查和评估机制,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研讨、培训、成果展示等活动。

2.融合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数字化手段为抓手,推动智慧课堂和“互动生成式”课堂的有机融合;构建“学本”智慧课堂,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持续推进“双新达标课堂”活动;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推进大单元教学,开展教学优秀案例征集推广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优秀课堂模式的总结提炼,积极参与临淄区新型教与学模式样板校评选。

3.精准化开展教学评价。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精准分析学情,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情会商,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根据学业述评情况因材施教。

二、落实“新基础教育”理念

4.强化“新基础教育”的落实。一是学习先行,一把手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保障、支持、组织教师学习;骨干教师在理论转化实践方面做出表率、做出方法;全体教师结合课堂实践不断反思和重建,逐渐形成新的参照系。二是形成愿景,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形成领导改革的核心力量,围绕“新基础教育”研究对学校教研、教改、教师发展等进行整体策划;强化氛围营造,一把手亲自抓、中层干部直接参与,引领全校范围内所有教师、所有学科稳步推进。三是建立团队,组建“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一把手任组长,亲自主抓,统筹策划;建立中层管理的支持团队,中层干部重心下移,深入课堂一线,主动策划,主动作为;形成骨干教师团队,实施骨干带动策略,及时提炼骨干教师的改革经验和亮点,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推动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专递课堂“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开展“双新”课堂专题培训、达标课、示范课展示等系列活动,评选“双新”课堂榜样教师,评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继续实行教学常规管理校长责任制和教学常规月查分层把关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检查标准,把检查成绩列入教师的业项考核。

6.加强备课管理创新。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落实先周备课和先周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重视集体备课的操作过程和实效,强化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和评价,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倡导骨干教师在以往规范备课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备课,提倡前置作业支持下的备课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我们将采取不同的备课要求,继续落实近五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使用纸质手写详案备课的规定。

7.加强学生作业布置。确保“五项管理”及“双减”落地落实,在“双减”政策下,加强作业管理,作业设置要体现科学适度、实行分层、弹性作业设置。充分利用好区教研室研制的作业。教师对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做好作业批改记录。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评改作业。课外作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由学校教导处的负责同志年级组长进行审核、签字把关,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积极开展“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继续实行周三无作业日。

三、实施新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教师能力提升

8.加强培训管理。扎实做好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培训专题、区学科培训和校本培训,有计划派出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开展读书交流、课题研究、研课磨课和针对性学科团队培训,实施引智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基于“问题启动、专题驱动、专业引领、合作互动”的校本培训机制。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逐步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标准,建设富有“生命自觉”的教师队伍。

9.强化校本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落实名师和专家引领的“2345”教师专业成长模式——2种方式,即经验+反思=成长。3种途径,即自我鞭策,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成长;同事合作,在与同事的对话中发展;师生相长,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进。4个阶段,即初任入行阶段(1-3年),从行为模仿到熟悉教学;能力构建阶段(2-5年)从激情发展到理性成熟;专业成熟阶段(8年以上),从特点突出到风格独特;名师阶段(10年以上),从深度反思到资深专家、大先生。5种能力,即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学生培养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综合命题能力。

按照“参与上级培训讲质量,组织校本培训求实效,自主读书学习有规划”的原则,培训内容突出“新理念、基本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积极推进青年教师的“入格”、普通教师的“升格”和骨干教师的“风格”的三类培训。

是以《课程标准(2022版)》和《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等为理论为指导,围绕各学科教师基本素质进行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日常培训活动,让老师们在自主研读、读书沙龙、教研活动等过程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是强化教学管理干部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论坛交流、读书提高等形式,定期组织教学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是实施分层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落实名师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和青年老师的培训,组织管理好学校骨干、青年教师参加分层培训

是通过“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协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并成长起来,扩充骨干教师团队的力量,做好第二届科研带头人工程人评选和优质课评选

10.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规范“半日制”教研结合镇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安排,建立“一课三备”“一课三磨”“一课三评”教研体系,建立健全“周半日 ”教研管理制度,强化周半日教研实效。确立半日教研的时间,周二上午音乐、美术,下午语文;周三上午体育、科学,下午数学;周四上午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下午英语。进一步规范周半日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以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为重点,围绕“新基础教育”理念落实,聚焦课堂教学梳理问题形成研究主题,定期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研讨课例等活动;教研要强化新课标培训,树立课标意识、教材意识和学情意识。

四、依托课后服务,实现校本课程落地开花

11.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坚持落实课程实施的多元评价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围绕经典诵读、齐文化、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民宿、传统文化项目3D打印等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

12.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和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做好“项目化管理体系+竞赛活动体系+科学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新时代美育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节建设的融合。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校园阳光体育节、校园百灵艺术节,校园布谷科技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落实好安全教育课程,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五、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实现学校文化品牌化

13.推动“十二年读书工程”。创新“读书节”活动组织形式,实现“学校有方案、班级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目标。深化阅读素养达标测评研究,强化学生日常阅读过程性检测,让学生在“读、写、绘、编、演”这五个读书活动中感受读书的乐趣何和魅力。扎实推进全科阅读试验研究,构建全科阅读课程体系。继续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让学生达到每周“1”首古诗词,每月读“1”种报刊,每季度读“1”本名著的基本要求,落实学生星级阅读达标工作。精心打造阅读品牌,创建阅读特色学校。

14.高标准落实规范字、普通话。将规范字书写纳入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写,书法课程、比赛、作业、书写素养全员达标活动等全面营造书写氛围,在学生的作业中加入“书写等级得分”全力构建基于学校实际的书写工作推进体系。强化教师的普通话教学,通过“读书沙龙、朗诵比赛”等活动,积极提高老师们的普通话积极性和水平。

六、其他工作

15.推进教育科研,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加强对教科室主任、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分层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强化课题过程管理。扎实做好各级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结题等工作,做好区级两项课题《农村小学“三研四精”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基于大概念的农村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继续实施小课题研究战略。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坚持“小、快、实”的原则,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实实在在搞研究。采取“发现问题—主动研究—反思教学—指导实践—申报课题—开题实验—总结经验”的研究思路,体验“发现和收获”的快乐,通过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17.严格执行上课常规制度。加强对教师上课出勤的考核,杜绝无故迟到缺课现象。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处批准,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代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一般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务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课。

18.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