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民政局依托齐文化资源描绘“乡村著名行动”新图景 | ||
---|---|---|---|
索引号: | 113703050042195448/2024-542918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2-20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民政局 |
近年来,临淄区立足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齐文化的创新性、务实性、包容性特征,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与服务,谋划实施著名、传承、聚力、融合“四大行动”,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打造“齐风韶韵·守望临淄”特色地名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淄板块”,入选2023年度全省区划地名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一是实施“著名”行动,夯实乡村精准治理基础。结合乡村建设、道路优化等情况,深入开展乡村地名命名管理专题调研和乡村地名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600余条乡村道路进行全面摸排,对“有地无名”的100余条乡村道路,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临淄历史文化特点、最能体现乡村振兴的词汇如康庄路、渑水河路等进行命名,推动提高乡村地名精细度和规范化程度,有效服务乡村治理精细化、网格化需要。
二是实施“传承”行动,建设乡村地名文化阵地。立足齐文化资源禀赋,依托太公湖植物园,建成“悦享传齐”地名文化主题公园,集历史名人、遗产名录、政策法规、地名指引、打卡留念为一体,详细展示临淄30多个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内容,为人民群众探寻文脉、记住乡愁、传承文化提供了平台。同时打造白兔丘村、小铁佛村等美丽乡村记忆馆13处,并通过绘制乡村文化墙,打造网红打卡地、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让地名文化飞入乡村百姓家。在“临淄民政”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地名故事》专栏,专题刊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地名故事。截至目前,已刊发《地名故事》25期,推送传播“仉行村、白兔丘村、牛山”等乡村地名典故30余个,用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营造保护弘扬齐鲁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是实施“聚力”行动,提升群众地名建设参与度。注重发挥地名文化宣传志愿者的作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抖音主播、博物馆退休讲解员、退休老师、齐文化研究员等一批专业人才,建立齐都、闻韶等3支地名文化志愿者队伍,先后有1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地名志愿服务活动中。自全省乡村地名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临淄区组织地名志愿服务队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地名文化宣讲活动15场,发放宣传折页超过3000份。协同区老干部书画学会、临淄摄影家协会、区油画学会、区诗词楹联学会等社会组织共同举办“大美临淄 地名情深”书画摄影图片展巡展活动,下乡镇、进村居、入企业,参展的百余幅作品借助书法、国画、摄影、剪纸、油画、诗词等多种文化载体,传承和弘扬齐国故都丰厚的历史地名文化,讲述临淄地名的前世今生,迅速兴起了广大群众对齐国故都丰厚地名文化的探索热度。通过开展地名故事宣讲、地名文化传播、《地名管理条例》宣贯等活动,同时综合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追寻历史印记,挖掘地名内涵,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
四是实施“融合”行动,释放乡村资源要素。通过深化地名信息服务,挖掘地名文化价值,推动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近期临淄区抓住淄博烧烤出圈、超火的流量风口,主动与文旅部门协作,推动远古时代的烧烤故事登上网络: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成功入选的临淄区赵家徐姚遗址证实了万年前就已经在临淄这片大地上燃起的“一把火”。同时,编制临淄区烧烤地图、临淄区“烧烤寻古问今一条线”旅游线路等,让地名文化不断焕发生机,提升“齐风韶韵 守望临淄”地名特色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