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 临淄区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6893/201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3-12-14 发布机构: 临淄区农机局

临淄区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3-12-14
  • 字号:
  • |
  • 打印

临淄区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临淄区农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狠抓管理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机发展年”、“农机科技推广年”。“农机专项治理”、“农机安全百日竞赛”、创建“农机监理文明窗口”等活动,使我区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临淄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现就“十五”期间我区农机化发展情况回顾如下:
1、全区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新突破 几年来,临淄区农机局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立足区情,不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农机装备上水平、上档次。全区农机总动力从2000年的49.73万千瓦发展到2004年的70.18万千瓦,增长41.12%,农村人均占有1.88千瓦,平均每亩粮田机耕地占有农机动力1.70千瓦,预计到2005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将达7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从2000年的35561.43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66976.51万元,增长88.34%,农村户均占有农机值6126元,农民人均占有1793元 ,预计到2005年底,全区农机总值将达70000万元。以上两项农业机械化主要发展指标均列淄博市各区县之首。根据农业部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经有关专家严格测算,到2002年,临淄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34%和73.38%,已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级阶段。2004年,全区农用拖拉机拥有量5195台,比2000年增长增长49.50%,配套农机具达12230台套,配套比为1:2.35,配套比更趋合理,预计到2005年底,全区拖拉机将发展到5250台,配套农机具将达12500台套;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999台(其中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55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15台),比2000年增长21.89%,预计到2005年底全区联合收获机将发展到2100台;设施农业机械田园管理机达445台、电动卷帘机594台,分别比2000年增加237台和127台。畜牧业机械大型青贮铡草机达398台,比2000年增加374台。机动挤奶机发展到306台,牧草收割机3台,牧草打捆机2台。预计到2005年底,全区田园管理机达将发展到500台、电动卷帘机600台、大型青贮铡草机达420台。其他农业机械如: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与2000年相比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我区农机作业水平、农机经营收入也显著提高。2004年,临淄区机耕地面积30.03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7.56%,其中:小麦机耕27.47千公顷,占麦田面积的100%;小麦机播27.47千公顷,占麦田面积的100%;小麦机收27.67千公顷,占2003年小麦播种面积的98.81%;玉米联合机械化收获29.00万亩,比2000年增长379.34%;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47.65千公顷;机械化青贮玉米秸秆16.88万吨,比2000年增长280.18%;农机户发展到20961个、25464人,比2000年增加5038个、6155人,其中:农机总值在10-30万元的农机户627个,农机总值在30-50万元的农机户214个,农机总值在50—100万元的农机户39个,农机总值在100万元以上16个。农机运输作业量达89465.32万吨公里,比2000年增长183.42%;实现农机经营利润总额26408.85万元,比2000年增长161%,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707元。
上述指标充分说明我区农业机械已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机推广工作实现新突破 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农机化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农机科技推广。利用赶大集、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农机科技宣传;利用专题讲座和新技术培训班,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组织新机具演示会,农业机械现场交流会,对适应多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进行重点的推广应用。立足大农业的需求,拓展工作思路,紧跟农业调整的步伐,积极调整农机发展方向,优化农机发展结构,在继续巩固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向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各方面渗透;大力推广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提高我区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加强对现有农业机械的更新改造,推广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的机械。2001-2004年,推广大中型拖拉机1160余台,保有量达2234台;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389台,保有量达1684台,其中自走式268台;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280余台,保有量达315台;推广大型青贮铡草机374台、保有量达398台;推广大型秸秆粉碎还田机189台、保有量达509台;推广旋耕机1378台、保有量达1966台;加大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力度,使我区田园管理机达到445台,电动卷帘机达到594台,CO2施肥器达332台。同时还实验、示范了一批温室大棚需要的静电离子除尘灭菌、增氧、植保等现代化设施农业新装备,通过新机械新机具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我区农机化的科技含量和作业水平,使农机化更加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3、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
“十五”期间,区农机局积极探索与经营体制相适应的农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区、乡、村、户四个服务层次和农田作业、工程开发、供应维修、科教培训、推广等服务线建设,拓宽了为民服务领域,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服务功能配套的农机化服务网络。形成了农田作业、农机运销、农机工程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四个服务产业和农机具供应、农机修配、油料供应及农用车租赁四个规模市场,农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过去单纯为第一产业服务延伸到二、三产业中,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突出抓了以朱台镇为试点的农机经营服务“龙头企业”建设,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逐步建立起了一批规模大、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农机经营产业化群体,推动了农机服务上档次、上水平,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农机经营产业化进程。
4、农机跨区作业实现双赢 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我区农机服务工作的精品工程,是农机部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年以来,我局根据农机户的迫切要求,在认真总结跨区作业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收集、外出考察、洽谈、跟踪服务、协调调度等方面强化管理和服务,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改大兵团为小分队作业。(2)扩大作业区域,由原来的本省作业延伸到河南、安徽、湖北、河北、江苏、内蒙等省,延长了作业时间,增加了作业面积,提高了机械利用率。(3)增加跨区作业机械数量,2001-2004年参加三夏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获机达4400余台次,收获小麦220万亩,创收7700多万元。(4)在抓好三夏跨区作业的基础上适时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大型耕作、播种、秸秆还田机械3100余台次,参与秋季跨区作业,秋季跨区作业面积达150多万亩,创收3500余万元,并大胆尝试利用小麦联合收获机实施跨省水稻联合收获,秋季跨区作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践证明,跨区作业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机械利用率,而且成为我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有力地促进我区农机事业的发展,并同外地农机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兄弟关系,实现了农机双赢。我局也因此连续四年被省办评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
5、依法治机,安全监理实现新突破 随着我区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机局不断加大对农机依法治理的管理力度,行业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几年来,农机局通过开展“农机专项治理”、“农机安全百日竞赛”、“创建农机监理文明窗口”等活动及利用宣传彩车,张贴标语、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进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两条例”、“一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农机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2001-2004年发放《农机法规汇编》2000本、《山东农机安全报》3000份、宣传材料30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4万余人次;治理、组织挂牌拖拉机1500余台、审验拖拉机驾驶员6000余人、新训驾驶员1000余人、检验拖拉机5000台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万人次,确保了农机事故率控制在3‰以下,全面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l、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占有比例较高,设施农业、林、牧、渔业的生产机械相对较少,其机械化水有待进一步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制约了我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农业机械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和结构缺乏有效地引导和调控,农民想投入怕失败的思想依然存在,影响了我区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及科技含量的提高。
三、“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具体规划和工作措施
1、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为主线,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机化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全面提升我区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
基本思路是:依靠科技搞创新,围绕市场求突破,增强活力促发展。
具体规划和措施是:实现两个突破;加快三个延伸;实施四个创新;抓好五个落实。
(一)实现两个突破:
1、农机推广实现一个大的突破。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普及靠农机,农机应用靠推广。农机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是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推广500台,使保有量突破700台,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二是推广大马力轮式拖拉机400台以上,进一步改变我区的农机结构。三是大力推广深松机,改善耕作条件。四是积极推广一些经济作物机械和复式作业机械,使我区的农机具配套比更加合理。力争通过农机推广的大动作,来实现农机装备水平的新提高,使我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实现大的突破。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落实,营造一个安全监理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监理队伍建设,配好配强一支能吃苦、素质高、懂法律、文明执法的监理队伍。二是改革管理方式,促进监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年检年审率达到80%以上。三是抓好农机安全村的建设,从源头上抓好现有机械的管理,并通过开展“一十百千”活动,真正促进我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加快三个延伸:
1、加快由田间作业机械化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开发、农产品加工及运输方面延伸;
2、加快由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延伸;
3、由平原作业机械化向山区旱作农业机械化延伸。
(三)实施四个创新
1、在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上实现创新。一是小麦联合收割机要在稳定现有保有量的同时,在提高机械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二是引进推广大马力的动力机械,为复式作业提供先进的动力装备。三是引进高科技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促进我区蔬菜、林果业的发展。
2、在跨区作业方面再实现创新。在继续组织好小麦跨区作业的同时,要把秋季跨区作业作为重点来抓,继续组织机手南下尝试水稻收割,努力为机手拓宽创收致富的路子。
3、在管理服务上实现创新。一是在重点强乡镇建立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抓好农机大户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4、在科技培训上搞好创新。随着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机具、新技术、高科技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多,从事农机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因此,搞好科技培训,努力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机校的作用,经常开展新技术培训;二是要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进行及时培训,做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着农民干;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培训,努力提高全区农机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抓好五个落实:
1、农机的各项补助政策要早落实;
2、重点建设项目要早争取、早落实;
3、新机具的引进推广要早落实;
4、农机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早落实;
5、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早落实。
通过实施二个突破、三个延伸、四个创新、五个落实,尽快把我区建设成农机强区。
临淄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200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