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 2017农业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主要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6893/2018-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8-01-23 发布机构: 临淄区农业局

2017农业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主要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18-01-23
  • 字号:
  • |
  • 打印

2017农业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主要工作打算

临淄区农业局

 

今年以来,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坚持以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和服务管理,出台了扶持农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大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科技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提质增效。

一、2017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高起点规划引领,加快形成农业产业新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委托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高起点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带三区一园一中心”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核心区规划初稿已完成,近期将组织论证。依托淄河生态湿地公园,融合文化、旅游、小镇建设,规划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整合农业优势资源存量,着力打造东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西北部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及南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三大功能板块”,使之成为政策承载和农业发展平台,辐射带动建设3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建设集现代农业、物流港、交易中心、加工中心、产品展示、现代设施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使之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平台和我区农业对内对外的前沿窗口。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60亿项目已纳入市重点工程。投资、运营模式正在构建之中。

2、推动农技农艺深度融合,稳妥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效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平台,加快推广新品种,整建制推行小麦宽幅精播、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推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先进适用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南部山区大力发展木质油料作物、特色小杂粮、优质果品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中北部平原地区积极推广水饺粉、面包粉等强筋弱筋小麦品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高油玉米等玉米品种,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粮豆轮作种植模式。借势2017院士专家进临淄,成功举办了2017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9名院士专家参加研讨。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签订了建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协议;齐韵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签订了豆制品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生产与加工技术合作协议;旭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忆当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动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公司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对符合条件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进行财政扶持,按规模经营面积每亩300元给予补助。积极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民专项培训,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目前,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10.3万亩;种粮大户发展到179户,家庭农场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1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4家、市级示范社4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

4、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品牌带动能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推进工程。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与品牌优势突出的领军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各级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推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5家。依托文化资源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小而美”的知名农产品品牌,构建以地方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大力培育淄博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积极争创全国全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禾丰种业的齐都牌小麦种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9月28日,举办了以现代农业成就展示、农业贸易洽谈、优质农产品展销为主要内容的齐民要术﹒上乘农品2017齐韵淄江农产品展,有5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近400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加展销,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对农产品展给予高度评价。

5、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组建社会化植保专业服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联耕联种等服务方式,从种子、农资、耕种、营销等多个环节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农产品生产储藏、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现代营销等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完成统防统治面积完成60万亩次,小麦良种统一供应包衣良种225万余公斤,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9500亩,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16%。

6、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化、专业化。通过田间课堂、普及性培训等方式,共培训农民1500余人,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专家讲座、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80余场次培训。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对本年度350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训服务。第一阶段,分3期在省农民培训基地分别进行了为期6天的异地脱产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第二阶段在思远农民田间学校等6所农民田间学校开展作物全生育期的技能培训,共开展42场次田间课堂培训。二是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按照项目实施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遴选蔬菜作为项目实施的主导产业,确定了3个主导品种和11项主推技术,遴选了56名技术指导员,560个科技示范主体,建立5处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完成了全部农业技术人员的异地培训,其中,完成省级调训人员11人、市级培训人员50余人,完成了农技人员的区级培训,对6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举办了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对全区560户科技示范主体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培训。三是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班在西申农民田间学校、绿圃田间学校等11所田间学校开班授课,培训专业分别为蔬菜种植、粮食种植、乡村旅游,共计6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共举办40余场次田间课堂培训。

二、2018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8年我区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绿色、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着力打造临淄现代农业“升级版”。

1、高起点规划“一带三区一园一中心”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结合我区地处丘陵与平原结合处的地理优势,依据当前农业产业化规模,规划农业“一带三区一园一中心”的农业发展定位。“一带”即依托淄河生态湿地公园,融合文化、旅游、小镇建设,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主要包括齐都镇的齐故城遗址公园(中医药产业园项目)、齐陵街道的中国农业公园(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敬仲镇的高桂农业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三区”即整合农业优势资源存量,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三大功能板块”。 东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以皇城、齐都、齐陵、敬仲为重点,依托山东思远农业合作社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博士工作站作为技术支撑,辐射周边所有种植基地及种植户,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开展蔬菜生产,使我区蔬菜种植全面实现标准化,保证蔬菜优质、安全、可追溯。主要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北部七个镇、街道为重点,通过扶持粮食种植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耕种管收”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粮食高效高产技术应用、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等措施,将我区全国绿色食品小麦、玉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牌子做大做强,真正让农户从中受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主要以齐御黑猪肉、广尔特色林果、文冠果产业园、长志农业核桃、边河脆桃、小米、清真牛羊肉为代表,通过规范种养殖、拉长产业链、品牌推广,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一园”即在临淄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规划建设山东科乐产业园(艾高出口蔬菜加工、冷链仓储、商贸)、巧媳妇产业园(调味品加工、展示)、康浪河产业园(粮食加工)等,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一中心”即临淄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集农业生产销售信息、农业技术、农业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大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以塑造临淄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齐民要术·上乘农品”为主题,以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为载体,挖掘农耕文化、齐文化发源地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临淄西红柿”“临淄西葫芦”“边和小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巧媳妇”“康浪河”等企业产品品牌,力争明年创建省级农产品品牌2个,市级品牌5个。引导各类主体加强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打造“名、优、特、稀、新”农产品品牌,引领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集成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扩大标准园创建规模,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三品一标”,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3、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以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修复为手段,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农药残留治理项目。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减少单位用肥用水量;推进测土配方技术全覆盖,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推广可降解地膜普及,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对土壤的影响;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实行准入和备案及追溯管理制度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实行准入和备案及追溯管理制度。加快食用农产品生产管理标准制定与推广开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规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推进园区创建品牌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技术;完善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51万亩,其中高标准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2个,每个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

4、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行动,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平台,在全区建设2个百亩攻关区和1个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在凤凰、朱台创建1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和13.4万亩辐射带动区。加快推广新品种,整建制推行小麦宽幅精播、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推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先进适用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南部山区大力发展木质油料作物、特色小杂粮、优质果品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中北部平原地区积极推广水饺粉、面包粉等强筋弱筋小麦品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高油玉米等玉米品种,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粮豆轮作种植模式。

5、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在认真总结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严格工作考核,确保如期完成改革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三权分置”,强化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

6、培育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新主体,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围绕产业化推进,依托我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势,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引导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创建行动,在全区培育评选区级示范社及示范场各10家左右,争创申报省市级和国家级示范社、示范场,引导带动全区家庭农场规范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水平,使之尽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农技推广信息化云平台”“农保姆”等平台,实施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下行计划,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实施总投资370万元农业部农技推广信息化试点县建设,通过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组装配套,搭建服务于临淄现代农业发展的智能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1个智慧农业服务中心、10个农技信息服务亭、5套农技服务工具箱、50套农技推广移动服务终端、5个农技推广信息化示范基地,通过应用示范和科学宣传,探索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和社会化运维机制,将临淄区打造成山东省第一个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示范区。

7、着力培育新农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开展教育培训、认定服务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民职业化促进活动,一是结合我区实际,全方位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多手段、多模式围绕产业开展实用技术田间课堂、农业知识讲座等农民科技培训。二是突出实效,认真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田间课堂,创新培训方法,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力争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0人,开展生产经营异地培训7天,围绕作物生育期开展田间课堂培训7天,并做好培训回访及服务工作。三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全年遴选50名技术指导员,5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3处高标准实验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平台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四是继续做好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力争培训500人。每个培训班时间累计不少于24学时。培训以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为主,引导性培训(国家有关惠农政策、涉农法规、素质提升)为辅,技能培训以“农民田间学校”方式组织实施,统一采取“田间课堂”方式,主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五是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创建规范化农村实用人才田间学校10处,每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场所、试验田,配备有经验的辅导员、技术专家,配置必要的教学培训设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组织农民参加各类田间课堂活动,根据农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政策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