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齐文化博物院2020年度报告 | ||
---|---|---|---|
索引号: | 12370305593640053C/2020-512198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12-29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 |
2020年齐文化博物院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动力,努力提升公共服务、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物保护等核心业务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了博物馆的综合管理和业务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就我院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建责任
1.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自觉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横向加强组织条例、业务理论等内容的学习,增强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注重学用结合。目前中心组共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及省委、市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业务工作学习等内容10次。
2.多元化开展党建活动。齐文化博物院机关党支部结合实际工作,组织主题党日、党员“双报到”、精准扶贫、集体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共20余场次。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院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有了收获,在思想政治上受到了洗礼,全体党员达到了自我提升、团结提高的工作目标。齐文化博物院机关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和战斗力,全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战斗堡垒的作用。
3.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齐文化博物院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组织号召,参与了1月底至3月底的全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共发动全院上下83名党员和工作人员,先后承担了2个中大型社区、8个城区商超及12家复工复产企业的疫情防控轮值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经受住了“守初心、担使命”的考验。党员干部及全院职工先后两次为疫情组织捐款,共计20250元。
二、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抓手,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及时召开齐文化博物院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誓师大会,领任务、明责任,有效落实定期例会制度,由单位主要领导牵头逐项从细、从严对标,固优势、攻短板、创亮点。针对创建过程中的难点,专项研究、分析研判、层层攻破,全力以赴推动创建工作高效深入落实。此次评审全国共有799家博物馆参与,其中争创一级博物馆的有109家。齐文化博物院是本次评估定级中仅有的几家区县级博物馆。截至9月1日已完成178份附件约20万文字材料的网上申报工作,自评分较最初提升42%,位列全省前五。
三、以讲解服务和临时展览为基础,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是我院以“观众至上,服务第一”为工作理念,以“免费不免责,免费不免质”为服务准则,进一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彰显齐文化魅力,认真做好观众的接待服务工作。受新冠疫情影响,齐文化博物院各场馆自1月24日起暂行闭馆,3月24日全面有序复工。2020年度共接待游客15.36万余人次。二是受疫情影响,举办了“青山绿水的召唤——宋力山水画展”1个临时展览。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联合举办“齐鲁汉风”展览。齐文化博物院本次共调派20件(套),总计33件具有齐地特色的代表性文物参展。本次展览以临淄大武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勾勒出巍巍齐鲁的雄浑汉风。
三是以打造“博物馆特色夜文化品牌”为宗旨,从9月12日至9月16日期间,精心组织4场“夜游博物馆”主题活动,开启博物馆游览新模式。
四、以学术课题研究为导向,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培育良好的学术生态,继续开展《齐国雅乐(韶乐)发展历程与后现代构建的研究及展演》课题研究;为研究馆藏文物和体现齐文化博物院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和加强专业人员对齐文化的研究,启动了《风起东方》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于10月底完成了策划草案初稿和修改。
为进一步提升文博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我院不断加强全院职工业务能力的培养。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开展网络培训13次,下半年计划组织职工参加业务培训15次。
五、以文物修复资质为契机,加强藏品管理与保护
一是项目支撑,推进文物全面保护。对库房进行提升改造,添置杀虫除菌设施、恒温恒湿设备和文物囊匣,更换照明设备,以确保文物安全;启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交齐文化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并顺利通过审批;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馆藏文物进行重新鉴定定级,经过鉴定,新增一级文物67件(套)、二级文物202件(套)、三级文物825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总数达到2549件(套)。
二是资质具备,保证藏品科学修复。齐文化博物院文物修复室顺利通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具备陶器、瓷器、铜器、石刻、砖瓦、钱币、碑帖拓本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今年共修复陶器62件(套),铜钱1500枚,对待修复书画类文物整体及残损细节进行照片采集并与专业修复机构进行对接。
三是传承永续,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根据博物馆馆藏特色及自身定位,2020年齐文化博物院决定公开征集抗击疫情见证物与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物藏品。在征集过程中,注重了解和整理文物藏品的历史背景、流传经过及文物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对新入藏文物进行编号、建卡、拍照及归位。文物整理、征集和研究等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六、以新闻媒体宣传为支点,提高社会关注度和亲和力
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宣传。齐文化博物院全年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发布信息500余条,新浪微博、微信粉丝数达1万余人,最高阅读量达到3363人次。
在探索和创新中,宣传推广工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化合作模式。一是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齐文化博物院官方微信正式上线720全景云游模块,拓展了齐文化展览展示新领域。二是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拍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专题栏目,在《中国国家地理》《半月谈文化大观》刊发齐文化研究专题报道,携手淄博电台《1067云游博物馆》试水微直播,1.54万人通过直播游览齐文化博物馆与足球博物馆。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为了便于游客更好的了解齐文化博物院运行情况,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工作动态、年度总结和计划,研究成果,书籍出版和文创产品情况,活动开展、展览信息和部分文物信息以及讲解收费标准,文物征集制度,人员招聘和志愿者招募信息等,使广大游客了解博物馆的“日常”。
七、坚守安全生产阵地,做好文化遗产的守护人
安全生产是博物馆重中之重的一项基础工作,保障全院3万件馆藏文物及场馆运行的安全是博物馆必须坚守的一方首要阵地。我馆的安全工作以防为主、以查促防,全年修订完善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共11项;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和开展消防应急等各类演练。2020年,参与迎接国家消防部门消防安全检查1次,省安全生产检查5次,省消防安全检查4次,市安全生产检查4次,市公安局检查3次,区消防安全检查6次。通过各级检查指导,不断完善我院的安全生产环境。
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我院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的工作致感谢信;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授予齐文化博物院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授予齐文化博物院团支部“山东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5月,由市文明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十佳”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齐文化博物院志愿服务队被授予淄博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区委宣传部授予齐文化博物院志愿服务队“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6月,区委宣传部授予齐文化博物院“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比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7月,淄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授予齐文化博物院第二批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月,齐文化博物院在齐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鲁维.VCC杯齐文化短视频大赛中《博物馆里的秘密》获一等奖。9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齐文化博物院“好客山东,山东好客”——您最喜爱的山东文化旅游产品境外评选山东“六好”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游习好理”。11月,中国侨联授予齐文化博物院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2020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齐文化博物院被授予2019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9年度全区妇女儿童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齐文化博物院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齐文化博物院将继续秉承担当实干的工作精神,周密部署落实所承担的区重点工作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参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根据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二是视疫情举办第五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筹备2021年双方足球文化交流合作事宜,举办第五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
三是规划提升中国足协博物馆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足球起源地的品牌打造,根据淄博市文化体育工作整体规划,与中国足协共同规划论证中国足协博物馆建设方案。
四是提升世界足球起源地迎取圣球仪式。计划将该仪式提升为国内大型足球锦标赛开幕式的固定动作和特有环节,并在运作中继续完善,使之成为中国足球的文化品牌。
五是持续推进齐都文化城业态提升。依托现有条件,统筹整合服务功能及对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丰富商业和文化旅游及休闲业态,做好“夜经济”,打造不夜城。
六是高水平做好齐文化与蹴鞠文化课题研究,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跨领域合作,推进相关课题策划、设计与研究。通过区重点文化项目的推进及文化特色领域的研究工作,持续拓宽齐文化与蹴鞠文化开发视野,推动齐文化发展向社会化研究、传播和应用层面不断深入,广泛开展蹴鞠IP形象推广,进一步树立“齐文化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地”金字招牌。
七是研学课程提升改造。继续细化完善研学课堂相关环节,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同时积极参加省市举行的宣传推介活动,加大景区宣传力度,打造全国研学新样板,扩大对外影响力。
八是筹备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申报。联络对接往届具有成功获奖经验的博物馆进行实地学习考察,视条件进行申报,对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九是撰写齐文化系列丛书。完成《风起东方——文物中的齐文化》系列丛书撰写、编辑工作。
疫情下的博物馆,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但齐文化博物院将继续奋进、勇于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式、深挖文化内涵、抢抓发展机遇,打造博物馆新的明天,为推动我区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