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统计局
标题: 解读:2021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及展望
索引号: 11370305004219069D/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4-08 发布机构: 临淄区统计局

解读:2021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及展望

发布日期:2022-04-08
  • 字号:
  • |
  • 打印

2021年,区委、区政府严格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两手抓,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盯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狠抓政策措施落地,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发展质效,全区经济运行稳定有序,经济实现量质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

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59.9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排名全市第1,增速排名全市第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1个、1.9个和0.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4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7.3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1亿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比调整为5.40:60.16:34.44。

(一)农业发展基础夯实

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林业总产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粮食总产量33.4万吨。按季节分,夏粮产量15.2万吨,比上年增长2.5%;秋粮产量18.2万吨,比上年下降1.4%。按粮食种类分,小麦产量15.2万吨,比上年增长2.5%;玉米产量17.8万吨,比上年下降1.5%。粮食播种面积69.5万亩,播亩单产480.8公斤,比上年增加0.1公斤。

2021年,全区水果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31.3%;蔬菜产量106.4万吨,比上年增长7.3%;肉类总产量3.7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万吨,禽肉产量1.3万吨;禽蛋总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24.9%;奶类总产量1.3万吨,比上年下降14.2%

(二)工业“基石”作用显著

202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4%拉动GDP增速提高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1%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6%全区规上工业27个行业大类中,近7成的行业生产保持正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9.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1.9%。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区工业贡献作用明显地方六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257.2亿元,同比增长46.74%,高于全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炼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对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为69.5%;装备制造行业贡献率达到4.6%

(三)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

2021年,全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3.2%,第二产业投资169亿元,全部为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117.0亿,增长44.9%。第三产业投资73.1亿,比上年增长5.0%。房地产投资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重大项目成为投资稳定恢复的主要动力。全年亿元以上列统项目145个,同比增长8.2%,完成投资额增长33%;全年5000万元以上列统项目181个,同比增长5.2%,完成投资额增长30.6%;全年1000万元以上列统项目285个,同比增长14.9%,完成投资额增长29.5%。

(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2021年,全区继续大力培育贸易企业更新迭代,持续引导消费升级,全年消费市场保持活跃,消费总量跃升新台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8.5%,全市排名第2位,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9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5.5%、24.0%,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同比增长98.6%、93.1%。从全民消费情况看,消费品质不断提升。金银珠宝类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年实现零售额9620.6万元,同比增长64.8%。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持续兴旺,全年实现零售额4238.1万元,同比增长48.3%,其中,智能手机占通讯器材类的96.4%,全年零售额为4086.7万元,同比增长46.7%。

(五)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快

2021年,全区开放型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步成长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外贸看,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299万美元,同比增长29.4%;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33.9亿元,同比增长27.4%;进口133.6亿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市场中,马来西亚市场成为主要拉动力,对马来西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82.6%,其中出口增长374.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增长70.84%。从分行业看,全年进出口最多的货物为服装,进出口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35.1%,其次是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3.2亿元,同比增长32.9%。

(六)财政收支持续向好

2021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8亿元,同比增长5.7%。全区实现税收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01.4 %、11.8%、20.8%。

(七)民生保障持续提高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2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84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2元,增长10.0%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800元,保障人数186人。农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7560元,保障人数2097人。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碳排放量较高,产业“轻”、“绿”程度不够

近年来,为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经济,全区积极落实落后产能淘汰出清、大武地下水富集区拆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相关政策。由于全区化工产业结构过重,易受环保相关政策影响,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在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中,新兴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作用十分有限,全区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不足5%,拉动作用微乎其微,四强以及“十强”中工业部分增加值占比均不足50%。

(二)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原材料成本上升加快

根据资讯公司信息统计,2021年有近90%的能源化工产品都出现价格暴涨现象,涨幅超过30%的占20%以上,对整个产业链的运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必拉动下游企业出厂价格上涨,但多数中小企业以其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以及价格传导机制存在滞后性,这就意味着企业产品涨价幅度无法追平原材料价格上涨水平,企业原料成本占比越来越大,严重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三)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节奏

从全区产业结构来看,长期以来存在第三产业比重低增长乏力的问题。2021年统计数据情况分析,第三产业增速为9.7%,较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GDP的贡献率为33.3%,低于第二产业29.2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4.44%,较上年下降1.14个百分点GDP的拉动力低于第二产业3百分点。从核算增加值的内部构成情况分析,增速最低的两个行业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及金融业,分别同比增长2.8%和3.3%这两个行业对GDP的贡献率3.8%,仅占第三产业贡献率的十分之一

三、对策建议及展望

一是推动中小微企业改革,拓宽发展新格局。体量较大的企业虽然整体实力强,但是却不具备小型企业的很多优势,例如其积极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不能忽略中小微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要根据企业自身差异性,推动具有特殊的产业发展以提升自身独特优势,促进本土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共赢达到资源分享最大化、互惠互利最大化的目标。

二是坚守环境底线,坚守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控“两高”项目。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固废危废排查整治。夯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加大智慧监管力度,对已有生态问题做好修复,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存。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区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强区,第二产业所占结构比重较大,今年较去年相比比重略有提升,要继续狠抓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齐国故都”“蹴鞠发源地”等城市头衔,加快文化、旅游、餐饮、体育等的深度发展。

四是聚焦人才引进,突出创新力量核心地位。全面落实人才金政37条和招才引智10条,建设人才引进配套设施,认真落实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加大引才灵活度,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持续放大“人才+产业+资本+服务”招引效应。大力培养全区高端科研力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2年,受国内外疫情多点散发的严峻复杂环境,疫情变化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区要巩固现有的防疫成果。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减少、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随着经济结构预期转变,新动能加快培育,全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全区上下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携手扛起新使命、踔厉奋发新征程,奋力推进全区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