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振兴看朱台 | ||
---|---|---|---|
索引号: | 11370305004219560X/2022-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8-29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朱台镇人民政府 |
近年来,朱台镇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引领乡村“五兴并进”,坚持“四个致力于”,走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朱台路径”。今年来,朱台镇大力发扬首创精神,相关经验做法在202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镇党委书记吴雪江在全市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战略实施情况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致力于“产业兴”打造“有底气”的新农村
(一)工业化理念经营种子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麦种子繁育镇。依托禾丰种业建成7万亩全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研发“山农28号”刷新全国冬小麦最高产纪录,率先建成国内首家500亩的生态无人农场,与省供销社对接,探索土地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
(二)蜕变升级厨房设备加工产业,打造中国厨房设备产业基地。发展厨房设备加工企业和业户600余家,拥有“宇丰”“御品”“银都伟业”“鲁冠”“绿品”等品牌,建设5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村,2020年厨房设备产业线上销售收入达2亿元,抢占我国北方地区不锈钢商用厨具、通风设备一半的市场份额。
(三)龙头带动培优装饰纸产业,打造省装饰纸产业基地。齐峰新材是世界最大的装饰原纸、耐磨纸、无纺壁纸原纸生产基地,产能居世界第一,2019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现有23条生产线,启动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致力于以产业振兴带动富民强村。
二、致力于“民风淳”打造“有内涵”的新农村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振兴、扶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实行文明实践“365”工作法,推行“3统6建5盼望”;深入挖掘鹧鸪戏、泥哨、板笔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明传播与文明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敬老孝老养老事业发展,探索出“三缘生三情”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致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三、致力于“乡村美”打造“有颜值”的新农村
(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690户旱厕改造任务,投资20万元建成6个农厕服务站,新建高标准公厕15处,焕新农村面貌;整建制完成“气代煤”改造任务,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运行体系;修建“四好”农村路21.3万平,“户户通”硬化18.3万平;栽植苗木12万余株,整治裸露土地110万平;开展全域公园建设,新建村级游园5处。
(三)持续开展全域美学教育。选树“美在家庭”标兵户1166户,在陈营村、西单村试点建设“美家超市”,打造“美在家庭”文明实践明星一条街;开展“母亲素质提升工程”“乡村振兴巾帼行”等美学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四)持续推进连片创建。以西单片区为试点,连点成线、由线及面,彻底整治片区环境;以“七位一体”为核心,做细进村大门、景观节点、游园小品,打造美丽乡村“全景画卷”;充分挖掘大夫店村红色历史、西单村孝文化等特色资源,让农村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四、致力于“组织强” 打造“有力量”的新农村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头雁”效应。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全面实现“四升、三降、两无、一优化”。确定“书记领办项目”,实行半年观摩、年度述职、专项奖励制度。推广联村党建,“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深化“村村联合、村企共建”模式。
(二)强化队伍建设,激活中枢神经。全面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实行积分亮化管理制度。每月15日组织召开“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全面实行“村事民定”“一口清、六必问(办)”。不定期组织离退党员干部座谈会,为朱台发展献计献策。
(三)汇聚人才智力,增创发展优势。建成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引进合作院士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引进高校毕业生307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创新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数字化”模式,协调金融部门为西单村量身定制大棚产业集群服务方案,发放“鲁担贷”2050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体化运营达28个。
(五)推进数字化进程,提高乡村振兴效能。搭建数字朱台云平台,实现对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的智能化服务和上云管理,实行镇、村、组、户四级联动,全镇初步实现“一朵云”“千兆网”“万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