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
标题: 齐都镇文化特色保护传承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50042193841/2015-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5-07-10 发布机构: 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

齐都镇文化特色保护传承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5-07-10
  • 字号:
  • |
  • 打印

齐都镇文化特色保护传承发展规划

齐都镇位于临淄区中部偏北,辖区面积53平方千米,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43000人。齐都镇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国都长达800余年,是齐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其中古墓葬48处、古遗址20处、古建筑3处,著名的齐文化旅游景点――齐国历史博物馆、殉马坑、晏婴冢、桓公台、孔子闻韶处等景点均坐落境内

2014年,齐都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关精神,立足镇域丰厚的齐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文化名镇”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振兴文化事业,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镇域科学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一、稳步推进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临淄齐国故城是周代齐国都城遗址,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是齐文化的集中代表地,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更好的保护并展示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区相关部门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先规划已完成第三次论证,规划面积2001.23公顷,规划开放范围面积为267.2公顷,将于2013年开始动工建设。为更好的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贯彻落实,我们拟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专项组织,按照保护规划对小城宫殿遗址、排水道口、殉马坑、手工业作坊遗址、孔子闻韶处以及道路和环境设施等进行保护性措施落实。根据遗址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按照重点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规划原则,公园主要功能分区为:小城宫殿区遗址展示区、大城西城墙遗址展示区、墓葬和手工业作坊遗址展示区、淄河历史环境展示区、生态农业展示区和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上,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是以遗址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多功能遗址旅游区开发项目。在建设理念上尽量贴近历史原貌和当时历史时期建筑风格。

二、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工作。按照尊重历史、整体考虑、优化布局、凝炼特色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与山东省建筑大学对接,尽快完成城镇总体发展规划论证工作,根据“南跨、北聚、东控、西扩、中疏”的城镇整体空间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东部沿淄河都市农业观光区、西部农业开发区、南部商住区、北部大遗址保护区的空间布局,下大力气把齐都镇建设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生态和谐文化宜居的现代化城镇。

三、加强对重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密切配合文化文物部门,强化对古排水道口、殉马坑、三士冢、孔子闻韶处、晏婴冢等重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完善配套设施,改造绿化景观,提升观赏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框架先行,对全镇旅游线路进行全面整修,实现镇域内旅游资源、旅游景点、路网框架顺畅连接,为齐文化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对镇域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齐都镇境内历史古迹众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淄县县衙、齐都天主教堂、王氏庄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军训团纪念碑等建筑都坐落于齐都境内。下一步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力度,着手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制定历史建筑保护花名册,实施挂牌保护,让齐都在城乡建设中承接好历史记忆和文化元素,让历史文脉成为展现齐都特色的最好名片。

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力度。沉厚的历史积淀,使齐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永顺张家庄踩寸子,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大夫流星铁花,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督府扛芯子、古城膏药、赵氏烧鸡、韶院铸造工艺。我镇将进一步发掘整理文化资源,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镇将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全面普查,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传承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了解,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同时在原有非遗项目的基础上抓好原项目的升级和新项目的发掘整理工作,切实把本地区一些优异的文化资源发掘出来,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六、完成《齐都镇志》编撰出版工作。组织力量成立编纂机构,正式启动《齐都镇志》编撰,整个编纂过程将经历筹备启动、资料收集、初稿编写、初审修改、总纂合成、定稿复印六个阶段,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编纂工作。

七、强化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目前,我镇47个行政村已全部按照山东省标准建成农家书屋及文化大院,41个村建成体育健身广场,28个村建成了文化大院。2014年将实现100%的行政村建成体育健身广场,60%的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管理体制,更好地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努力建设“文化齐都”。

八、结合齐都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对镇内七条主要干道重新进行命名,制作古色古香的路牌、标志牌进行安装,在主要干道两侧安装LED太阳能路灯,突出彰显齐文化色彩。扶持各村建设齐文化特色墙,通过粉刷墙壁、绘制壁画、张贴瓷砖等方式,打造齐文化艺术长廊。

九、积极扶持特色地域文化建设。加强对各类特色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扶持成立的13个文体协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成立齐都书画院,每年定期举行1-2届齐文化书画展。扶持镇农民书画研究会、戏曲、舞蹈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以“常下乡”和“留在乡”为目的,坚持深入村居,深入群众,文化服务下移,实实在在惠及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定期举行农民乒乓球赛、篮球赛、春节会演、“庆七一”、“迎国庆”文艺表演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活动中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