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

齐陵街道党政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打造“网事无忧”品牌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临齐室发〔2024〕9号 

 

村(社区)

现将《齐陵街道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打造“网事无忧”品牌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齐陵街道党政办公室

                                    2024年4月25

         (此件公开发布)

 

齐陵街道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打造“网事无忧”品牌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部署要求,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齐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有关规定,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网事无忧”品牌,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固本强基”,以“群众满意”为目的,以“做实网格”为抓手,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压紧砸实各委办、各村居责任,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聚焦“网格”基本单元,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努力推动“人员管理在网格、隐患排查在网格、平安创建在网格、服务群众在网格”,打造“网事无忧”品牌,实现“政治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重点人员落网格。网格要在“物理四至”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以房管人”的原则,将目前在册的6类重点人员和需要摸排的12类特殊人群全部落到网格,建立清晰的人员底册,及时动态更新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掌握。一是明确在册重点人员。主要包括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安置帮教人员(司法所)、毒人员(派出所)、邪教人员(综治中心)、信访重点人员(综治中心,主要包括涉军、涉投资、涉法涉诉、涉纪委、失独家庭、计生专干、三峡移民、原拖拉机手等重点群体中的重点人员)等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人员。二是全面摸排特殊人群。全面摸排“六失人员”(投资失败、工作失业、情感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精神失常)和“三低三少人员”(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社会声誉低,人际交往少、交流沟通少、疏导渠道少)风险隐患,重点是重点投资失败人员(经济发展办公室、派出所)重点失业人员(便民服务中心)情感失意人员(妇联)性格偏执心态失衡扬言报复社会人员(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派出所)重点青少年(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团委)关系失和邻里纠纷人员(各村居)涉恐涉疆重点人员(派出所)重点低收入群体(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其他三低三少人员(各村居)孤寡老人(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重点残疾人员(社会事业民生发展办公室)12类特殊人群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建立详细底数台账。三是落实包保责任制。对每名重点人员、特殊人群,要建立街道负责人、村(社区)书记、网格员、楼长单元长(街巷长)、物业人员等组成的多对一服务工作专班,实现一人一专班、一村(社区)一台账。四是加强救助帮扶和心理疏导。各专班要在定期走访、定期交流、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做好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的帮扶工作,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同时,做实街道心理咨询室,本着“不激化矛盾、不透露隐私不让当事人反感”的原则,采取心理咨询师与网格员联合走访、上门服务、拉呱聊天等多种柔性、灵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慰藉疏导,及时打开事结、心结,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

(二)重点事项入网格。按照“以房管事”的原则,将消防安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防溺水以及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其他重点事项,依托全区社会治理智慧管理平台,纳入网格化巡查事项。一是压实委办监管职责。各牵头委办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明确自己的监管场所、明确需要网格员巡查的“傻瓜式”清单。对网格员巡查反馈问题,负责牵头完成整改并在平台上销号。定期对网格员反馈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对一些重点疑难问题,牵头多委办协调处理。二是明确网格员任务。网格员负责对照委办提供的清单,按照委办要求每月至少2次开展日常巡查(后期巡查频次随着问题整改情况动态调整),发现问题及时在智慧管理平台中予以反馈。网格员不能在平台上进行问题销号。

(三)平安创建进网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平安网格”创建为抓手,全面做实街道、村矛调中心,切实压降刑事发案率、万人起诉率、行政诉讼败诉率、电诈发案率和信访总量。一是做实网格矛调。一方面,网格内发生、靠委办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村(社区)组织,发挥“网格吹哨、委办报到”机制,依托村居议事平台共同协商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对于村居解决不了的事项,联动街道矛调中心化解。另一方面,做好“自上而下”交办的矛调事项化解工作,区里定期交办重点民生热线、信访、重点网络舆情、涉法涉法(诉前调解)、电信诈骗等事项,完善“四调”(诉调、公调、访调、检调)对接和“三源”(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由街道牵头,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二是做行业调解。围绕涉军、涉法涉诉、涉集资、劳动人事争议、建设工程、物业纠纷、市政设施、交通事故、纠纷、家庭婚恋纠纷等10个重点领域网格内难以化解的复杂疑难案件街道矛调中心发挥好牵头作用,建强行业调解组织,依托“网格吹哨、委办报到”机制,全力靠上化解,实现微事化于网格于初始、难事止于诉前。三是做优联动处置。在村(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网格员、楼长单元长(街巷长)、物业人员要与社区民警、街道驻村干部实现“多网联动。对网格内排查发现的非法宗教聚集、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校园霸凌、交通事故、涉黑恶犯罪、电信诈骗、网络舆情、非法传销活动以及其他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行为,要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综治中心快速处理。四是做好群防群治。城市社区原则上要配备专职保安,完善警保联控机制,农村要建好用好“长缨”治安巡逻队等力量,依托视频监控技术,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水平。五是做精普法宣传。统筹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法治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各相关委办依托智慧网格平台定期分析数据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开展精准法治宣传,精准推送村居民所需信息。

(四)服务群众在网格。本着群众需求“有地方找、知道找谁、找了有效果”的原则,以“网格”为单位,做好民生事项的协调对接和民生代办工作,全力做好便民、利民、安民、暖民的每项工作。一是关爱帮扶特殊人群。网格员要全面熟悉网格内独居老人、残疾人员、低保人员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助帮扶、关心关爱等具体措施,真实了解他们的诉求心声,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现实难题,有效化解怨气戾气。二是提供网格精准服务。通过入户走访、平台收集微心愿等形式,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服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三是大力倡树社会新风。广泛开展“美在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和“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服务群众360”“心希望”健康服务等活动,涵养新风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交往充满爱,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友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法安天下、德润民心”。

三、运行机制

(一)网格排查机制。一是走访重点人员。网格员要与楼长单元长(街巷长)、物业人员等密切配合,定期走访网格内的重点人员,熟悉重点人员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在智慧管理平台上报。二是巡查场所。按照区委办制定的巡查清单和巡查要求,对网格内的场所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通过智慧管理平台上报。于由专业网格员巡查的大型商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网格员要主动与专业网格员和该单位管理人员建立联系,掌握该单位的基本情况。三是更新信息。网格员每月15日对基础信息进行更新。

(二)委办、镇街销号机制。实行网格内事项“采办分离”制度,对于网格员排查上报的网格内异常事项,相关委办负责进行销号,有效解决“网格员发现上报问题、最终由网格员处置”的弊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三)网格矛调机制。实行“网格吹哨、委办报到”制度,对需要相关行政委办作出行政处罚或单一委办难以解决、需要多委办协调解决的问题,各职能委办要在接到通知后,由分管领导或具体工作人员到网格参加处理。

(四)例会沟通机制。网格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制度,及时会商研判重点人员、特殊人员情况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牵头委办处理。街道、村(社区)、网格要建立“12345+110+81890+信访+网络舆情+法院立案庭”联动机制,运用系统化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定期分析、举一反三,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同样的问题不再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村居、各委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委办监管”的原则,明确各自的监管边界、管理对象和具体任务,对照清单逐项抓好落实。各村居委办“一把手”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的监管和重点事项的办理,原则上由牵头委办负责,相关村居配合;对于网格服务群众等事项,原则上由村居负责,相关委办配合。

(二)加强领导。街道将该项工作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落实,由综治中心牵头,负责对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情况调度。各村居相关委办也要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出成效。

(三)责任追究。对重视程度高、工作成效好的,适时进行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导致出现影响街道稳定问题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