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标题: 区政府召开2021年度第10次常务会议
索引号: 11370305K21216551K/2021-None 文号: 无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8-13 发布机构: 临淄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区政府召开2021年度第10次常务会议

发布日期:2021-08-13
  • 字号:
  • |
  • 打印

会议时间:

2021813

会议议题:

关于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关于第十八届齐文化节临淄区活动筹备事宜;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临淄建设有关事宜;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关事宜等。

参会领导:

区政府宋磊、刘恩慧、王俊涛、孙胜利、贾继元谭祈友、张建阔区政府办公室李富涛

会议内容:

会上,区应急管理局汇报了关于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区节办汇报了关于第十八届齐文化节临淄区活动筹备事宜;区卫健局汇报了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临淄建设有关事宜、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关事宜等。

会议认为,上半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安全生产是一项随时归零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弦、持续拧紧安全阀,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决避免灯下黑、走过场。

会议认为,多年来,我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致力于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并将齐文化节作为重要展示平台抓实抓好。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守好防疫底线、安全底线,周密细致做好齐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会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前期,省、市均已进行安排部署健康中国行动,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生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等方式,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结合我区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很有必要。

会议强调,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对提升全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责,强化工作落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列席情况:

临淄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孙守强,临淄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孙海滨,东部化工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董慎华,区纪委监委派驻二组组长翟新吉,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张发伟,区委编办主任付兴文,区文联区节办书记刘明,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磊、徐涛、王明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区政府督查服务中心主任解文区发改局局长田钢昌,区财政局局长王立才副局长孙杰,区水利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梁天文,区工信局局长崔谦,齐鲁化工区招商局副局长、区教体局局长张成刚,区商务局副局长孙衍志,区民政局局长王云明,区卫健局局长田军,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德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永江,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徐志信,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薄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冯冠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张磊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曹仁义区人社局局长朱伯学区住建局局长朱祥明,区文旅局局长胡学国区文物局局长杨新良区司法局局长何庆林,区税务局局长李严齐化税务局局长黄艳德临淄生态环境分王林临淄公安分局一级警长徐涧夫,临淄医保分局副局长李芹,临淄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明岳,区融媒体中心主任苏宏伟,金山镇政府镇长梁小明朱台镇政府镇长赵国梁敬仲镇政府镇长陈守强辛店街道办事处主任孙侃明人大工委主任毕丽杰雪宫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学建稷下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建行区政府法律顾问李娟

邀请媒体:

临淄区融媒体中心。

邀请利益相关方:

淄博市临淄区九合财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岗

 

相关议题解读:

  《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临淄建设的实施意见》解读

一、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因;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重点人群也都有各自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还比较普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办发〔2019〕32号)。2019年11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9〕15号)。2021年2月7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淄博建设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21〕5号)

为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健康山东和健康淄博行动相关要求,深入推进健康临淄建设,区卫生健康局牵头起草了我区《意见》。多次征求并科学吸纳了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履行了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二、主要内容

《意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城乡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1.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57‰、3.3‰、7.1/10万,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区人民健康。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15项行动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从四方面出发,提出组织实施19项重大行动。一是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6项健康促进行动。二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针对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特点,实施4项健康促进行动。三是防控重大疾病,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实施5项防治(防控)行动。四是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智慧医疗、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优势工作实际,提出“重大疫情防控行动”“名医基层工作站(室)行动”“智慧健康行动”和“中医药健康行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相关行动,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引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作用,做优做强优势中医专科,打造中西医并重诊疗体系,实现我区诊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借助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发展,依托“健康淄博”一卡(码)通便民服务平台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第三部分为强化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健全支撑体系和强化测评督导等,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健全支撑体系,强化检查督导力度,扎实推进健康临淄建设。

 

《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解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20〕7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213),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我区将从10个方面对公共卫生体系进行改革,到2022年,构建起平战结合、科学高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逐步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法规规章体系。加强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公共卫生法治意识。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积极配合淄博市公共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以传染病为重点,优化哨点监测布局,扩展疾病监测种类。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和疫情防控、处置能力。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体系。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在区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健全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全链条响应机制,加强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区、镇、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统一、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决策指挥体系。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临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不同阶段的应急响应措施,提升应急应对能力。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区、镇、村联动,加强日常演练,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联防联控机制。以社区(村居)为单位,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实行网格化管理,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疾控机构建设,优化区疾控中心设置与职能。推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力争利用3年时间,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升基层防控能力,镇(街道)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将学校纳入防控中心场所,增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治疗能力;每个街道至少设置1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实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产权公有,支持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和建设具备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县招镇管村用”等方式,到2022年,为每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个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基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依托疾控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爱国卫生专业技术支撑,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开展市场环境综合整治,2022,国家卫生镇比例达到30%,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60%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专科能力建设,规范设置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房,病房床位不低于40张。其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补齐发热门诊、实验室能力建设短板,全部具备微生物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儿童、妇产、心理危机干预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有序推进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中心建设。健全120急救体系,配备配齐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移动车载CT等必要设施设备,全区至少配备1辆负压救护车。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把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全程协作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使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建立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制度,在重大疾病防治应急预案启动时同步启动医保基金应急预付机制,确保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影响医疗机构救治,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功能和医疗救助托底功能。完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年内实现异地住院联网定点医院镇(街道)全覆盖,全区异地住院联网医疗机构达到20家。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加大高端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公共卫生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编与空编补齐,严格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低编制标准,2022年底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空编率不超过5%,优化疾控机构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各公立医院按照床位数核定公共卫生科的人员数,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核定从事公共卫生人员数。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和灾难救援应用型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农村医学生公费订单定向培养名额,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物资纳入区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进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急物资配备能力现代化建设。到2022,建立以区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为中心,以镇、街道政府储备为支撑,以医疗卫生机构实物储备、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产能储备为基础,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接收社会捐助捐赠及家庭储备为补充,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消耗医用物资上限不少于1个月进行物资储备,适时倒库更新,确保物资质量。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科研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在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计划中,重点支持公共卫生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快推动疫情防控、健康促进、临床诊治、医防融合、医疗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医学平台及企业的作用,鼓励医防学研企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有效协同。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大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现场流行病学和灾难救援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规范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程,2022,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5%。将公共卫生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能力水平。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建设公众卫生应急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群众性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