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标题: 临淄区质量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2年度)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0212/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3-09 发布机构: 临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临淄区质量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2年度)

发布日期:2023-03-09
  • 字号:
  • |
  • 打印

        一、质量基础

      (一)产品质量

       1、农产品质量

       2022年组织开展种植业农产质量安全例行监测400批次、监督抽查600批次,畜产品监督抽查200批次。

       截止2022年全区现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绿色食品58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无公害畜产品企业6家。

       2、食品质量安全

       评定601家餐饮单位达到“清洁厨房”标准。结合“清洁厨房”及“互联网+明厨亮灶”等行动,聘请三方评测机构日常指导,打造鱼盐里、遄台路、齐城路等         餐饮单位聚集点食品安全示范街区。持续开展红黑榜公示工作,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公示餐饮单位36家,其中“黑榜”餐饮单位20家。

      3、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推进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网格化监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237家次,开展药品抽检60批次,均合格;指导药店登记“四类药品”信息43万条;临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荣获市级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我区295家零售药店、495家医疗机构、417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e点通”小程序绑定率达到100%,开展移动监管执法1331次,实现监管事项“清单化”、监管对象“标签化”、执法程序“自动化”。   

       4、工业产品质量

       2022年抽检加油站79家次,油库2家,共抽检256个批次(包括快检及车用尿素)。其中车用汽油163个批次、车用柴油83个批次、车用尿素10个批次。2022年工业产品质量市抽65批,区抽33批。   

       (二)工程建筑

       建成镇级公园9个、提升75个村居绿化,着力打造“农民喜欢、市民向往”的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临淄特色板块;深入推进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环保标准化建设,在全区“硬性”推广雾森系统和湿法作业;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对全区19个小区、1672户居民实施兜底简易物业管理,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业委会成立率达70%以上;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取得实效,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2.9万平方米,方正和悦府打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小区。      

     (三)服务质量

       1、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

       2022年“中国旅游日”淄博市现场会,先后荣获全民阅读书香机关、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临淄展区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十佳优秀展区奖;“黄河之尾 陶韵千秋”入选沿黄9省首批黄河流域优秀研学课程;西河村、东崖村被评为省级景区化村庄;鱼盐里文旅街区被评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临淄区被定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区;山东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齐文化博物院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新增市级非遗项目10项、区级60项,我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14项,市级52项,区级342项;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市级35人,区级61人。举办“山东手造·临淄尚品”文创旅游商品展销会,邀请70多家商家500余种文旅产品现场展销,区内7家A级景区均已设置“山东手造”销售专区。

       2、餐饮服务质量

       全区145家校幼食堂、13家养老机构食堂均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65家食品生产企业、33家小作坊实现可视化监管。

       3、医疗养老服务质量

    “山东大学-淄博市市立医院人类微生物组与健康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合作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工作站”先后揭牌;持续深化3家紧密型医共体和11处“名医基层工作室”建设,派驻44名专家定期坐诊,今年累计接诊病人2.3万人次、开展义诊129次、开展业务讲座149次;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省提升标准机构达到63.6%,国家推荐标准机构达到37.5%。5处中心村卫生室全部完成建设,8家卫生院全部配备健康大巴,3家卫生院完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各医院中药饮片全部转入智慧中药房,统一采购、代煎、配送,“扁鹊馆”文旅康养项目累积完成投资6100万元,扁鹊文化研学馆主体建筑完工,芍药观光园已对外开放。

       全区婴幼儿照护机构现达到22家,可提供托位2066个,每千名常住人口托位达3.4个,其中成功创建区级示范机构5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2家。全区投用医养结合机构9家、设计床位1518张。

     (四)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方面,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6,同比改善10.5%,优良天数173天,与去年持平,良好率63.4%,与去年持平。六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O3平均浓度分别为12ug/m3、30ug/m3、74ug/m3、39ug/m3、2.0mg/m3、199ug/m3,同比改善14.3%、6.3%,23.7%、11.4%、16.7%、-8.2%。2022年优良天数245天,优良率67.1%。

       2、水环境质量状况方面,省控地表水在线监测数据COD、氨氮浓度同比改善34.2%、76.4%,水环境质量排名摆脱全省末位,比去年同期提升10个位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质量环境

     (一)质量基础能力

       1、标准

项目

2021年新增(项)

2022年新增(项)

累计(项)

国际标准

2

0

2

国家标准

21

10

31

行业标准

8

2

10

地方标准

1

0

1

联盟团体标准

23

21

44

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验收

1

1

2

        2、计量

        截至2022年临淄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项,临淄区计量标准器具核准113项。

        3、认证认可

认证项目

单位

2021年

2022年

2022年同比新增

强制性认证(CCC)

   张

49

51

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30

116

/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85

105

2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85

99

1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

4

2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2

1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4

3

/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3

7

4

其他管理体系认证

15

11

/

服务认证

15

17

2

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

96

114

18

各类证书合计

486

528

42

       4、检验检测

       截至2022年,临淄区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38家。全区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

     (二)宏观质量管理

       1、质量品牌提升

项目

2021年

2022年

好品山东

 

2家企业7种产品

山东名牌(名牌产品)

6家企业9种产品(累计)

6家企业9种产品(累计)

山东名牌(服务名牌)

4家企业(累计)

4家企业(累计)

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4家(累计)

4家(累计)

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1个(累计)

1个(累计)

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

2家(其中一家企业连续四年登榜)

3家(其中一家企业连续五年登榜,一家企业连续两年登榜)

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12家

3家

山东知名品牌

11家企业23种产品

9家企业9种产品

山东优质品牌

9家企业31种产品

8家企业8种产品

截止2022年临淄区驰名商标6件,地理标志商标5件; “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山东老字号”企业3家。

2022年,成功培育新增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15家、18家;省、市“瞪羚”企业4家、4家;国家、省“单项冠军”2家、3家;国家、省、市绿色工厂1家、2家、8家;省、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4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认定调整市旗舰、雏鹰企业22家、30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500强,2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100强;29个项目入选2022年山东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家企业产品入选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1家入选省级质量标杆,实现我区零的突破;1家企业荣获省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全省唯一智能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利通过认定。

        2、质量技术创新

        临淄区2022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7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50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总量149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05件,PCT发明专利授权量1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651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0.03件。

        2022年,临淄区新增商标注册申请1418件,新增注册商标1284件;截至2022年底,临淄区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为8603件。

        2022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计157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0家以上,同比增长30%左右;成功获批科技部“国家火炬淄博临淄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登记市级科技成果6项,1家获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特种新材料中试基地列入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家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机装备项目支持,1家获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支持,共获批省级财政资金1610万元。

       三、存在问题

       1、质量品牌建设

      品牌宣传方式方法传统,未充分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的力量。各项荣誉品牌创建较多,企业对各类品牌申报的难易不掌握不了解。企业在争创品牌的过程中,部分存在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卓越绩效等认识不足的现象。

       2、食品药品服务质量

      全区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线长,且大多数食品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监管任务繁重;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还不够完善、紧密。     

       3、工程建筑

       我区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和压力,项目建设规模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监管力量与建设规模不相适应,任务重,压力大。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4、医疗保障

      专业医护人员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服务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安宁疗护工作推动缓慢;“两院一体”发展困难。

       四、质量改进与提升

       1、质量品牌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走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的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品牌高端化进程。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政策扶持落实、管理创新改进、协调服务企业等精准推进策略,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国内、国际高端品牌的华丽转身和质的飞跃。

       2、农产品

       完善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按照“管行业、管安全”的原则,持续做好对养殖企业、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等安全服务工作。

       3、食品药品

       落实“两个责任”,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坚持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不断巩固深化提升省级食品安全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果;强化种养殖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单位、药械的监管;创新治理机制,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保持全区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4、文化和旅游服务

      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切实凝聚广大群众精神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5、医疗保障

       继续以打造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城为目标,持续深化医疗健康品质提升行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深化医共体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