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血压家庭护理技术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4949/2024-544651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4-10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卫生健康局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心脑血管系统受损的风险越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45 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 10 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 5 mmHg,死亡风险降低 10 %-15%,脑卒中风险降低 35%,冠心病风险降低 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 40%。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高血压患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患者都是居家治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监测等技能和知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更好控制好血压,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做好高血压自我健康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掌握高血压疾病知识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类分级
通常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
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高血压分类和分级
分类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血压 |
<120 |
和 |
<80 |
正常高值血压 |
120-139 |
和/或 |
80-89 |
高血压 |
≥140 |
和/或 |
≥90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和/或 |
90-99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和/或 |
100-109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和/或 |
≥110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和 |
<90 |
(二)高血压治疗原则
1、降压要达标。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平稳降压。
应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综合干预管理。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三)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以下。
65-79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 140/90mmHg 以下。
80 岁及以上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
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提倡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强化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和全程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特别是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少动、吸烟、饮酒以及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改变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不仅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还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钾摄入。
2、控制体重,体质指数在18.5-23.9kg/m2。
3、不吸烟或者戒烟。
4、限制饮酒。
5、运动干预,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
6、心理平衡。
生活方式干预目标及降压效果
内容 |
目标 |
可获得的收缩压下降效果 |
减少钠盐摄入 |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 |
2-8mmHg |
减轻体重 |
BMI<24,腰围<85(女),腰围<90(男) |
5-9mmHg/减重10kg |
规律运动 |
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 |
4-9mmHg |
戒烟 |
建议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
- |
戒酒 |
推荐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
- |
心理平衡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
- |
三、学会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过程中,家庭自测血压是自我健康管理的核心。通过居家自测血压,能够及时监测血压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并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干预。如何正确测量血压,要牢记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1、《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推荐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至少每年校准 1 次。
2、安静放松
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 30 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3、位置规范
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 2.5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可插入 1~2 指为宜。
四、居家血压测量的时间、频率
1、新诊断、治疗早期或经治疗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血压达标稳定者,每周至少测量 1 天,早晚各测量 1 次。每次测量2-3遍,间隔1分钟。
2、血压测量时间:早上—起床后 1 小时内,服降压药前和早餐前,排尿后,相对固定时间测量 血压。晚上—晚饭后、临睡前,排尿后,相对固定时间测量血压。
五、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在服用降压药物时要按时规律服药,特别是血压控制稳定后切记不要随意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用量,确保血压平稳。同时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六、高血压要注意定期接受随访
血压控制稳定者,建议三个月随访一次,血压控制不稳定者,2周内进行随访。
七、识别高血压危急情况
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