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卫生健康局
标题: 血糖监测应该空腹还是餐后?
索引号: 11370305MB28564949/2024-544652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22 发布机构: 临淄区卫生健康局

血糖监测应该空腹还是餐后?

发布日期:2024-01-22
  • 字号:
  • |
  • 打印

在临床工作中,为居民提供血糖监测服务时,经常会有居民问:我都吃饭了,测血糖还有意义吗?不是只有空腹测血糖才行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血糖监测的方式、时间段和意义。

一、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的方式主要包括静脉血浆血糖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测定。

静脉血浆血糖不论是空腹血糖、糖负荷后血糖还是随机血糖均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而毛细血管血糖由于可快速检测血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常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主要手段。作为正常人,如果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高于正常值,建议进一步做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已明确糖尿病的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2-3个月血糖控制状况,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之一。糖化白蛋白反映的是近2-3周的平均血糖,可以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二、根据血糖监测的时间不同,通常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能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的控制目标应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血糖值,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对于糖负荷后的应激处理能力(胰岛素B细胞的储备功能)。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目标应在10mmol/L以下。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在任意时间点测得的血糖。可以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1mmol/L。

餐前血糖常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餐后两小时血糖常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者,以及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

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测定是判断病情稳定与否及调整降糖药物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导致很多人只认识到空腹血糖测定的意义,对餐后血糖测定的意义认识不足,容易忽视餐后血糖的控制,从而导致病情控制不良。

监测餐后血糖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特点。由于早期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糖尿病患者早期往往以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而清晨空腹血糖可正常或稍高,空腹尿糖也是阴性。这种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可高或不太高的糖尿病人,临床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的症状多不明显。单纯测空腹血糖,很容易使以餐后血糖高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失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疑有糖尿病时,应首先查餐后2h血糖或尿糖。在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常规体检筛查中也应查餐后血糖或尿糖以减少漏诊。同时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病因和预测因子。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单纯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因此餐后血糖监测更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和调整药物的重要依据。每个时段的血糖监测均有不同的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同样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者都达标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