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视精神卫生,关注心理健康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4949/2024-544658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5-23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卫生健康局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多数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家庭支持、疏导等方式缓解,也有一些需要社会心理支持、专业治疗等帮助。而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就是为了全社会提高认识,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高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精神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精神卫生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重归社会。而广义的精神卫生还包括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维护并恢复心理健康,旨在健康者素养的提升,提高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哪些表现属于精神类疾病?
情绪问题是一大类,从专业的角度可以分出好多,比如说情绪不好,有情绪特别特别低落的;也有情绪太好太高涨停不下来的,我们叫躁狂。还有一类是最常见的焦虑和抑郁。焦虑症的患者是对所有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紧张、害怕、着急,劝都劝不动。比如细分的还有社交恐惧,见人就害怕,不能在社交场合中露面等等。抑郁主要是情绪低,高兴不起来,什么事也没兴趣了,也觉得特别疲劳,甚至严重的还有自杀倾向,觉得活着没意思了。还有大家听说过的强迫症,总是控制不住重复做一件事或是强迫思考同一件事,对一个事情永远放不下。但是大众所能见到的就是“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不是说抽个血或者照个片子能查出来的,需要看行为及表现,在人群中是否偏离了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是否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当导致日常什么事都干不了,影响社会功能的时候,那就需要及时就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