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聊聊中医的“忌口”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64949/2024-544674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5-23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卫生健康局 |
大家都知道在中医诊疗的最后,中医大夫往往会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其中“饮食忌口”是很重要的一项。 什么是忌口?它有何依据?忌口管用吗?忌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以上几个问题。
“忌口”是指我们在患病期间或服药治疗过程中,对于某些可能影响疾病恢复或者影响药物疗效,或者服用后存在潜在风险的食物、营养品等物品采用少用、不用等原则,在疾病恢复或者服药接受后,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再调整的调理方式。
中医忌口的来源很早,它源于自古至今的医疗实践的经验的总结,这一观念的形成与“药食同源”的思想密切相关。因为有些食物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防止不相关食物的刺激。
理论依据: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等饮食禁忌原则。这些学说是根据五行学说和中医的脏腑之间的配属关系及生克制化理疗来指导临床实际。
中药与食物虽然很多同出于一源,但是它们的成份、性味、作用、药理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出现降低药物疗效,影响疾病恢复等不好的作用。比如在服用中药后饮茶的习惯就不好,茶的成份较为复杂,与多种中药可发生反应。古代还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随身携带茶叶解毒的传说。可见古代就有注意茶不可与中药同时使用的例子。
中医特别强调忌口,因为不论是生病期间还是日常调理过程中,我们中医都要叮嘱病人要忌口。因为人多体质是有偏性的,中医一般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比如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大部分还是前八种的多。所以我们在平时调理体质就要适当忌口,不吃导致体质变坏的饮食物。比如痰湿体质的一定要少吃水果、冷饮等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痰湿在体内的淤积。饮食宜清淡,少荤多素,易消化,平衡营养最适宜调养机体。尤其是生病期间更是要注意。
忌口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稳定及促进疾病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儿童因饮食过度导致的食积,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及呕吐,有时腹痛或腹泻。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采取忌口的措施。临床上经常见到家长经不住生病儿童要求过早的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或零食,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的情况。中医在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有“劳复、食复”的记载。
常见的忌口包括什么呢?
1、忌发物 什么是发物呢?我们传统中医对于发物质通常指的是“鱼、虾、鸡肉、羊肉、葱、姜、蒜、辣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等。因为这些食物进食后容易会出现过敏反应、炎症加重等情况。为了让病人能够平稳的恢复,所以尽量不要进食以上物品。
2、生冷之品 一把指的是水果、冷饮、凉拌、生食之品。因为在生病期间,我们的脾胃功能往往受到影响,加上还要服药治疗增加胃肠负担,所以要保护脾胃功能,不要过食以上食品。
3、难消化之品 一般指的是年糕、汤圆、寿司及生食的鱼片等不易消化之品。难消化的食物增加胃肠的负担,延长食物消化排空的过程,消耗大量的气血,损伤人体的正气。
4、忌口也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灵活掌握 比如阴虚质、湿热质人群忌食辛辣、温燥、油腻之品。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人群忌食寒凉、甘腻、辛辣及高盐食物等。
5、忌口要根据既往疾病来调整 比如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首先要糖尿病饮食,不要过食甜食,适当增加蔬菜、粗粮的比例,不要喝稀饭,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热量换算精细化控制饮食。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要低盐低脂饮食,不要过食咸菜。饮食宜清淡,注意休息,情绪要平稳,这样才能稳定血压,在药物的控制下平稳降压,避免高风险的发生。 “忌口”何时才能解除呢?一般情况对于体质偏颇明显及慢性疾病的忌口需要长期保持。对于临时的忌口,多数在疾病基本痊愈,适当的根据机体的反应,放松忌口的程度。总之忌口的东西多数是偏性强的食物,平时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食用。俗话说“病人不忌口,大夫忙断手”,听从医生的建议,配合好忌口,在合理正确的用药治疗下,通过忌口更好的治疗疾病、保养身体、增进健康。让我们共同配合,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保障健康,更好的提高我们机体的健康水平,快乐的享受美好的生活。有关健康疑问,欢迎大家来我们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国医堂来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