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非遗展示】鲁菜创始人——易牙
索引号: 11370305MB285574XB/2019-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9-01-16 发布机构: 临淄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非遗展示】鲁菜创始人——易牙

发布日期:2019-01-16
  • 字号:
  • |
  • 打印

    鲁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覆盖面最广,以味咸、鲜、脆、嫩、制作精细而享誉海内外。从分类上看,鲁菜主要包括济南、胶东、孔府三大菜系,其中济南菜、胶东菜主要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春秋时期齐国名厨易牙、南北朝时临淄高阳太守贾思勰、唐穆宗时任宰相的临淄人段文昌都对鲁菜的形成和成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齐国、齐文化对鲁菜的影响是巨大的,齐都临淄堪称鲁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而易牙则无愧于“鲁菜创始人”、“厨师之祖”的称号。


    易牙,也叫狄牙,春秋时代著名厨师,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孔子说他能辨认出淄水和渑水的不同味道。因为他擅长调味,加上善于逢迎(传说曾杀子烹肉而进献桓公),所以齐桓公非常宠幸他,是四个近臣之一。易牙在人格上十分卑劣,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饿死齐桓公,拥立公子无亏,使齐国发生内乱,太子昭也逃亡到宋国。后来宋襄公率诸侯兵送太子昭而伐齐,齐人杀死了无诡,立太子昭为齐孝公,易牙也随即逃亡到外国,据说跑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在那里开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人饭馆,最后操烹饪业至终。


    易牙其厨艺天下无双,连亚圣孟子都曾夸赞他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他对鲁菜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首创“五味鸡”,把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造了食物疗养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创举;还曾创制名菜“鱼腹藏羊”,味道极其鲜美,成为“鲜”字的由来。另外,易牙还发明了“易牙十三香”,是香辛料的调和大师,是混合香辛料用于烹调的开创性人物。后人对他的厨艺十分推崇。北宋杂曲《太平歌词》中的“十女夸夫”,便将易牙列为厨行祖师。明代人韩奕、周履靖曾托易牙之名撰写了烹饪著作《易牙遗意》、《续易牙遗意》。旧时天津的饭庄曾供奉易牙为厨祖。台湾省高雄市每年都要在农历六月廿八日易牙生日当天,在易牙庙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并举办易牙美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