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非遗展示】金岭烧饼制作工艺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574XB/2019-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19-01-08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
烧饼是临淄区岭回族镇的传统食品,其开始制作的具体年代已难以考证,但据本村70多岁的老人讲,他们的祖辈年轻的时候就是做烧饼的,他们自己七、八岁时就挎着篮子到处卖烧饼,据此推算,制作历史至少在100年以上。
金岭烧饼大、厚,不添加任何调味剂,保持了原有的麦香和芝麻香,又酥又筋道,保质期长,便于携带,耐饥,在民国时期被人们称为“咬到嘴里一小口,嚼一嚼一大口”的食品,以前作为一种赠送亲友的点心,现在已成为当地人的主食。
金岭烧饼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原料有面粉、引子、芝麻、水、食盐等。做烧饼用的工具有面盆、案板、铲子、烧饼贴子、烤炉、谷糠或锯末等。烤炉是自己用砖和泥土垒砌的,环保耐用,炉膛在中间,直径1.5米左右,上面安装一个大铁板,烤烧饼之前,在炉膛下面放入厚厚的谷糠或锯末,点燃后将上面的铁板烤热,将做好的烧饼坯子用工具贴到铁板上烘烤。原先烤烧饼用谷糠作燃料,现在一般用锯末,为保持烤制温度和烧饼的卫生,不用煤炭做燃料。
烧饼制作分为和面、制作和烤制三大工序,从和面到烤制完成基本采用手工。和面时用传统的引子进行发酵,面发酵好以后,按要求在案板上分成小块,团成面团,用手一边蘸水一边按压,做成薄饼,然后在盛放芝麻的盘子里按一下,使薄饼的一面均匀地沾上芝麻,将有芝麻的一面朝下,用长把的草制工具伸到烤炉中,贴到鉄板的上面,一分钟左右取下,烧饼就烤好了。
烤烧饼的关键在于和面与烘烤的火候。和面一般用手工,面和水的比例要得当,一般按10斤面、5斤水、2两食盐的比例,在水中加少量盐是为了面更有韧劲。和面的技术全凭经验,面要和的不硬、不软,面硬了,烧饼坯子不能顺利地贴到铁板上,烤出的烧饼发硬,口感不好;面太软,烤熟以后容易沾,很难从铁板上取下来。烘烤前,要根据面的多少将燃料一次加足,烤制时,火候要不急不慢,既要烤熟、烤透,又不要烤焦,火候的掌握也是凭多年的经验练就的。
目前,金岭回族镇有多家烧饼专业户,已经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