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度工作打算 | ||
---|---|---|---|
索引号: | 11370305MB285574XB/2025-550771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1-16 | 发布机构: | 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 |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提升公共服务文化水平
一是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提升城市书房2个、提升“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8个;12个镇街道全部被省文旅厅评定为一级及以上文化站,其中,7个文化站被评定为“特级站”,占全市近四分之一。二是精心组织品牌文化活动。组织新年音乐会、春晚、扮玩大荟等冬春系列活动,其中,扮玩大荟吸引线上线下观众约62万余人次。举办“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动24场、“书香临淄 齐阅共读”423读书周活动54场,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424场。创新组织“乡村好声音”歌手大赛、“千人共跳一支舞”等活动,为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文艺创作屡获佳绩。舞蹈类作品《乐滋滋呦美淄淄》《好运全都来》《心中的东方红》《那座山》等先后获省市级表彰4次。
(二)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2个市文旅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5亿元,完成率达99.1%。金岭驿、淄畔田园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等10个项目已完工,其中维也纳国际酒店、全季酒店建成并开业运营,希尔顿酒店等2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二是招商引资有序进行。锁定了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园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文旅头部企业,制定了招商引资年度及月度计划,策划组织赴重点区域外出招商活动20次。同时,围绕本地文旅优势资源,聚焦国有景区提升等储备项目,精心设计、编制印发《临淄文旅招商手册》,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主动对接企业进行推介,力促我区文旅产业提质量、增效益。山东国防教育研学基地暨白兔丘红色旅游基地招商签约并建设完成,“夜游淄江”项目已签约并按协议开始交接工作。爱奇艺定制剧项目《拾光大事记》(暂名),剧本完成50%,已立项通过,投资预算已过会。姜太公祠改造提升项目招商对接完成,预计投资15亿元,可研报告和初步规划方案有序推进中。三是研学旅游业态提质升级。打造“探齐之旅”沉浸式研学剧本杀3.0版研学课程,社会反响好;齐文化博物院、巧媳妇酱文化馆、青少年科技馆三个省级研学基地提质升级,研学课程更加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重点推出了四大齐文化主题研学游线路:“齐风韶韵——历史文化研学游”“齐民要术——农耕酿术研学游”“齐风清韵——廉洁文化研学游”和“信仰永续——红色革命研学游”。截至目前,研学人数突破42万人次。
(三)深入开发旅游市场
一是牵头成立临淄文旅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聚焦“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各环节,召开分析研判会10余次,将城市“流量”切实转化为经济“增量”。二是提升A级景区品质。齐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运营,成功引进10家入驻商户,研发47种齐博元素文创产品“闪亮登场”,实现营收332.5万余元。完成齐文化博物院与省厅客流数据平台对接、与市局视频监控信号对接、停车场充电桩建设等工作;完成巧媳妇酱文化产业园开展二期景区质量提升工作;鱼盐里商业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6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延续了去年的火爆态势,游客旅游体验不断提升。三是推出特色文旅主题产品,策划“上春山·赏花乐宿马莲台”“古韵悠悠 畅游金山”“烟火齐都 品味临淄”“寻迹齐都 乐游临淄”等4条线路;组织金山镇东崖村桑葚采摘季等7场乡村好时节活动。组织筹办姜太公诞辰3163周年民间祭礼,共计14个姓氏1600余人参加。四是丰富宣传推介形式。邀请中央电视台、山东文旅频道、大众日报等媒体拍摄齐文化宣传片,拍摄10期、播放8期,对区内6家A级景区全覆盖宣传.邀请网红达人宣传推介临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千万级网红1人、百万级网红10余人。
(四)维护文化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行业监管和综合执法工作。联合检查12次,专项整治8次,出动执法人员1540余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场所710余家次。办理普通程序案件11起。组织执法办案能力培训6次。处理投诉举报186起,挽回经济损失10.4万元。二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评定星级饭店3家。完成400余家出版印刷企业年审工作。三是维护文旅市场安全稳定。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66家次,排查治理隐患57项,整改率100%。
(五)打造文化“双创”新引擎
一是推进齐文化研究阐释创新发展。编辑《齐文化》季刊4期、申报齐文化研究课题6项、策划齐文化主题展览5场、开展齐文化“六进”活动16次,深化与山大等高校合作,积极推广蹴鞠文化与足球运动融合发展。演出《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情景音乐剧145场。二是守正创新做强非遗传承。先后举办民俗展、“山东手造·临淄尚品”展销会、查拳校园武术节、牛山庙会非遗展等活动,让非遗焕发新生机。常态化开展非遗大课堂3期、阁子里芯子传承培训班3期,推进非遗传承发展。蹴鞠、古城膏药制作工艺及正骨医术、手绣鞠制作技艺3个非遗项目获邀参加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技艺,受到观众和游客好评。三是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征集110余件作品参加“2024淄博市旅游商品大赛”,管鲍之交茶叶罐等4件产品获奖。研发推出淄博烧烤充电宝套装、闻韶音箱、“善美天齐”茶叶、雪糕、牺尊挂件、亚醜钺桌面摆件等20余款文创产品。开展姜子牙夜市等线上线下活动10余场,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
存在问题及不足:一是近年来我区公共文化上级拨付资金没有到位,今年的送戏下乡、文化演出等活动开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二是博物馆已建成开放多年,馆内设施设备均已陈旧老化,导致日常运行故障增多,致使游客的参观体验感不佳,亟需进行设备修理。
二、2025年度工作打算
(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市民文体中心设计方案,加快手续办理进度。推进“淄江夜游”项目一期建设,完成投资1000万元,上线游船码头、儿童休闲娱乐项目、亮化工程、太公集市等,争取把该项目打造成吸引游客的爆点和热点。推进姜太公祠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姜太公祠“四个一”业态布局,推动“建筑、场景、故事、服务”相互融合、相互赋能。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盘活现有闲置文旅资源,包括原少儿研学基地、齐古城、凤凰影视城、蹴鞠小镇、“一城二十馆”等地块和资源,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围绕提升景区吸引力和效益,利用齐文化资源,打造数字化展厅、沉浸式演艺项目等。围绕影视产业基地平台,抓住短剧新影视风口,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数据优势,开展影视创作团队招商。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创建“5+N”模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8个。二是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好“情沐齐风”“临淄之夏”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突破年行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结对子、种文化”“一村一策”等精准指导村级文化活动,组建“百人团”,开展“一村一品”行动,打造文体特色村,培养更多的基层文化人才。
(三)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一是加强宣传推介。依托现有齐文化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抢抓客源市场。策划举办“穿越千年·临淄风采”短视频大赛,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邀约网红达人宣传推介临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拓线下旅游市场,通过“游齐国故都,品千年古韵”高校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扩展游客客源,提升我区文旅品牌影响力。二是做好A级景区提升,持续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厕所品质、更新完善景区旅游标识、建设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和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商业运营业态,增强游客体验感。
(四)维护文旅市场秩序。一是严格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二是扎实推进文旅行业安全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三是推行文旅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诚信考核评价制度。